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七
疏下之明日,禮部尚書胡濙,侍郎薩琦、鄒干集文武群臣廷議。眾相顧,莫敢發言。惟都給事中李侃、林聰,御史朱英以為不可。吏部尚書王直亦有難色。司禮太監興安歷聲曰:“此事不可已,即以為不可者,勿署名,無持兩端。”群臣皆唯唯署議。于是濙苳等暨魏國公徐承宗,寧陽侯陳懋,安遠侯柳溥,武清侯石亨,成安侯郭晟,定西侯蔣琬,駙馬都尉薛桓,襄城伯李瑾,武進伯朱瑛,平鄉伯陳輔,安鄉伯張寧,都督孫鏜、張軏、楊俊,都督同知田禮、范廣、過興、衛穎,都督僉事張〈車兒〉、劉深、張通、郭瑛、劉鑒、張義,錦衣衛指揮同知畢旺、曹敬,指揮僉事林福,吏部尚書王直,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陳循,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高穀,吏部尚書何文淵,戶部尚書金濂,兵部尚書于謙,刑部尚書俞士悅,左都御史王文、王翱、楊善,吏部侍郎江淵、俞山、項文耀,戶部侍郎劉中敷、沈翼、蕭钅茲,禮部侍郎王一寧,兵部侍郎李賢,刑部侍郎周瑄,工部侍郎趙榮、張敏,通政使李錫,通政欒惲、王復,參議馮貫,諸寺卿蕭維禎、許彬、蔣守約、齊整、李賓,少卿張固、習嘉言、李宗周、蔚能、陳誠、黃士俊、張翔、齊政,寺丞李茂、李希安、柴望、酈鏞、楊詢、王溢,翰林學士商輅,六科都給事中李讃、李侃、李春、蘇霖、林聰、張文質,十三道御史王震、朱英、涂謙、丁泰亨、強弘、劉琚、陸厚、原杰、嚴樞、沈義、楊宜、王驥、左鼎上言:“陛下膺天明命,中興邦家,統緒之傳宜歸圣子,黃矰奏是。”制曰:“可。禮部具儀,擇日以聞。”即日,簡置東宮官,公孤詹事僚屬悉備。
五月,廢汪后,立杭妃為皇后,更封太子為沂王,立見濟為太子。詔曰:“天佑下民作之君,實遺安于四海;父有天下傳之子,斯本固于萬年。”大赦天下,令百官朔望朝太子,賜諸親王、公主、邊鎮、文武內外群臣,又加賜陳循、高穀、江淵、王一寧、蕭钅茲、商輅各黃金五十兩。四年二月乙未,太子冠。十一月,以御史張鵬言,簡東宮師傅講讀官。越四日,太子薨,謚曰懷獻,葬西山。天順元年,降稱懷獻世子,諸建議易儲者皆得罪。憲宗十四子。萬貴妃生皇第一子。柏賢妃生悼恭太子祐極。紀太后生孝宗。邵太后生興獻帝祐杬、岐王祐棆、雍王祐枟。張德妃生益王祐檳、衡王祐楎、汝王祐梈。姚安妃生壽王祐楮。楊恭妃生涇王祐橓、申王祐楷。潘端妃生榮王祐樞。王敬妃生皇第十子。第一子、第十子皆未名殤。
悼恭太子祐極,憲宗次子。成化七年立為皇太子薨。
岐惠王祐棆,憲宗第五子。成化二十三年與益、衡、雍三王同日封。弘治八年之藩德安。十四年薨。無子,封除。
益端王祐檳,憲宗第六子。弘治八年之藩建昌,故荊邸也。性儉約,巾服浣至再,日一素食。好書史,愛民重士,無所侵擾。嘉靖十八年薨。子莊王厚燁嗣,性樸素,外物無所嗜。三十五年薨。無子,弟恭王厚炫嗣,自奉益儉,辭祿二千石。萬歷五年薨。孫宣王翊鈏嗣,嗜結客,厚炫所積府藏,悉斥以招賓從,通聘問于諸藩,不數年頓盡。三十一年薨。子敬王常氵遷嗣,四十三年薨。子由本嗣,國亡竄閩中。
衡恭王祐楎,憲宗第七子。弘治十二年之藩青州。嘉靖十七年薨。子莊王厚燆嗣,嘗辭祿五千石以贍宗室,宗人德之。隆慶六年薨。子康王載圭嗣,萬歷七年薨。無子,弟安王載封嗣,十四年薨。子定王翊鑊嗣,二十年薨。子常氵庶嗣。新樂王載璽,恭王孫也。博雅善文辭,索諸藩所纂述,得數十種,梓而行之。又撰《洪武圣政頌》、《皇明政要》諸書,多可傳者。從父高唐王厚煐、齊東王厚炳皆以博學篤行聞。嘉靖中,賜敕獎諭者再。
雍靖王祐枟,憲宗第八子。初封保寧,弘治十二年之藩衡州。地卑濕,宮殿朽敗不可居,邸中數有異,乞移山東東平州。廷臣以擇地別建,勞民傷財,四川敘州有申王故府,宜徙居之。詔可。既而以道遠不可徙。正德二年,地裂,宮室壞,王薨。無子,封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