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六十一
其年。監(jiān)察御史魏傳弓。劾奏內常侍輔信義縱暴。竇懷貞曰。輔常侍深為安樂公主所信任。權勢甚高。常成禍福。何得輒有糾彈。傳弓曰。今王綱漸壞。君子道消。正由此輩擅權耳。若得今日殺之。明日受誅無所恨。
景龍元年九月十二日。又劾奏銀青光祿大夫西明寺主惠范。奸贓四十萬。請置于極法。上召之。有寬惠范之色。傳弓進曰。刑賞者。國家大事。陛下賞已妄加。豈宜刑所不及。削惠范官。放歸于第。
景龍二年十二月。御史中丞姚廷筠奏稱。律令格式。懸之象魏。奉而行之。事無不理。比見諸司僚采。不能遵守章程。事無大小。皆悉奏聞。臣聞為君者任臣。為臣者奉法。故云。汝為君目。將司明也。則知萬機務綜。不可遍覽也。所以設官分職。委任責成。百工惟時。以成垂拱之化。比者修一水?。或伐一枯木。并皆上聞旒扆。取斷宸衷。豈代天理物。至公之道也。自今以后。若緣軍國大事。及牒式無文者。任奏取進止。自余據章程合行者。各令準法處分。其故生疑滯。致有稽失者。望令準御史隨事糾彈。上從之。
三年二月九日。娑葛入寇。監(jiān)察御史崔琬。劾奏兵部尚書宗楚客。侍中紀處訥。曰。立性險诐。志越溪壑。幸以遭逢圣主。累忝殊榮。承愷悌之恩。居弼諧之地。不能克意砥礪。憂國如家。遂乃潛通獫狁。納貨取資。公引頑兇。受賂無限。且境外之交。情狀難測。今娑葛反叛。邊鄙不寧。由此賊臣。取怨中國。臣忝直指。義在觸邪。請黜巨蠹。用答大造。并請收禁。差三司追鞫。
其年五月。李尚隱與監(jiān)察御史李懷讓。同奏吏部侍郎崔湜鄭愔。有所挾附。贓污狼籍。詔監(jiān)察御史裴漼按其事。時安樂公主用事。諷漼寬之。漼遂對仗重彈奏。愔竟從貶削。(一說靳常所劾。恐非。)
開元二年。崔日知為京兆尹。貪暴犯法。御史大夫李杰糾劾之。反為日知所構。侍御史楊玚廷奏曰。彈劾之舉。若遭恐脅。以成奸人之謀。御史臺固可廢卻。上以其言切直。遽令杰依舊視事。(貶日知為黟縣丞。)
其年三月。殿中御史郭震。劾刑部尚書趙彥昭。太子賓客韋嗣立。青州刺史韋安石。曰。彥昭以女巫趙五娘左道亂常。托為諸姑。潛相援引。既因提挈。遂踐臺階。或驅車造門。著婦人之服。或攜妻就謁。申猶子之情。同惡相濟。一至于此。又張易之兄弟。勢傾朝野。嗣立此際。結為舅甥。神龍之初。已合誅死。天網疏漏。腰領誤全。與安石托附阿韋。編諸屬籍。中宗晏駕。削太上皇輔政之制。定阿韋臨朝之策。比時朝野危懼。人臣怨憤。臣雖才識妄庸。忝司清憲。熟見奸僻。敢不糾彈。彥昭并請法處分。于是并罷官。
建中元年三月。監(jiān)察御史張著冠豸冠。彈京兆尹兼御史中丞嚴郢于紫宸殿。以郢奉詔浚陵陽渠。匿詔不時行。故使奔蹙。以歸怨于上。上即位。初。侍御史朱敖請復舊制。置朱衣豸冠于內廊。有犯者。御史服以彈。又令御史得專彈劾。不復關白于中丞大夫。至是著首行之。乃削郢御史中丞。著特賜魚袋。自是日懸衣冠于宣政之左廊。然著希楊炎之意彈郢。人頗不直之。
貞元元年三月。宰相召諫官御史宣諭上旨曰。自今上封彈劾。宜入自陳論。不得群署章奏。若涉朋黨。(初。京兆尹李齊運。以公事詬萬年縣丞源邃。令左右抑捽不已。邃竟死于廷。京師不直。其妻鄭氏。告冤不已。崔縱執(zhí)奏如初。御史中丞張或繼論。御史連章彈齊運。齊運乃奏云。臣孤立為朋黨所擠。故命宰臣宣諭焉。)
元年正月。侍御史殷永免官。初。奉誠軍節(jié)度使康日知。朝覲失儀。為御史彈奏。詔舍之。因敕御史。有節(jié)將始至。朝禮小失。勿劾。及是邠寧節(jié)度使張獻甫入閣。失儀。永廷劾之。獻甫素服待罪闕下。召見慰諭。以永忘其前命。故免。
元和三年三月。御史中丞盧坦。舉奏前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柳晟。授任方隅。所寄尤重。至于敕令。首合遵行。一昨歸朝。固違明旨。復修貢獻。有紊典章。伏請付法。又奏前浙東觀察使閻濟美。到城之時。亦有進獻。當時勘責。稱離越州后。方見赦書。道路已遙。付納無處者。既經鴻霈。須為商量。已書罰訖。伏準今年正月赦文。自今已后。諸道長史。有赴闕廷者。并不得取本道錢物。妄稱進奉。柳晟等既違新令。不敢不奏。(初。坦既奏舉晟濟美。二人皆待罪于朝堂。上召坦對。褒慰久之。曰。晟等所獻。皆以家財。朕已許原。不可失信。坦奏曰。赦令天下之大信也。天下皆知之。今二臣違令。是不畏法。陛下奈何以小信而失天下大信乎。上曰。朕已受之。如何。坦曰。歸之有司。不入內藏。使四方知之。以昭圣德。上稱善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