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六月丁巳,復留正觀文殿大學士,充醴泉觀使。右正言劉德秀請考核真偽,以辨邪正。己未,遣汪義端賀金主生辰。庚午,詔三衙、江上諸軍主帥、將佐,初除舉自代一人,歲薦所知二人。癸酉,以韓侂胄為保寧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
秋七月壬辰,加周必大少傅。丁酉,落趙汝愚觀文殿大學士,罷宮觀。己亥,太白晝見。
八月己巳,詔內外諸軍主帥條奏武備邊防之策以聞。
九月壬午朔,蠲臨安府水災貧民賦。乙酉,以久雨,決系囚。丙戌,災惑入太微。甲辰,遣黃艾使金賀正旦。己酉,蠲臺、嚴、湖三州被災民丁絹。
冬十月己卯,詔三省、樞密院條上合教諸軍例。乙丑,升秀州為嘉興府,舒州為安慶府,嘉州為嘉定府,英州為英德府。戊辰,金遣吳鼎樞來賀瑞慶節。壬申,封子恭為安定郡王。
十一月己丑,雨土。庚寅,以弟徐國公抦為昭慶軍節度使。戊戌,加上壽圣隆慈備福太皇太后尊號曰壽圣隆慈備福光佑太皇太后,壽成皇太后曰壽成惠慈皇太后,太上皇曰圣安壽仁太上皇,太上皇后曰壽仁太上皇后。丙午,以監察御史胡纮言,責授趙汝愚寧遠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丁未,命宰執大閱。十二月癸亥,置楚州弩手效用軍。丙子,命朱熹為煥章閣待制,辭。丁丑,金遣紇石烈正來賀明年正旦。
二年春正月庚寅,以余端禮為左丞相,京鏜為右丞相,鄭僑知樞密院事,謝深甫參知政事,御史中丞何澹同知樞密院事,庚子,趙汝愚卒于永州。甲辰,右諫議大夫劉德秀劾留正引用偽學之黨,詔落正觀文殿大學士,罷宮觀。
二月辛酉,詔追復趙汝愚官,許歸葬,以中書舍人吳宗旦言,罷之。辛未,再蠲臨安府民身丁錢三年。
三月丙申,命諸軍射鐵簾。己亥,進封弟抦為吳興郡王。丙午,有司上《慶元會計錄》。
夏四月甲子,余端禮罷。壬申,以何澹參知政事,吏部尚書葉翥簽書樞密院事。乙亥,增置監察御史一員。
五月辛巳,以旱,禱于天地、宗廟、祖稷。詔大理、三衙、臨安府、兩浙州縣決系囚。乙酉,申嚴獄囚瘐死之罰。辛卯,賜禮部進士鄒應龍以下四百九十有九人及第、出身。甲午,減諸路和市折帛錢三年。建華文閣,以藏孝宗御集。甲辰,更慈福宮為壽慈宮。
六月庚戌,遣吳宗旦賀金主生辰,乙丑,命監司、帥守臧否縣令,分三等,丙子,子埈生。秋七月癸未,饗于太廟。丙戌,減諸路死罪囚,釋流以下。戊子,量徙流人呂祖儉等于內郡。詔檢正、都司考核諸路守臣便民五事以聞。戊戌,以韓侂胄為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
八月癸丑,奉安孝宗皇帝、成穆皇后、成恭皇后神御于景靈宮。丙辰,以太常少卿胡纮請,權住進擬偽學之黨。壬戌,子埈薨,追封兗王,謚沖惠。
九月丁亥,復分利州為東西、路。癸巳,嗣濮王士歆薨,追封韶王。甲午,流星晝隕。丁酉,遣張貴謨使金賀正旦。
冬十月戊申,率群臣奉上壽圣隆慈備福光佑太皇太后、壽成惠慈皇太后、圣安壽仁太上皇、壽仁太上皇后冊寶于慈福、壽康宮。辛亥,冊皇后。壬戌,金遣張嗣來賀瑞慶節。甲戌,大閱。
十一月庚寅,詣壽康宮,上《太上皇帝寬恤詔令》。壬辰,京鏜等上《孝宗皇帝寬恤詔令》。癸卯,賞宜州捕降峒寇功。十二月辛未,金遣完顏崇道來賀明年正旦。是月,監察御史沈繼祖劾朱熹,詔落熹秘閣修撰,罷宮觀。竄處士蔡元定于道州。
三年春正月壬寅,鄭僑罷。癸卯,以謝深甫兼知樞密院事。
二月己酉,京鏜等上《神宗玉牒》、《高宗實錄》。丁巳,以大理司直邵褎然請詔大臣自今權臣、偽學之黨,勿除在內差遣。詔下其章。
三月乙未,建東華門。庚子,禁浙西州軍圍田。壬寅,詔自今有司奏讞死罪不當者,論如律。"夏四月丙午,雨土。命不為嗣濮王。壬子,以旱禱于天地、宗廟、社稷。乙丑,雨雹。
六月戊辰,頒《淳熙寬恤詔令》。
閏月甲戌,內出銅器付尚書省毀之,命申嚴私鑄銅器之禁。乙亥,遣衛涇賀金主生辰。甲午,詔留正分司西京、邵州居住。是夏,廣東提舉茶鹽徐安國遣人捕私鹽于大奚山,島民遂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