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六 志第七十二
卓爾康《易學(xué)全書》五十卷
繆昌期《周易會通》十二卷
羅喻義《讀易內(nèi)篇》、《問篇》、《外篇》共七卷
程玉潤《周易演旨》六十五卷
錢士升《易揆》十二卷
錢繼登《易簣》三卷
吳極《易學(xué)》五卷
方孔召《周易時論》十五卷
徐世淳《易就》六卷
汪邦柱《周易會通》十二卷
葉憲祖《大易玉匙》六卷
方鯤《易蕩》二卷
鮑觀白《易說》二卷
張伯樞《易象大旨》三卷
吳桂森《像象述》五卷
鄭維岳《易經(jīng)意言》六卷
喻有功《周易懸鏡》七卷
潘士龍《演易圖說》一卷
洪守美《易說醒》四卷
余叔純《周易讀》五卷
陸起龍《周易易簡編》四卷
徐奇《周易卦義》二卷
洪化昭《周易獨坐談》五卷
沈瑞鐘《周易廣筌》二卷
林有桂《易經(jīng)觀理說》四卷
陳履祥《孔易彀》一卷
許順義《易經(jīng)三注粹鈔》四卷
王祚昌《周易敝書》五卷
容若春《今易圖學(xué)心法釋義》十卷
張次仲《周易玩辭困學(xué)記》十二卷
顧樞《西疇易稿》三卷
陳仁錫《羲經(jīng)易簡錄》八卷
黃道周《易象正》十四卷,《三易洞璣》十六卷
倪元璐《皃易內(nèi)儀》六卷、《外儀》十五卷
龍文光《乾乾篇》三卷
文安之《易傭》十四卷
林胤昌《周易耨義》六卷
張鏡心《易經(jīng)增注》十二卷
李奇玉《易義》四卷
朱之俊《周易纂》六卷
何楷《古周易訂詁》十六卷
侯峒曾《易解》三卷
黎遂球《周易爻物當(dāng)名》二卷
鄭賡唐《讀易搜》十二卷
陳際泰《易經(jīng)大意》七卷,《群經(jīng)輔易說》一卷,《周易翼簡捷解》十六卷
秦鏞《易序圖說》二卷
金鉉《易說》一卷
黃端伯《易疏》五卷
來集之《讀易偶通》二卷
──右《易》類,二百二十二部,一千五百七十卷。
明太祖注《尚書洪范》一卷(帝嘗命儒臣書《洪范》,揭于御座之右,因自為注。)
仁宗《體尚書》二卷(釋《尚書》中《皋陶謨》、《甘誓》、《盤庚》等十六篇,以講解更其原文。)
世宗《書經(jīng)三要》三卷(帝以太祖有注《洪范》一篇,因注《無逸》,再注《伊訓(xùn)》,分三冊,共為一書。已乃制《洪范序略》一篇,復(fù)將《皋陶謨》、《伊訓(xùn)》、《無逸》等篇通加注釋,名曰《書經(jīng)三要》。)
洪武中敕修《書傳會選》六卷(太祖以蔡沈《書傳》有得有失,詔劉三吾等訂正之。又集諸家之說,足其未備。書成頒刻,然世竟鮮行。永樂中,修《大全》,一依蔡《傳》,取便于士子舉業(yè),此外不復(fù)有所考究也。)
朱升《尚書旁注》六卷,
《書傳補正輯注》一卷
梁寅《書纂義》十卷
朱右《書集傳發(fā)揮》十卷,《禹貢凡例》一卷
徐蘭《書經(jīng)體要》一卷
陳雅言《尚書卓躍》六卷
郭元亮《尚書該義》十二卷
永樂中敕修《書傳大全》十卷(胡廣等纂。)
張洪《尚書補得》十二卷
彭勖《書傳通釋》六卷
徐善述《尚書直指》六卷
陳濟《書傳補注》一卷
徐驥《洪范解訂正》一卷
章陬《書經(jīng)提要》四卷
費希冉《尚書本旨》七卷
楊守陳《書私鈔》一卷
黃瑜《書經(jīng)旁通》十卷
李承恩《書經(jīng)拾蔡》二卷
楊廉《洪范纂要》一卷
熊宗立《洪范九疇數(shù)解》八卷
張邦奇《書說》一卷
吳世忠《洪范考疑》一卷
鄭善夫《洪范論》一卷
劉天民《洪范辨疑》一卷
馬明衡《尚書疑義》一卷
呂柟《尚書說疑》五卷
韓邦奇《禹貢詳略》二卷
王崇慶《書經(jīng)說略》一卷
舒芬《書論》一卷
鄭曉《尚書考》二卷,《禹貢圖說》一卷
馬森《書傳敷言》十卷
張居正《書經(jīng)直解》八卷
王樵《尚書日記》十六卷,《書帷別記》四卷
陳錫《尚書經(jīng)傳別解》一卷
歸有光《洪范傳》一卷,《考定武成》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