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二
興元元年正月。上在奉天。頒罪己之詔。讓去徽號。其后雖剪大盜。復(fù)天步。群臣屢請。終不許焉。
元和十五年四月。禮儀使奏。群臣告天。請大行皇帝謚。準(zhǔn)禮及故事。合集中書門下御史臺五品以上。尚書省四品以上。于南郊告天畢。議定。然后連署聞奏。
太和七年十二月。宰臣王涯等四人。上表請冊徽號。不許。至開成二年二月。因御紫宸殿。宰相鄭覃。李固言。李石等。以請諸道節(jié)度觀察使。頻有表章。以加徽號為請。上固謙抑不允。其月自朔至晦。諸道節(jié)度觀察使請上徽號者。凡二十余道。或再請三請者。皆報不許焉。
大中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追尊順宗憲宗謚號。初。群臣以河湟既復(fù)。請加尊號。上深執(zhí)謙讓。三表不許。曰。河湟已復(fù)。繼承先志。朕欲追尊順宗憲宗謚號。以成功烈。其事如何。宰臣白敏中等對曰。臣等愚昧。思慮所不及。故遂行之。至冊日。上御宣政殿。百僚拜訖。乃降階受玉冊于太尉。拜受訖。授禮官。將奉迎以退。上俯僂。不瞬目送使者。流涕嗚咽。俟太尉奉策出。升殿。群臣莫敢動焉。(先是。中書門下奏。追尊二祖儀注。皇帝行事與差官展禮。舊記不同。禮許從宜。不必法古。臣等商量。其日皇帝于宣政殿受玉冊。遣宰相已下持節(jié)奉冊赴太廟。庶協(xié)典禮。詔可之。)
天佑二年三月。起居郎蘇楷議昭宗謚號曰。皇帝御宇。由治亂以審污隆。宗祀配天。資謚號以定升降。故臣下君上。皆不得而私也。有司先定尊謚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按后漢和帝安帝順帝。緣非功德。遂改尊稱。亦允臣下之請。今郊禋有日。祫祭惟時。伏望別議新廟之稱。庶協(xié)先朝罪己之德。于是太常卿張廷范改謚曰恭靈莊閔孝皇帝。廟號襄宗。(楷。禮部尚書循之子。凡劣無藝。干寧二年。應(yīng)進(jìn)士登第。物論以為濫。昭宗命翰林學(xué)士陸扆。秘書監(jiān)馮渥復(fù)試。黜落。不許再入舉場。楷負(fù)愧銜怨。至是與起居郎羅扆。起居舍人盧鼎連署議。楷目不知書。其文羅扆所作。蓋時政出賊臣。哀帝亦不能制之也。)
追謚皇帝
孝敬皇帝諱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四年正月封代王。顯慶元年。冊為皇太子。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薨于合璧宮倚云殿。五月五日。贈謚曰孝敬皇帝。)
殤皇帝重茂。(中宗第四子。圣歷三年臘月。封北海郡王。神龍元年二月。改封溫王。景龍四年六月。冊為皇太子。七日。即帝位。二十四日。讓位于睿宗。降封溫王。景云二年正月。改封襄王。集州安置。開元二年四月。薨于房州。年十七。追謚殤皇帝。)
讓皇帝憲。(睿宗長子。本名成器。文明元年。立為皇太子。及睿宗立。降為皇嗣。改為皇孫。后為蔡王。又為宋王。復(fù)為寧王。開元二十九年。薨。追冊讓皇帝。葬惠陵。)
奉天皇帝琮。(元宗長子。本名嗣直。封郯王。改名潭。又名琮。天寶十載。薨。謚靖德皇太子。肅宗元年。追冊為奉天皇帝。葬齊陵。)
承天皇帝倓。(肅宗第三子。本封建寧郡王。薨。寶慶初。贈封齊王。大歷三年。追封承天皇帝。葬順陵。)
雜錄
龍朔元年。孝敬命太子賓客許敬宗等。于文思殿博采古今集。摘其英詞麗句。以類相從。勒成五百卷。名曰瑤山玉彩。表上之。制賜物三萬段。總章元年二月。敕征遼軍逃亡限內(nèi)不首。及更有逃亡者。身并處斬。家口沒官。孝敬上表切諫。請免其配沒。從之。其月。親釋奠司成館。因請贈顏回太子少師。曾參太子少保。制并從之。咸亨二年。駕幸東都。太子監(jiān)國。時屬大旱。關(guān)中饑乏。取廊下兵馬糧視之。見有食榆皮蓬實者。乃令家令等各給米使足。時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掖庭。太子見之驚惻。遽奏請出降。又請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貧人。詔并許之。
承天皇帝倓。既為張良娣所構(gòu)。肅宗怒而幽死、又欲搖動代宗。時代宗收復(fù)兩京。遣判官李泌入朝獻(xiàn)捷。從容語及倓事。泌曰。臣幼稚時。念得黃臺瓜辭。陛下聞其說乎。高宗大帝有子八。天后所生四子。自為行第。故睿宗第四。長曰孝敬皇帝宏。為太子監(jiān)國。仁明孝悌。天后方圖臨朝。乃鴆殺之。立雍王賢。賢每自憂惕。知必不保全。與二弟同侍父母之側(cè)。?由敢諫。乃作黃臺瓜辭。令樂工歌之。冀天后聞之哀愍。辭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四摘抱蔓歸。太子賢終為天后所逐。死于黔中。陛下有今日運祚。已一摘矣。慎?再摘。上愕然曰。卿安得有是言。自是奪宗之計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