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四十一
康熙八年,擢正藍旗蒙古都統,列議政大臣。十二年,加太子少師。十四年,王輔臣叛,授畢力克圖平逆將軍,帥師駐大同。尋延安、綏德皆陷,命進駐榆林。诇知賊屯楊家店渡口,遂分兵三隊,乘夜疾進。黎明,鳴角濟河。賊不虞我師至也,皆駭走,遂復吳堡。進次虎爾崖口,遇賊,又擊敗之。下綏德,乘勝克延安,并招撫附近諸州縣。上命移師會揚威將軍阿密達攻平涼。將至,輔臣擁眾迎戰,與貝勒洞鄂等擊之,陣斬其將郝天祥。十五年,大學士圖海蒞師,命畢力克圖屯寧夏。輔臣降,還駐平涼。
十七年,移師守隴州、寶雞。圖海議取漢中,與鄂克濟哈等分道入,以次降靈臺、華亭、崇信諸縣。其冬,克成縣。十九年,徵還,仍任都統。二十年,卒,年七十有三,謚恪僖。孫常遠,襲職。二十五年,追錄陜西軍功,進二等阿思哈尼哈番。
噶爾漢,納喇氏,滿洲正紅旗人,尚書噶達渾子也。噶爾漢襲一等阿達哈哈番,授王府長史。康熙初,遷正紅旗滿洲副都統。
十四年,授鎮安將軍,駐守河南。時寇勢甚熾,總兵楊來嘉叛,命移師襄陽。十五年,戰南漳,破靈機寨。叛將譚弘等犯鄖陽,遣黨扼城東陡嶺,斷我輓運道。復與提督佟國瑤會師,分路進擊,賊退。十八年,謝泗、劉魁等掠竹山、竹谿諸縣,偪鄖城,與興安賊為聲援,噶爾漢往討之。時方溽暑,鄖西數百里,山逕陿隘,草木叢塞,霪雨洪注,師阻水,弗能進。噶爾漢期以木落水涸時進師,上責其逗留,削前功。二十年,薄鄖城,時弘已死,其子天秘毀壘遁,遂克之。以次下萬、開、建始、梁山諸縣及忠州。二十二年,授荊州將軍。部議當楊來嘉攻房縣不能救,當奪職,上命降級留任。
二十六年,湖廣裁兵,夏逢龍倡亂。噶爾漢師次安陸,遣協領穆禮瑪等攻之,多所斬馘。進次應城,賊還竄武昌,會糧絕,戰艦不足用,疏言狀,召還,授正紅旗蒙古都統。比至都,論退縮玩寇罪,免官。后卒於家。
阿密達,他塔喇氏,滿洲正白旗人。順治間,授三等侍衛,洊擢正白旗滿洲副都統。康熙初,擢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
十三年,吳三桂反,襄陽總兵楊來嘉以穀城叛應之。河北總兵蔡祿初與來嘉并為鄭成功將,先后來降。來嘉招同叛,祿具槍械,購騾馬,密令所部為備。圣祖聞狀,命阿密達率兵赴懷慶察視,祿不出迎,謀拒戰。阿密達疾馳入其廨,得祿及其孥,悉誅之。耿精忠亦叛,授阿密達揚威將軍,率滿洲兵千人駐江寧,命習水戰。尋授簡親王喇布揚威大將軍,阿密達歸將軍印,參贊軍務。
王輔臣叛,十四年,命阿密達仍佩揚威將軍印,率兵赴蘭州,佐以副都統鄂克濟哈、覺羅夸岱。時輔臣據平涼,蘭州諸路皆陷賊,大將軍貝勒洞鄂令阿密達徑攻平涼。五月,克寧州,薄平涼,戰失利,退駐涇州。洞鄂兵至,命參贊軍務,與總兵孫思克會師進攻,久不下。十五年,大學士圖海代為大將軍,阿密達參贊如故。既,奪虎山墩,俯攻城,輔臣乃降。
十七年,命赴湖南,從大將軍安親王岳樂討吳世璠。十八年,克武岡。諭阿密達與安親王計議,量撤滿洲兵,護還京師。十九年,授正白旗蒙古都統。部議平涼戰敗當奪職,上寬之,命降五級留任。尋復授領侍衛內大臣。
噶爾丹為亂,命诇賊狀。二十九年,命參贊大將軍裕親王福全軍務,出塞討噶爾丹,戰於烏闌布通,勝敵。師還,部議不能乘勝滅賊,福全以下皆有罪,當奪職。上以師有功,宥之。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阿密達請從征。上次克魯倫河,以阿密達暫充將軍,率留后滿洲兵及綠旗步兵赴克勒和碩,并命兼轄留屯各軍。尋撤還京師。四十八年,卒。
鄂克濟哈,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初任侍衛,署副都統兼佐領。康熙十三年,三桂反,陜西、湖廣并警。上命偕副統色格駐河南府。輔臣亂起,從阿密達赴西安剿御。尋赴蘭州參贊阿密達軍務,克涇州、寧州,詔嘉之。十八年,從圖海攻禮縣驛門,大破之。復塔什堡,進克興安。圖海以漢中要地,令鄂克濟哈領振武將軍,與副都統哈塔將千人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