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第二百一十三
◎忠義九○趙時賞 趙希洎 劉子薦(黃文政) 呂文信 鐘季玉(潘方) 耿世安丁黼 米立(楊壽孫 趙文義 侯畐) 王孝忠 高應松(張山翁) 黃申陳膠 蕭雷龍 宋應龍(褚一正) 鄒洬(劉子俊 劉沐 孫{鹵木} 彭震龍蕭燾夫 陳繼周 陳龍復 張鏜 張云 張汴 呂武 鞏信 蕭明哲 杜滸林琦 蕭資 徐臻 金應) 何時(陳子敬) 劉士昭(王士敏 趙孟壘 趙孟松)
趙時賞字宗白,和州宗室也,居太平州。咸淳元年擢進士第,累官知宣州旌德縣。德祐元年,北軍至境,時賞擁民兵捍戰有功,升直寶章閣、軍器太監。從二王入閩中。益王即位,擢知邵武軍。未幾,言者以棄城論罷之。
文天祥開都督府于南劍,奏辟參議軍事、江西招討副使。與宗室孟溁提兵趣贛州,取道石城,復寧都縣。數以偏師當一面,戰比有勝。時賞風神明俊,議論慷慨,有策謀,尤為天祥所知。及空坑之役,兵敗走吳溪,為追兵所執,不屈死之。
時賞在軍中時,見同列盛輜重,飾姬侍,嘆曰:"軍行如春游,其能濟乎?"及被執,見系累它僚屬至者,時賞輒麾去,云:"小小簽廳官爾,執此何為?"由是得脫者眾。
趙希洎,宗室子,居宜春。歷官至戶部尚書。咸淳中,迕丞相賈似道,出領廣東轉運使。德祐元年,制置使黃萬石檄其勤王,得潰卒數百,道經廬陵,郡守邀其軍,遂與從子必向避地贛州。亂定歸里,時袁守聶嵩孫,希洎內姻也,勉之內款,不能屈。文天祥兵敗,以失言與必向俱被囚,辭節愈厲,家人饋食,則碎器覆諸地,俱不食,據榻而死。
劉子薦,字貢伯,吉州安福人。父夢驥,以進士歷官知澧州,沒于王事。子薦以父任為湘鄉尉,以獲盜功調撫州司錄。有訴王應亨毆死荷擔黃九者,獄成矣,子薦閱爰書,疑而駁之。俄烈風迅雷辟獄戶,裂吏扌契,殺人者實孔目馮汝能,非應亨也。獄遂白,得免死者八人。事聞,頒諭天下之為理官者。改知贛縣,監行在左藏庫,通判常德府,知融州。陛辭,度宗尉之曰:"廣郡凋瘵,賴卿撫摩。"子薦對曰:"臣當推行德化,以安其民。"至官,以廉靜著聞。
主管仙都觀,廣西經略司檄為參議官。德祐二年十一月,北兵至靜江,權經略使馬塈遣子薦提徭兵藥弩手守城東門,勢不支。時瀛國公已入燕,子薦取笏書其上云:"我頭可斷,膝不可屈。"登城北望再拜,取所衣袍瘞之,語左右曰:"事急不可為,吾有以死守。"或諷子薦遁去,子薦曰:"死事,義也,何以遁為?"竟死之。
有黃文政者,淮人。戍蜀,軍潰,間道走靜江。馬塈邀與同守,城破,文政被執,大詬不屈。大軍斷其舌,以次劓刖之,文政含胡叱咄,比死不絕聲。
呂文信,文德之弟也。仕至武功大夫、沿江副司諮議官。德祐初,帥舟師次南康斛林,夾白鹿磯與北兵遇,戰死。特贈寧遠軍承宣使。子師憲,特與帶行閣職,與兩子承信郎恩澤。仍立廟賜額。
河湖砦巡檢張興宗亦死之。贈武翼郎,賜緡錢三萬,仍與一子承信郎恩澤。
鐘季玉,饒州樂平人。淳祐七年舉進士,調為都大坑冶屬,改知萬載縣;礀|制置使李庭芝薦之,遷審計院,改宗正寺簿,又遷樞密院編修,出知建昌軍。會有旨江西和糴,季玉至郡才半年,屬歲旱,度其經賦不能辦,請于朝,和糴得減三之一。遷提舉常平,未幾,改轉運判官,皆不赴。后以江西轉運判官強起之?ご篑阋再V敗,前使百計護之,季玉卒窮治,投嶺表。俄以秘書丞召還,遭前使構讒而封駁之,改都大提點坑冶。北兵渡江,季玉徙寓建陽,兵至,不屈死之。
有潘方者,溫州平陽人。寶祐四年進士,調監慶元府市舶。慶元降附,方不屈赴水死。
耿世安,為武翼大夫、淮東副總管、兩淮都撥發官。初,諜報大兵至,制置使賈似道調世安提兵往漣水軍增戍。眾方猶豫,世安徑迎至漁溝,以三百騎入陳鏖擊,自午至酉,身被七創,猶能追殺潰兵。收兵還,至數里沒。事聞,贈五官,立廟淮安,賜額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