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閏月戊寅,韓侂胄等上《欽宗玉牒》、《憲圣慈烈皇后圣德事跡》。
九月丁亥,劉德秀罷。庚子,詔官吏犯贓追還所受如舊法。丁未,遣陳景俊使金賀正旦。庚戌,大風。
冬十月甲子,江州守臣陳鑄以歲旱圖獻瑞禾,詔奪一官。丙寅,升嘉定府為嘉慶軍。庚午,金遣紇石烈子仁來賀瑞慶節。復置和州馬監。
十一月乙酉,置殿前司神武軍五千人屯揚州。乙未,申嚴告訐之禁。十二月癸丑朔,修孝宗、光宗《御集》。庚午,詔兩淮京西監司、帥守講行寬恤之政。增刺馬軍司弩手。癸酉,詔永除兩浙身丁錢絹。戊寅,金遣趙之杰來賀明年正旦,入見,禮甚倨。韓侂胄請帝還內,詔使人更以正旦朝見。著作郎朱質上書請斬金使,不報。是歲,真里富國獻瑞象。江浙、福建、二廣諸州旱,兩淮、京西、湖北諸州水,振之。
二年春正月癸未朔,蠲兩浙路身丁䌷綿。癸巳,再給軍士雪寒錢。發米振給貧民。以金使悖慢,館伴使、副以下奪官有差。乙未,增太學內舍生為百二十人。辛丑,更名國用司曰國用參計所。己酉,雷雨雹。辛亥,詔坑戶毀錢為銅者不赦,仍籍其家,著為令。是月,雅州蠻高吟師寇邊,遣官軍討之。
二月癸丑,壽慈宮火。甲寅,太皇太后移居大內,車駕月四朝。乙卯,以火災,避正殿,徹樂。丁巳,以久雨,詔大理、三衙、臨安府及諸路決系囚。己卯,復御正殿。
三月癸巳,以程松為四川宣撫使,吳曦為宣撫副使。甲午,頒《開禧重修七司法》。丁酉,詔諸路監司歲十一月按部理囚,如五月之制。己亥,從太皇太后幸聚景園。乙巳,錢象祖罷,以張巖兼知樞密院事。丙午,以錢象祖懷奸避事,奪二官、信州居住,己酉,知處州徐邦憲入見,請立太子,因以肆赦弭兵,侍御史徐柟劾罷之。
夏四月己未,雅州蠻作亂,焚碉門砦,官軍失利。庚申,四川宣撫司復調御前大軍往討之。甲子,以薛叔似為兵部尚書、湖北京西宣撫使,鄧友龍為御史中丞、兩淮宣撫使。下納粟補官之令。戊辰,以吳曦兼陜西、河東路招撫使。己巳,調三衙兵增戍淮東。庚午,追奪秦檜王爵,命禮官改謚。乙亥,以郭倪兼山東、京東路招撫使,鄂州都統趙淳兼京西北路招撫使,皇甫斌兼京西北路招撫副使,丁丑,吳曦遣其客姚淮源獻關外四州于金,求封蜀王。鎮江都統制陳孝慶復泗州,江州統制許進復新息縣。戊寅,光州忠義人孫成復褒信縣。
五月辛巳朔,陳孝慶復虹縣。吳興郡王抦薨,追封沂王,謚曰靖惠。癸未,禁邊郡官吏擅離職守。丙戌,江州都統王大節引兵攻蔡州,不克,軍大潰。丁亥,下詔伐金。癸巳,以伐金告于天地、宗廟、社稷。皇甫斌引兵攻唐州,敗績。興元都統秦世輔出師至城固縣,軍大亂。甲午,賜宗室希瞿子名均,命為沂王抦后,補千牛衛將軍。以池州副都統郭倬、主管馬軍行司公事李汝翼會兵攻宿州,敗績。壬寅,太白晝見。簡荊襄、兩淮田卒以備戰兵。癸卯,郭倬等還至蘄縣,金人追而圍之,倬執馬軍司統制田俊邁以與金人,乃得免。
六月壬子,王大節除名、袁州安置,尋徙封州。癸丑,建康都統李爽攻壽州,敗績。甲寅,鄧友龍罷。以江南東路安撫使丘崈為刑部尚書、兩淮宣撫使。乙卯,雅州蠻高吟師出降,官軍殺之。丁巳,減大理、三衙、臨安府囚罪一等,釋杖以下。奪郭倬、李汝翼二官。辛酉,奪皇甫斌三官。甲子,李爽罷。丁卯,曲赦泗州,減雜犯死罪囚,余皆除之,蠲其租稅三年。建康副都統田琳復壽春府。戊辰,雅州蠻復寇邊。甲戌,奪李爽三官、汀州居住。再奪皇甫斌五官、南安軍安置。丙子,奪鄧友龍三官、興化軍居住,戊寅,蘇師旦罷。是月,命丘崈至揚州部署諸將,悉三衙江上軍分守江、淮要害。金人封吳曦為蜀王。
秋七月辛巳,復紹興邊郡賞。奪蘇師旦三官、衡州居住,仍籍其家。罷旱傷州軍比較租賦一年。詔侍從、臺諫、兩省、卿監、郎官、監司、郡守、前宰執侍從、各舉人材二三人。壬午,雅州蠻出降,庚子,蘇師旦除名、韶州安置。癸卯,以張巖知樞密院事,禮部尚書李壁參知政事。乙巳,置沂王府小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