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饒州,上,鄱陽郡,軍事。崇寧戶一十八萬一千三百,口三十三萬六千八百四十五。貢麩金、竹簟。縣六:鄱陽,(望。)余干,(望。)浮梁(,望)樂平,(望。)德興,(緊。)安仁。(中。開寶八年,以余干縣地置安仁場,端拱元年,升為縣。)監一:永平。(鑄銅錢。)
信州,上,上饒郡,軍事。崇寧戶一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四,口三十三萬四千九十七。貢蜜、葛粉、水晶器。縣六:上饒,(望。)玉山,(望。)弋陽,(望。淳化五年,升弋陽之寶豐場為縣;景德元年,廢寶豐縣為鎮,康定中復,慶歷三年又廢。)貴溪,(望。)鉛山,(中。開寶八年平江南,以鉛山直屬京,后還隸。)永豐。(中。舊永豐鎮,隸上饒,熙寧七年為縣。)
太平州,上,軍事。開寶八年,改南平軍。太平興國二年,升為州。崇寧戶五萬三千二百六十一,口八萬一百三十七。貢紗。縣三:當涂,(上。)蕪湖,(中。開寶末,自建康軍與繁昌同隸宣州。太平興國三年,與繁昌復來隸。)繁昌(。中)
南康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七年,以江州星子縣建為軍。本隸西路,紹興初,來屬。崇寧戶七萬六百一十五,口一十一萬二千三百四十三。貢茶芽。縣三:星子,(上。太平興國三年,升星子鎮為縣。七年,與都昌同來隸。)建昌,(望。太平興國七年,自洪州來隸。)都昌。(上。以縣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故名。紹興七年,自江州來隸。)
廣德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四年,以宣州廣德縣為軍。崇寧戶四萬一千五百,口一十萬七百二十二。貢茶芽。縣二:廣德,(望。開寶末,自江寧府隸宣州。)建平。(望。端拱元年,以郎步鎮為縣,來隸。)
西路。州六:洪,虔,吉,袁,撫,筠。軍四:興國,南安,臨江,建昌。縣四十九。南渡后,府一:隆興。州六:江,贛,吉,袁,撫,筠。軍四:興國,建昌,臨江,南安,為西路。紹興三十二年,戶一百八十九萬一千三百九十二,口三百二十二萬一千五百三十八。
隆興府,本洪州,都督府,豫章郡,鎮南軍節度。舊領江南西路兵馬鈐轄。紹興三年,以淮西屯兵聽江西節制,兼宣撫舒、蘄、光、黃、安、復州,尋罷。四年,止稱安撫、制置使。八年,復兼安撫、制置大使。隆興三年,以孝宗潛藩,升為府。崇寧戶二十六萬一千一百五,口五十三萬二千四百四十六。貢葛。縣八:南昌,(望。)新建,(望。太平興國六年置縣。)奉新,(望。唐新吳縣,南唐改。)豐城,(望。)分寧,望。(建炎間,升義寧軍,尋復。)武寧,(緊。)靖安,(中。南唐改。)進賢。(崇寧二年,以南昌縣進賢鎮升為縣。)
江州,上,潯陽郡,開寶八年,降為軍事。大觀元年,升為望郡。舊隸江南東路。建炎元年,升定江軍節度。二年,置安撫、制置使,以江、池、饒、信為江州路。紹興元年,復為二路,本路置安撫大使。嘉熙四年,為制置副使司治所。咸淳四年,移制置司黃州;十年,還舊治。崇寧戶八萬四千五百六十九,口一十三萬八千五百九十。貢云母、石斛。縣五:德化,(望。唐潯陽縣,南唐改。)德安,(緊。)瑞昌,(中。)湖口,(中。)彭澤。(中。)監一:廣寧。(鑄銅錢。)
贛州,上。本虔州,南康郡,昭信軍節度。大觀元年,升為望郡。建炎間,置管內安撫使,紹興十五年罷,復置江西兵馬鈐轄,兼提舉南安軍、南雄州兵甲司公事。二十三年,改今名。崇寧戶二十七萬二千四百三十二,口七十萬二千一百二十七。貢白纻。縣十:贛,(望。有蛤湖銀場。)虔化,(望。紹興二十三年,改寧都。有寶積鉛場。)興國,(望。太平興國中,析贛縣之七鄉置。)信豐,(望。)雩都,(望。)會昌,(望。太平興國中,析雩都六鄉于九州鎮置。有銀場。)瑞金,(望。有九龍銀場。)石城,(緊。)安遠,(上。)龍南。(中。南唐縣,本名龍南。宣和三年,改虔南。紹興二十三年,改龍南,取百丈龍灘之南為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