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
承慶,官至和州團練使卒贈武信軍節度使、循國公。子六人,克繼,善楷書,尤工篆隸,宗正薦之,仁宗親臨試,主令監蔡邕古文法寫《論語》、《詩》、《書》;復詔與朝士分隸《石經》。帝曰:"李陽冰,唐室之秀。今克繼,朕之陽冰也。"訓子弟力學,一門登儒科者十有二人。嘗進所集《廣韻字源》,帝稱善,藏之秘閣。元祐五年,以定武軍節度觀察留后卒,贈開府儀同三司、建國公,謚章靖。
承壽,終南作坊使,贈德州刺史、武當侯。子四人,克己,曉音律,嘗作《雅樂圖》樂曲以獻。侍宴大清樓,進所學虞世南書,賜器加等。終右千牛衛大將軍,贈深州防御使、饒陽侯。子叔韶字君和,慶歷六年,與諸宗子帝前臨真宗御書,選第一。皇祐初,進所為文,召試學士院中等,賜進士及第。自太子右監門率府副率遷右領軍衛將軍,入謝,命坐賜茶。仁宗曰:"宗子好學者頗多,獨爾以文章第進士,前此蓋未有也。朕欲天下知屬籍有賢者,宜勿忘所學。"叔韶頓首謝,既退,又出《九經》賜之。遷右屯衛大將軍。至和中,上書求試煩劇,加領賀州刺史,終和州防御使,贈鎮東節度觀察留后、會稽郡公。克脩字子莊,仁宗為皇子時,得出入禁中侍學,故仁宗待遇殊厚。帝嘗御大清樓召宗室試書,以克脩為善。終右神武軍大將軍、成州團練使,贈同州觀察使、馮翊侯。子叔充,父早世,異母弟叔瑁甚幼,叔充拊視誨敕成人。先是,繼母無敘封法,叔充請于朝,詔從之,遂為定制。藏書至萬卷。子九人,登科者三。卒官唐州防御使,贈崇信軍節度使、尹國公,謚孝齊。遺表祈任子,有司格不下,子撫之抗章自列,乞如外官法。朝廷從其請。宗室正任有遺恩自此始。
德隆字日新。雍熙三年,卒官沂州守,年二十三,贈寧遠軍節度,追封臨沂郡公。天禧二年,從其子承訓之請,加贈崇信軍節度、同平章事。承訓官至順州刺史,卒贈深州團練使。
德彝字可久,太祖召鞠于宮中。德降卒,授右千牛衛大將軍,封長寧郡侯,代兄德隆判沂州,時年十九。飛蝗入境,吏民請坎瘞火焚之,德彝曰:"上天降災,守臣之罪也。"乃責躬引咎,齋戒致禱,既而蝗自殪。儒生乙恕者,郊居肄業,一日,有尸橫舍下,所司捕恕抵獄,將置于法。德彝疑其冤,命他司按之無異,因令緩刑以俟。未幾,果獲殺人者,恕遂得釋。進封郡公。淳化四年,為右監門衛大將軍,遷左武衛大將軍,改封廣平。部民詣闕乞留,有詔嘉獎。真守初,召還。咸平二年,命判滁州,與德恭并留不遣。三年,授徐州刺史,累遷保信軍節度觀察留后。大中祥符八年卒,年四十九。上臨奠,廢朝三日。贈昭信軍節度使,追封信都郡王,謚安簡。明道二年,改封潁川。
子承謨,前卒;承矩,終莊宅使,贈博州刺使;承勖至供奉官,贈六宅副使;承節、承拱,并西京作坊使;承街,內殿崇班;承錫,供奉官。
德雍字仲達,淳化初,授右驍衛將軍,歷右羽林、龍武二將軍,累廷蔡州觀察使、咸寧郡公,終天平軍節度觀察留后,贈宣德軍節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謚康簡。明道中,追封廣陵郡王。
子承睦、承亮。承睦,終左領軍衛大將軍、彭州團練、虔州觀察使、南康侯;承亮,封秦國公,事見上。
德鈞字子正,性和雅,善書翰,好為篇什。淳化初,拜右武衛將軍,四遷至右衛將軍。景德二年,加右監門衛大將軍。四年,卒,贈河州觀察使,追封安鄉侯。時妻亦卒,男女十四人皆幼,上甚嗟悼之。
子承震,早卒;承緒,供奉官;承偉、承雅、承裔、承鑒、承則,并西京作坊使;承裕,禮賓副使;承翊,內殿崇班;承簡,襲徐國公;承干,終懷州防御使,贈保靜軍節度使、蕭國公,子克敦,嗜經術,以宗正薦,召試中選,賜錢三十萬。元豐間,集父承干遺文以進,神宗嘉之,詔:"承干父子以藝文儒學名于宗藩,宜有褒勸。"于是追封承干為東平王,而賜克敦敕書獎諭。以宣州觀察使卒,贈開府儀同三司、和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