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州郡四
臺登長,漢舊縣。
晉興長,《永初郡國》有。
會無長,漢舊縣。
卑水長,漢舊縣。
定莋長,漢舊縣。
蘇利長,漢縣曰蘇示,囗曰蘇利。
汶山太守,《晉太康地志》漢武帝立,孝宣地節三年合蜀郡,劉氏又立。領縣二,戶一千一百七,口六千一百五。去州陸一百;去京都水一萬。
都安侯相,蜀立。
晏官令,何志魏平蜀立。《晉太康地志》無。
南陰平太守(陰平郡別見),永嘉流寓來屬,寄治萇陽。領縣二。戶一千二百四十,口七千五百九十七。
陰平令。(別見)
綿竹令,漢舊縣,屬廣漢。
犍為太守,漢武帝建元六年,開夜郎國立。領縣五,戶一千三百九十,口四千五十七。去州陸九十;去京都水一萬。
武陽令,漢舊縣。
南安令,漢舊縣。
資中令,漢舊縣。
僰道令,漢舊縣。
治官令,晉安帝義熙十年立。
始康太守,關隴流民,晉安帝立。領縣四,戶一千六十三,口四千二百二十六。寄治成都。
始康令,晉安帝立。
新城子相,晉安帝立。
談令,晉安帝立。
晉豐令,晉安帝立。
晉熙太守,秦州流民,晉安帝立。領縣二,戶七百八十五,口三千九百二十五。
晉熙令,晉安帝立。
萇陽令,晉安帝立。
晉原太守,李雄分蜀郡為漢原,晉穆帝更名。領縣五,戶一千二百七十二,口四千九百六十。去州陸一百二十;去京都水一萬。
江原男相,漢舊縣,屬蜀郡。
臨邛令,漢舊縣,屬蜀郡。
晉樂令,何志故屬沈黎。《晉太康地志》無沈黎郡及晉樂縣。
徙陽令,前漢徙縣屬蜀郡,后漢屬蜀郡屬國都尉。《晉太康地志》有徙陽縣,屬漢嘉。
漢嘉令,前漢青衣縣屬蜀郡,順帝陽嘉二年更名。劉氏立為漢嘉郡,晉江右猶為郡,江左省為縣。
宋寧太守,文帝元嘉十年,免吳營僑立。領縣三,戶一千三十六,口八千三百四十二。寄治成都。
欣平令,與郡俱立。
宜昌令,與郡俱立。
永安令,與郡俱立。
安固太守,張氏于涼州立。晉哀帝時,民流入蜀,僑立此郡,本屬南秦,文帝元嘉十六年度益州。領縣六,戶一千一百二十,口六千五百五十七。去州一百三十。去京都水一萬。
略陽令。(別見)
桓陵令,張氏立。
臨渭令,《晉太康地志》屬略陽。
清水令。(別見)。
下邽令,何志漢舊縣。案二漢、晉并無此縣。
興固令,何志新立。
南漢中太守,晉地記,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瓊表立。徐志,北漢中民流寓,孝武大明三年立。《起居注》,本屬梁州,元嘉十六年度。《永初郡國》屬梁州,領縣與此同。以《永初郡國》及《起居》檢,則是太元所立,而何志無此郡,當是永初以后省,大明三年復立也。領縣五,戶一千八十四,口五千二百四十六。
南長樂令,徐志與郡俱立。
南鄭令,徐志與郡俱立。
南苞中令,徐志與郡俱立。
南沔陽令,徐志與郡俱立。
南城固令,徐志與郡俱立。
北陰平太守,徐志本屬秦州,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度。《永初郡國》、何志,秦、梁、益并無。領縣四,戶一千五十三,口六千七百六十四。
陰平令。(已見)
南陽令,徐志本南陽白民流寓立。
桓陵令,徐志本安固郡民流寓立。
順陽令,徐志本南陽民流寓立。
武都太守(別見),《永初郡國》、何志益州并無此郡。徐志本屬秦州,流寓立。領縣五。戶九百八十二,口四千四百一。
武都令,漢舊名。
下辯令。(別見)
漢陽令,漢舊名。
略陽令,漢屬略陽郡,流寓配。
安定令,舊安定郡,流寓配。
新城太守,何志新分廣漢立。領縣二,戶七百五十三,口五千九百七十一。去州(闕)去京都九千五百三十。
北五城令,何志新分五城立。
懷歸令,何志新立。
南新巴太守(新巴郡別見),《起居注》新巴民流寓,文帝元嘉十二年,于劍南立。何志新立,新巴民先屬梁州,既立害配。領縣六,戶一千七十,口二千六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