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四◎孔季恭 羊玄保 沈曇慶
初,李萬周、劉嗣祖籍略廣州,事在《鄧琬傳》。太宗以萬周為步兵校尉,加寧朔將軍,權行廣州事。希既至,而萬周等并有異圖,希誅之。希以沛郡劉思道行晉康太守,領軍伐俚。思道違節度,失利,希遣收之。思道不受命,率所領攻州,希遣平越長史鄒琰于朝亭拒戰,軍敗見殺。思道進攻州城,司馬鄒嗣之拒之西門,戰敗又死。希逾城走,思道獲而殺之。府參軍鄒曼率數十人襲思道,已得入城,力不敵,又敗。東莞太守蕭惠徽率郡文武千余人攻思道,戰敗,又見殺。時龍驤將軍陳伯紹率軍伐俚,還擊思道,定之。贈希輔國將軍,惠徽中書郎,嗣之越騎校尉。
希子崇,字伯遠,尚書主客郎。丁母憂,哀毀過禮。及聞廣州亂,即日便徒跣出新亭,不能步涉,頓伏江渚。門義以小船致之,于是進路。父葬畢,不勝哀,卒。
沈曇慶,吳興武康人,侍中懷文從父兄也。父發,員外散騎侍郎,早卒;吳興太守王韶之為之誄焉。
曇慶初辟主簿,州從事,西曹主簿,長沙王義欣后軍鎮軍主簿。遭母憂,哀毀致稱,本縣令諸葛闡之公解言上。服釋,復為主簿。義欣又請為鎮軍記室參軍。出為余杭令,遷司徒主簿,江夏王義恭太尉錄事參軍,尚書右丞。時歲有水旱,曇慶議立常平倉以救民急,太祖納其言,而事不行。領本邑中正,少府,揚州治中從事史,始興王浚衛軍長史。元兇弒立,世祖入討,劭遣曇慶還東募人,安東將軍隨王誕收付永興縣獄,久之,被原。
世祖踐阼,除東海王祎撫軍長史,入為尚書吏部郎,江夏王義恭大司馬長史,南東海太守,左衛將軍。大明元年,督徐兗二州及梁郡諸軍事、輔國將軍、徐州刺史。時殿中員外將軍裴景仁助戍彭城,本傖人,多悉戎荒事。曇慶使撰《秦記》十卷,敘苻氏僣偽本末,其書傳于世。明年,復征為左衛將軍,加給事中,領本州大中正。三年,遷祠部尚書。其年,卒,時年五十七。追贈本官。曇慶謹實清正,所蒞有稱績。常謂子弟曰:"吾處世無才能,政圖作大老子耳。"世以長者稱之。
史臣曰:江南之為國,盛矣。雖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貢賦,內充府實,止于荊、揚二州。自漢氏以來,民戶凋耗,荊楚四戰之地,五達之郊,井邑殘亡,萬不余一也。自元熙十一年司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載,兵車勿用,民不外勞,役寬務簡,氓庶繁息,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蓋東西之極盛也。既揚部分析,境極江南,考之漢域,惟丹陽會稽而已。自晉氏遷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許年中,無風塵之警,區域之內,晏如也。及孫恩寇亂,殲亡事極,自此以至大明之季,年逾六紀,民戶繁育,將曩時一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會土帶海傍湖,良疇亦數十萬頃,膏腴上地,畝直一金,鄠、杜之間,不能比也。荊城跨南楚之富,揚部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而田家作苦,役難利薄,亙歲從務,無或一日非農,而經稅橫賦之資,養生送死之具,莫不咸出于此。穰歲糶賤,糶賤則稼苦;饑年糴貴,糴貴則商倍。常平之議,行于漢世。元嘉十三年,東土潦浸,民命棘矣。太祖省費減用,開倉廩以振之,病而不兇,蓋此力也。大明之末,積旱成災,雖敝同往困,而救非昔主,所以病未半古,死已倍之。并命比室,口減過半。若常平之計,興于中年,遂切扶患,或不至是。若籠以平價,則官苦民優,議屈當時,蓋由于此。
《宋書》 南朝梁·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