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五十
十八年,遷刑部尚書。象樞疏言:“臣忝司風紀,職多未盡,敢援漢臣汲黯自請為郎故事,留御史臺,為朝廷整肅綱紀。”上可其奏,以刑部尚書留左都御史任。分疏劾山西巡撫王克善、榷稅蕪湖主事劉源諸不法狀,皆坐黜。七月,地震,象樞與副都御史施維翰疏言:“地道,臣也。臣失職,地為之不寧,請罪臣以回天變。”上召象樞入對,語移時,至泣下。明日,上集廷臣於左翼門,詔極言大臣受賕徇私,會推不問操守;將帥克敵,焚廬舍,俘子女,攘財物;外吏不言民生疾苦;獄訟不以時結正;諸王、貝勒、大臣家人罔市利,預詞訟:上干天和,嚴飭修省。是時索額圖預政貪侈,詔多為索額圖發,論者謂象樞實啟之。
尋命舉廉吏,象樞舉原任侍郎雷虎、班迪、達哈塔、高珩,大理寺卿瑚密色,郎中宋文運,侍講蕭維豫,布政使畢振姬,知縣陸隴其、張沐凡十人。上諭曰:“雷虎朕亦聞其清,以其怠惰罷黜,既經象樞特薦,授內閣學士。班迪清慎,因使往江西按事,未能明晰,問以民間苦樂,又謝不知,以是鐫秩。馀令吏部議奏錄用。”十九年,仍授刑部尚書。尋命與侍郎科爾坤巡察畿輔,按治豪猾,還奏稱旨。
象樞有疾,上賜以人參及參膏,命內侍問飲食如何。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門,躓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許之,命之入對,賜御書寒松堂額,令馳驛歸。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一,賜祭葬,謚敏果。
象樞以馮溥薦再起。象樞見溥,問何以見知?溥曰:“昔余為祭酒,故事,丁祭不得陪祀者,當於前一日瞻拜。君每期必至,敬慎成禮。一歲直大雨,君仍至,肅然瞻拜而去,此外無一人至者。余以是知君篤誠。”子學誠,進士,授中書。上推象樞恩,改編修,官至諭德。嘉慶間,錄賢良祠諸臣后裔,賜象樞四世孫煜舉人。
朱之弼,字右君,順天大興人。順治三年進士,授禮科給事中,轉工科都給事中。八年,疏言:“國家宜重名器。舊制,胥吏供役年久無過,予以議敘,選用佐貳。今戶、兵等部書役別系職銜,非官非吏,有玷班行。此曹起自貧乏,不數年家貲鉅萬,衣食奢侈。非舞文作奸,何以致此?戶、兵堂司官歲有遷轉,此曹歷年久不去,官為客,吏為主,流弊何窮。請嚴察褫奪。”下部議行。九年,以父喪去。十一年,起補戶科都給事中。
十二年,疏言:“小民納糧一也,而其目有四:曰漕糧、白糧、軍糧、恤孤糧。軍糧、恤孤糧程限遲緩,無增耗之費,有力之家,往往營求撥兌;單弱之戶,派納漕、白,苦樂不均。軍糧行折色,軍得銀則妄費,生掛欠之弊。恤孤糧半飽豪強,鰥寡孤獨無由控訴。請飭漕臣下各省糧道,親督州縣畫一編徵,盡數輸納,敢有撥兌者治罪。”又言:“錢糧侵欠,兵食不充,為上所廑念。侵欠之大者,曰漕欠、糧欠。漕欠責漕督親督糧道,糧欠責督撫親督布政使,令本年附徵。某年欠項逾限不完,以溺職論,有司侵虧怠緩,糾劾不貸。如此,則年銷年欠,宿逋可清。”上韙其言,并嚴飭行。又疏言:“國家章制大備,部臣實心任事,利自知舉,弊自知革。今乃盡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決,無才者不能決,稍重大即請會議。不然,行外察報,遷延歲月而已;不然,聽督撫參奏,科道指糾而已;不然,茍且塞責,無容再議而已:上下相諉,彼此相安。國家事安得不廢,百姓安得不困?欲致太平,必無之事也。臣愚謂今日求治,首在擇人。上面召諸大臣親試才品,因能授任;復考其歷事后興利幾何,除弊幾何,定功罪,信賞罰,則法行而事舉矣。”上納之弼言,諭六部去怠忽舊習。一歲中四遷,授戶部侍郎。十三年,河西務鈔關員外郎朱世德徵稅不如額,戶部援赦請免議,上切責譴部臣,之弼降三級。
十五年,授光祿寺少卿,再遷左副都御史。疏言:“巡按未得其人,當責都察院考核,巡按之賢不肖,即都察院堂上官賢不肖。臣與諸巡按約,操守當潔清,舉劾當得宜,撫按當互糾。臣等定差不公,考核不當,巡按賢者不薦,不肖者不糾,諸御史亦得論劾。至巡方應行諸事,當令掌河南道會諸御史各抒見聞,奏請明定畫一。”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