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志第十八
渭源(府東少南。西有南谷山,渭水所出。又有鳥鼠山,渭水所經(jīng),東至華陰縣入大河。又西有分水嶺,東流者入渭,西流者入洮,上有分水嶺關(guān)巡檢司。又西南有五竹山,清源河出焉,逕縣東南入渭。)
蘭州(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二年九月降為縣,來屬。成化十三年九月復(fù)為州。(建文元年,肅王府自甘州衛(wèi)遷此。南有皋蘭山。北濱大河,所謂金城河也,湟水自西,洮水、阿干河俱自南,先后流入焉。又西南有漓水,合於洮水。北有金城關(guān),下有鎮(zhèn)遠浮橋,有河橋巡檢司。西北有京玉關(guān),南有阿干鎮(zhèn)關(guān)。西南有鳳林關(guān)。)南距府二百十里。領(lǐng)縣一:
金(州東少南。元金州,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二年九月降為縣,屬府。成化十三年改屬州。舊城在南,洪武中,移於今治。北有大河,東北流亂山中,入靖虜衛(wèi)界。又南有浩尾河,一名閃門河,入於大河。東北有一條城,萬歷二十五年置。)
河州(元河州路,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河州衛(wèi),屬西安都衛(wèi)。六年正月置河州府,屬陜西行中書省。七年七月置西安行都衛(wèi)於此,領(lǐng)河州、朵甘、烏斯藏三衛(wèi)。八年十月改行都衛(wèi)為陜西行都指揮使司。九年十二月,行都指揮使司廢,衛(wèi)屬陜西都指揮使司。十年分衛(wèi)為左右。十二年七月,府廢,改左衛(wèi)于洮州,升右衛(wèi)為軍民指揮使司。成化九年十二月置州,屬府,改軍民指揮使司為衛(wèi)。(西南有雪山,與洮州界。西北有小積石山,上有關(guān)。大河自塞外大積石山東北流,逕此,又逕榆林衛(wèi)北,折而南,與山西中流分界,至潼關(guān)衛(wèi)北,折而東,入河南界,回環(huán)陜西境四千余里。南有大夏河,即漓水也,亦曰白石川。又西北有積石州,元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改置積石州千戶所。西南有貴德州,元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八年正月改置歸德守御千戶所。又南有寧河縣,東北有安鄉(xiāng)縣,元俱屬河州路,洪武三年廢,六年復(fù)置。十二年復(fù)廢。又東南有定羌巡檢司。)東北距府百八十里。
靈州(元屬寧夏府路。)洪武三年罷。弘治十三年九月復(fù)置,直隸布政司。(大河在城北,洛浦河自南流入焉。南有小鹽池。)距布政司九百九十三里。
興安州(元金州,屬興元路。)萬歷十一年八月更名。二十三年直隸布政司。(舊治漢水北,后遷水南。萬歷十一年又遷故城南三里許。北有漢水。又西有衡河,亦曰恒河,下流入漢江。東北有乾祐關(guān)巡檢司,廢。)領(lǐng)縣六。西北距布政司六百四十里。
平利(州南少東。元末省。洪武三年置,屬四川大寧州。五年二月來屬。十年六月復(fù)省,后復(fù)置。東有女媧山,灌溪水出焉,西北與黃洋河合,入於漢。南有鎮(zhèn)坪巡檢司。)
石泉(州西。元末省。洪武三年置,屬四川大寧州。五年二月來屬。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漢中府。萬歷十一年還屬州。南有十八盤山,有漢江。西有饒風(fēng)河,東有遲河,俱入漢。又西有饒風(fēng)嶺巡檢司,本治縣東遲河口,后遷下饒風(fēng)鋪,更名。)
洵陽(州東。元末省。洪武三年復(fù)置。五年二月來屬。東北有水銀山,產(chǎn)水銀、朱砂。南有漢江,東有旬水流入焉。又有乾祐河,自西北流入旬水。東有閭關(guān)、西北有三岔二巡檢司。)
漢陰(州西少北。元末省。洪武三年復(fù)置。十年六月省入石泉縣,后復(fù)置,屬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漢中府。萬歷十一年還屬州。南有漢水。東北有直水,又有恒河,俱流入漢水。又西有方山關(guān)。)
白河(州東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洵陽縣白河堡置,屬湖廣鄖陽府。十三年九月來屬。北有漢江,東入湖廣鄖西縣界。南有白石河,分二流,俱北注於漢。)
紫陽(州西南。正德七年十一月以金州紫陽堡置。初治紫陽灘之左,嘉靖三十五年遷於灘右。西有漢江。)
洮州衛(wèi)(元洮州,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洮州軍民千戶所,屬河州衛(wèi)。十二年二月升為洮州衛(wèi)軍民指揮使司,屬陜西都司。(西南有西傾山,桓水出焉,下流為白水江,又漒川亦出焉,一名洮水。又北有石嶺山,上有石嶺關(guān)。東有黑松嶺,上有松嶺關(guān)。又東有黑石關(guān)、三岔關(guān)、高樓關(guān)。北有羊撒關(guān)。西南有新橋關(guān)、洮州關(guān)。東南有舊橋關(guān)。)南距布政司千六百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