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五十二
斌令諸州縣立社學,講孝經(jīng)、小學,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順昌祠,禁婦女游觀,胥吏、倡優(yōu)毋得衣裘帛,毀淫詞小說,革火葬。蘇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幾數(shù)百年,遠近奔走如騖。諺謂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婦病,巫輒言五通將娶為婦,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飭諸州縣有類此者悉毀之,撤其材修學宮。教化大行,民皆悅服。
方明珠用事,國柱附之。布政使龔其旋坐貪,為御史陸隴其所劾,因國柱賄明珠得緩;國柱更欲為斌言,以斌嚴正,不得發(fā)。及蠲江南賦,國柱使人語斌,謂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報之,索賕,斌不應。比大計,外吏輦金於明珠門者不絕,而斌屬吏獨無。
二十五年,上為太子擇輔導臣,廷臣有舉斌者。詔曰:“自古帝王諭教太子,必簡和平謹恪之臣,統(tǒng)率宮僚,專資輔翼。湯斌在講筵時,素行謹慎,朕所稔知。及簡任巡撫,潔己率屬,實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風有位。”授禮部尚書,管詹事府事。將行,吳民泣留不得,罷市三日,遮道焚香送之。初,靳輔與按察使于成龍爭論下河事,久未決。廷臣阿明珠意,多右輔。命尚書薩穆哈、穆成額會斌勘議,斌主濬下河如成龍言。薩穆哈等還京師,不以斌語聞。斌至,上問斌,斌以實對。薩穆哈等坐罷去。
二十六年五月,不雨,靈臺郎董漢臣上書指斥時事,語侵執(zhí)政,下廷議,明珠惶懼,將引罪。大學士王熙獨曰:“市兒妄語,立斬之,事畢矣。”斌后至,國柱以告。斌曰:“漢臣應詔言事無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輩當自省。”上卒免漢臣罪。明珠、國柱愈恚,摘其語上聞,并摭斌在蘇時文告語,曰“愛民有心,救民無術”,以為謗訕,傳旨詰問。斌惟自陳資性愚昧,愆過叢集,乞賜嚴加處分。左都御史璙丹、王鴻緒等又連疏劾斌。會斌先薦候補道耿介為少詹事,同輔太子,介以老疾乞休。詹事尹泰等劾介僥幸求去,且及斌妄薦,議奪斌官,上獨留斌任。國柱宣言上將隸斌旗籍,斌適扶病入朝,道路相傳,聞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將擊登聞鼓訟冤,繼知無其事,乃散。
九月,改工部尚書。未幾,疾作,遣太醫(yī)診視。十月,自通州勘貢木歸,一夕卒,年六十一。斌既卒,上嘗語廷臣曰:“朕遇湯斌不薄,而怨訕不休,何也?”明珠、國柱輩嫉斌甚,微上厚斌,斌禍且不測。
斌既師奇逢,習宋諸儒書。嘗言:“滯事物以窮理,沉溺跡象,既支離而無本;離事物而致知,隳聰黜明,亦虛空而鮮實。”其教人,以為必先明義利之界,謹誠偽之關,為真經(jīng)學、真道學;否則講論、踐履析為二事,世道何賴。斌篤守程、朱,亦不薄王守仁。身體力行,不尚講論,所詣深粹。著有洛學編、潛庵語錄。雍正中,入賢良祠。乾隆元年,謚文正。道光三年,從祀孔子廟。
孫之旭,字孟升。康熙四十五年進士,官編修,改御史。出為霸昌道,內(nèi)遷左通政。所至皆有聲。
陸隴其,初名龍其,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進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縣。嘉定大縣,賦多俗侈。隴其守約持儉,務以德化民。或父訟子,泣而諭之,子掖父歸而善事焉;弟訟兄,察導訟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惡少以其徒為暴,校於衢,視其悔而釋之。豪家仆奪負薪者妻,發(fā)吏捕治之,豪折節(jié)為善人。訟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爭者以族長,有鄉(xiāng)里爭者以里老;又或使兩造相要俱至,謂之自追。徵糧立掛比法,書其名以俟比,及數(shù)者自歸;立甘限法,令以今限所不足倍輸於后。
十五年,以軍興徵餉。隴其下令,謂“不戀一官,顧無益於爾民,而有害於急公”。戶予一名刺勸諭之,不匝月,輸至十萬。會行間架稅,隴其謂當止於市肆,令毋及村舍。江寧巡撫慕天顏請行州縣繁簡更調(diào)法,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賦,隴其操守稱絕一塵,才幹乃非肆應,宜調(diào)簡縣。疏下部議,坐才力不及降調(diào)。縣民道為盜所殺而訟其仇,隴其獲盜定讞。部議初報不言盜,坐諱盜奪官。十七年,舉博學鴻儒,未及試,丁父憂歸。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樞應詔舉清廉官,疏薦隴其潔己愛民,去官日,惟圖書數(shù)卷及其妻織機一具,民愛之比於父母,命服闋以知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