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崇訓為人長厚謙畏,未嘗忤物。
子允恭,禮賓副使,有謀略,好學,人以為能世其家云。
崇業字繼源,以蔭補供奉官,選尚秦王美女云陽公主,授左臨門衛將軍、附馬都尉。廷美得罪,降為右千牛衛率府率,分司西京,俄削秩,去附馬之號,從貶房陵。廷美卒,起為靜難軍行軍司馬。雍熙三年,授寧州刺史。公主卒,葬州境。真宗初,始得入朝。咸平四年,改左屯衛大將軍、領高州團練使,追封公主為虢國長公主。五年十月,卒,年四十一。
子允升為內殿承制、閣門祗候。
張令鐸,棣州厭次人。少以勇力隸軍伍。后唐清泰中,補寧衛小校。晉初,改隸奉國軍。漢乾祐中,從周太祖平河中,以功遷奉國軍指揮使。廣順初,遷控鶴指揮使。累遷本軍左廂都指揮使、領虔州團練使。從世宗征淮南,移領虎捷左廂,加常州防御使。再征壽春,命與龍捷右廂柴貴分為京城左右廂巡檢。世宗將北征,命與韓通、高懷德領兵先赴滄州,又副韓令坤為霸州部署,率兵戍守。恭帝即位,授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度使。令鐸本名鐸,以與河中張鐸同姓名,故賜今名。
宋初,遷馬步軍都虞候、領陳州節制。太祖征李筠,以令鐸為東京卓城內都巡檢。建隆二年,出為鎮寧軍節度。帝為皇弟興元尹光美娶其第三女。開寶二年,來朝被病,車駕臨問,賜帛五千匹、銀五千兩,并賜其家人甚厚。明年春,卒于京師,年六十。帝甚悲悼,贈侍中。
令鐸性仁恕,嘗語人曰:"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戰,多摧堅陷敵,未嘗妄殺一人。"及卒,人多惜之。
子守正,至內園使。守恩,淳化中,累至崇儀副使,稍遷崇儀使,領錦州刺史。景德初,知原州,就加西上閣門使、知泰州,卒。錄其子奉禮郎永安為大理評事,后至殿中丞。
羅彥瑰,并州太原人。父全德,晉泌州刺史,彥環得補內殿直。
少帝在澶州,欲命使宣慰大名府,時河北契丹騎充斥,遂募軍中驍勇士十人從行,彥瑰備選。銜枚夜發,往返如期,由是補興順指揮使。開運末,契丹主至汴,擢為護圣指揮使。赴幽薊。彥環至元氏,聞漢祖建號太原,以為歸漢,漢祖嘉之。及入汴,擢為護圣指揮使。周初,遷散員都虞候,坐樞密使王浚黨,出為鄧州教練使。世宗嗣位,召為伴飲指揮使,改馬步軍都軍頭。從向訓收秦、鳳有功,遷散指揮都虞候。
顯德末,太祖自陳橋入歸公署,見宰相范質等,未及言,彥不挺劍而前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天子。"質等由是降階聽命。擢為控鶴左廂都指揮使,改內外馬軍都軍頭、領眉州防御使。從平澤、潞還,命代趙彥徽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度。建隆二年,出為彰德軍節度。乾德二年,改安國軍節度,與昭義軍節度李繼勛大破契丹。四年春,又與閣門使田欽祚殺太原軍千余人于靜陽,禽其將鹿英等,獲馬三百匹。明年,移鎮華州。開寶二年,卒,年四十七。
王彥升字光烈,性殘忍多力,善擊劍,號"王劍兒"。本蜀人,后唐同光中,蜀平,徙家洛陽。
初事宦官驃騎大將軍孟漢瓊,漢瓊以其趫勇,言于明宗,補東班承旨。晉天福中,轉內殿直。開運初,契丹圍大名,少帝幸澶州,募勇敢士赍詔納城中,彥升與羅彥瑰應之。一夕突圍而入,以功遷護圣指揮使。周廣順中,從向拱破太原兵虒亭南,斬敵帥王璋于陣,以功遷龍捷右第九軍都虞候。累轉鐵騎右第二軍都校、領合州刺史。世宗征淮南,從劉崇進、宗偓破金牛水砦,禽偽軍校閻承旺、范橫。又從李重進捍吳兵于盛唐,斬二千人個利益級。又從張永德攻瀛州,下束城,改散員都指揮使。
太祖北征,至陳橋,為眾推戴。彥升以所部先入京,遇韓通于路,逐至第殺之。初,太祖誓軍入京不得有秋毫犯,及聞通死,意甚不樂。以建國之始,不及罪彥升,拜恩州團練使、領鐵騎左廂都指揮使。
后為京城巡檢,中夜詣王溥第,溥驚悸而出,既坐,乃曰:"此夕巡警甚困,聊就公一醉耳。"彥升意在求賄,溥佯不悟,置酒數行而罷。翌日,溥密奏其事,乃出為唐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