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青龍白虎隊。(并騎。)青龍旗一,白虎旗一,虎翼都指揮使二,弩四,弓矢十,槊八。
班劍、儀刀隊。(并騎。)武衛將軍二人,捧日、天武、拱圣、神勇指揮使各二人,班劍六十,儀刀六十。次驍騎、驍勝、宣武、虎翼指揮使各二人,班劍六十,儀刀六十。
親勛、散手、驍衛翊衛隊。并騎。中衛郎四人,翊衛郎二人,親衛郎二人,衛兵四十,甲騎四十在衛兵外。左右驍衛、翊衛三隊。并騎。第一隊,左右驍衛大將軍二人,雙蓮花旗二,弩四,弓矢十,(孝宗減弓矢為六,下同。)槊十六;(孝宗減槊為八,下同。)第二隊,廣勇指揮使二人,吉利旗,弩、弓矢、槊數如初隊。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三門。牙門旗四,分左右,監門八人,并騎。(孝宗旗減為二,監門減為四人。)捧日隊三十四隊。左右各十七隊,(孝宗減為十隊,左右各五隊。)每隊引一人,押一人,旗三人,槍五人,弓箭二十人。
后部黃麾仗。凡六部,第一部至六部,并同前部黃麾仗,惟無絳引幡、犦槊。(孝宗減為三部,仗數亦同前部黃麾已減之數,并去犦槊、絳引幡。)絳引幡二十。(孝宗減為十。)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四門。牙門旗四,監門八人,騎。(孝宗旗減為二,監門減為四人。)
步甲后隊。第一隊,捧日指揮使、都頭各二人,騎,鹍旗、鹖雞旗各二,青鍪甲、刀盾二十;(孝宗減刀盾為十六,逐隊并同。)第二隊,天武指揮使、都頭,芝禾并秀旗、萬年連理木旗,朱鍪甲、刀盾;第三隊,拱圣指揮使、都頭,犀旗、鶴旗,黃鍪甲、刀盾;第四隊,神武指揮使、都頭,蒼烏旗、白狼旗,白鍪甲、刀盾;第五隊,驍騎指揮使、都頭,天下太平旗、鸚鵡旗,黑鍪甲、刀盾;第六隊,虎翼指揮使、都頭,鹖雞旗、鹍旗,黃鍪甲、刀盾。自二至六隊,數列并如初隊。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五門。牙門旗四,監門八人,騎。(孝宗減旗為二,減監門為四。)
后部馬隊。第一隊,捧日都指揮使二,角端旗二,弩四,弓矢十,槊十六;(孝宗弓矢減為六,槊減為八。)第二隊,捧日都指揮使,(孝宗更用天武。)赤熊旗,弩、弓矢、槊;第三隊,天武都指揮使,(孝宗更用拱圣。)兕旗,弩、弓矢、槊;第四隊,天武指揮使,(孝宗時更神勇。)天下太平旗,弩、弓矢、槊;第五隊,拱圣都指揮使,犀旗,(孝宗用龍馬旗。)弩、弓矢、槊;第六隊,拱圣都指揮使,芝禾并秀旗,(孝宗用金牛旗。)弩、弓矢、槊;第七隊,神勇都指揮使,萬年連理旗,弩、弓矢、槊;第八隊,神勇都指揮使,騶牙旗,弩、弓矢、槊;第九隊,驍騎都指揮使,蒼烏旗,弩、弓矢、槊;第十隊,宣武都指揮使,白狼旗,弩、弓矢、槊;第十一隊,虎翼都指揮使,龍馬旗,弩、弓矢、槊;第十二隊,廣勇都指揮使,金牛旗,弩、弓矢、槊。自二至十二隊,數列并如初隊。
皇太后、皇后鹵簿,皆如禮令。徽宗政和元年,詔皇后受冊排黃麾仗及重翟車,陳小駕鹵簿。后謙避,于是詔延福宮受冊仍舊;而小駕鹵簿、端禮門外黃麾仗、紫宸殿臣僚稱賀上禮,并罷。其景靈宮朝謁,則依近例。三年,議禮局上皇后鹵簿之制。
清游隊。旗一。(執一人,引二人,夾二人,并騎。)金吾衛折沖都尉一員,騎,(執犦槊二人夾。)領四十騎,執槊二十人,弩四人,橫刀一十六人。次虞候佽飛二十八,騎。次內仆、內仆丞各一員。(各書令史二人,并騎。)
次正道黃麾一。(執一人,夾二人,并騎。)次左右廂黃麾仗,廂各三行,行一百人:第一行,短戟、五色氅;第二行,戈、五色氅;第三行,儀锽、五色幡。
左右領軍衛、左右威衛、左右武衛、左右驍衛、左右衛等各三行,行二十人,各帥兵官六人領,內左右領軍衛帥兵官各三人,各果毅都尉一員檢校,(各一人步從。)左右領軍衛絳引旗,引前、掩后各六。
次內謁者監四人,給事、內常侍、內侍各二人,并騎。(內給使各一人,步從。)次內給使一百二十人。次偏扇、團扇、方扇各二十四。次香鐙一。次執擎內給使四人。(在重翟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