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七 列傳第二百四十六
乾興元年二月,祚等辭歸國,賜詢如故事。會真宗晏駕,又赍遺物以賜詢。
天圣八年,詢復遣御事民官侍郎元穎等二百九十三人奉表入見于長春殿,貢金器、銀罽刀劍、鞍勒馬、香油、人參、細布、銅器、硫黃、青鼠皮等物。明年二月辭歸,賜予有差,遣使護送至登州。其后絕不通中國者四十三年。
詢孫徽嗣立,是為文王。
熙寧二年,其國禮賓省移牒福建轉運使羅拯云:"本朝商人黃真、洪萬來稱,運使奉密旨,令招接通好。奉國王旨意,形于部述。當國僻居旸谷,邈戀天朝,頃從祖禰以來,素愿梯航相繼。蕞爾平壤,邇于大遼,附之則為睦鄰,疏之則為勍敵。慮邊騷之弗息,蓄陸詟以靡遑。久困羈縻,難圖攜貳,故違述職,致有積年。屢卜云祥,雖美圣辰于中國;空知日遠,如迷舊路于長安。運屬垂鴻,禮稽展慶。大朝化覃無外,度豁包荒,山不謝乎纖埃,海不辭于支派。謹當遵尋通道,遄赴稿街,但茲千里之傳聞,恐匪重霄之紆眷。今以公狀附真、萬西遷,俟得報音,即備禮朝貢。"徽又自言嘗夢至中華,作詩紀其事。三年,拯以聞,朝廷議者亦謂可結之以謀契丹,神宗許焉,命拯諭以供擬腆厚之意。徽遂遣民官侍郎金悌等百十人來,詔待之如夏國使。
往時高麗人往反皆自登州,七年,遣其臣金良鑒來言,欲遠契丹,乞改涂由明州詣闕,從之。郡縣供頓無舊準,頗擾民,詔立式頒下,費悉官給。又以其不邇華言,恐規利者私與交關,令所至禁止。徽問遺二府甚厚,詔以付市易務售縑帛答之。又表求醫藥、畫塑之工以教國人,詔羅拯募愿行者。
九年,復遣崔思訓來,命中貴人仿都亭西驛例治館,待之寢厚,其使來者亦益多。嘗獻伶官十余輩,曰:"夷樂無足觀,止欲潤色國史爾。"帝以其國尚文,每賜書詔,必選詞臣著撰而擇其善者。
元豐元年,始遣安燾假左諫議大夫、陳睦假起居舍人往聘。造兩艦于明州,一曰凌虛致遠安濟,次曰靈飛順濟,皆名為神舟。自定海絕洋而東,既至,國人歡呼出迎。徽具袍笏玉帶拜受詔,與燾、睦尤禮,館之別宮,標曰順天館,言尊順中國如天云。徽已病,僅能拜命,且乞醫藥。
二年,遣王舜封挾醫往診治。徽又使柳洪來謝,海中遇風,失所貢物。洪上章自劾,敕書安慰。尋獻日本所造車,曰:"諸侯不貢車服,故不敢與土貢同進。"前此貢物至。輒下有司估直,償以萬縑,至是命勿復估,以萬縑為定數。
六年,徽卒,在位三十八年,治尚仁恕,為東夷良主。然猶循其俗,王女不下嫁臣庶,必歸之兄弟,宗族貴臣亦然。次子運諫,以為既通上國,宜以禮革故習。徽怒,斥之于外。訃聞,天子閔焉,詔明州修浮屠供一月,遣楊景略、王舜封祭奠,錢勰、宋球吊慰。景略辟李之儀書狀,帝以之儀文稱不著,宜得問學博洽、器宇整秀者召赴中書,試以文乃遣。又以遠服不責其備,諭使者以相見之所殿名、鴟吻,皆聽勿避。
徽子順王勛嗣,百日卒。弟宣王運嗣。運仁賢好文,內行飭備,每賈客市書至,則潔服焚香對之。
八年,遣其弟僧統來朝,求問佛法并獻經像。
哲宗立,遣使金上琦奉慰,林暨致賀,請市刑法之書、《太平御覽》、《開寶通禮》、《文苑英華》。詔惟賜《文苑英華》一書,以名馬、錦綺、金帛報其禮。
運立四年卒,子懷王堯嗣。未閱歲,以病不能為國,國人請其叔父雞林公熙攝政。未幾堯卒,熙乃立,凡數歲使不至。
元祐四年,其王子義天使僧壽介至杭州祭亡僧,言國母使持二金塔為兩宮壽,知州蘇軾奏卻之,語在《軾傳》。熙后避遼主諱,改名颙。颙性貪吝,好奪商賈利,富室犯法,輒久縻責贖,雖微罪亦輸銀數斤。
五年,復通使,賜銀器五千兩。七年,遣黃宗愨來獻《黃帝針經》,請市書甚眾。禮部尚書蘇軾言:"高麗入貢,無絲發利而有五害,今請諸書與收買金箔,皆宜勿許。"詔許買金箔,然卒市《冊府元龜》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