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三十八
大歷五年五月十五日敕。應(yīng)準(zhǔn)敕供百官喪葬人夫幔幕等。三品以上。給夫一百人。四品五品。五十人。六品以下。三十人。應(yīng)給夫須和雇。價直委中書門下文計處置。其幔幕。鴻臚衛(wèi)尉等供者。須所載幔幕張設(shè)人。并合本司自備。如特有處分。定人夫數(shù)。不在此限。
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敕。如聞士庶在外身亡。將櫬還京。多被所司不放入城。自今以后。不須止遏。
貞元九年十二月。故太尉西平郡王太師晟。備禮葬于鳳政原。是日。廢朝。上御南望春宮臨祭。令中使宣吊于柩車。文武常參官。皆素服送至長樂坡。哭拜于路。時太常卿裴郁草儀。設(shè)引令式書。隔品致敬之文。乃請宰臣及二品以上官者。哭而不拜。乃禮官失也。
十一年十一月敕。故司徒兼侍中贈太傅燧。今月九日葬。七日發(fā)引。百官不須入朝。便于城外送發(fā)引。
十三年五月。宗正卿嗣義王巘奏。簡王府諮議參軍嗣寧王子?葬。請鹵簿。宰臣等議。以子?官卑。不合特給。詔令給。
其年七月敕。自今以后。嗣王薨葬日。宜令所司并供鹵簿。仍永為例程。
十四年十一月敕。自今以后。應(yīng)緣喪葬。俱給鹵簿。即遂便于街市宿幔。
元和三年五月。京兆尹鄭元修奏。王公士庶喪葬節(jié)制。一品二品三品為一等。四品五品為一等。六品至九品為一等。凡命婦各準(zhǔn)本品。如夫子官高。聽從夫子。其無邑號者。準(zhǔn)夫子品。蔭子孫未有官者。降損有差。其兇器悉請以瓦木為之。是時厚葬成俗久矣。雖詔命頒下。事竟不行。
六年十二月條流文武官及庶人喪葬。三品以上。明器九十事。四神十二時在內(nèi)園宅。方五尺。下帳高方三尺。共置五十舁。挽三十六人。輛車用開轍車。油幰。朱絲網(wǎng)絡(luò)。兩廂畫龍。幰竿末請用流蘇四。披六。鐸左右各八。黼翣二。黻翣一。畫翣二。士皆布幘深衣。輴車志石車。任畫云氣。不得置幰竿額帶等。方相車除載方相外。及魂車除幰網(wǎng)裙簾外。不得更別加裝飾。并用合轍車。纛竿九尺。不得安火珠。貼金銀。立鳥獸旗旛等。五品以上。明器六十事。四神十二時。在內(nèi)園宅。方四尺。下帳高方二尺。共置三十舁。減志石車。幰竿減四尺。流蘇減二十道。帶減一重。披引鐸翣各減二。挽歌一十六人。并無朱絲網(wǎng)絡(luò)。方相用魌頭車。纛竿減一尺。魂車準(zhǔn)前。九品以上明器四十事。四神十二時。在內(nèi)園宅。方三尺。下帳高方一尺。共置一十舁。減輴車輛車。幰竿減三尺。流蘇減一十五道。披引鐸翣各減二。帶減一重。挽歌十人。纛竿減一尺。幃額魌頭魂車準(zhǔn)前。以前明器。并用瓦木為之。四神不得過一尺。余人物等不得過七寸。并不得用金銀雕鏤。帖毛發(fā)裝飾。其散試官。但取散官次第。如散官品卑者。即據(jù)試官品。第五品以上。遞降一等。六品以下。依本官制度。內(nèi)侍省品秩高。各隨本秩。有章服者。紫同三品。緋同五品以上。綠及應(yīng)官。并同九品以上。命婦及文武官母妻。無邑號命婦。各準(zhǔn)本品。如夫子官高。聽從夫子。無邑號者。各準(zhǔn)夫子品。輛車準(zhǔn)令合用綠及紫色。有品蔭家子孫。未有官品者。三品以上降三等。五品以上降二等。九品以上降一等。所用品蔭。以祖父為日升降。庶人明器一十五事。共置三舁。喪車用合轍車。幰竿減三尺。流蘇減十道。帶減一重。幃額魌頭車魂車準(zhǔn)前。挽歌鐸翣四神十二時各儀。請不置。所造明器。并令用瓦。不得過七寸。以前刑部尚書兼京兆尹鄭元修。詳定品官葬給。素有章程。歲月滋深。名數(shù)差異。使人知禁。須重發(fā)明制。庶可經(jīng)久。伏以喪葬條件。明示所司。如五作及工匠之徒。捉搦之后。自合準(zhǔn)前后敕文科繩。所司不得更之。喪孝之家。妄有捉搦。只坐工人。亦不得句留。令過時日。敕旨。宜依。
十五年閏正月。時宰相公卿僉議。憲宗皇帝山陵。前敕用十二月二十八日。太遠(yuǎn)。待詔僧惟英。請改用五月十九日。太常博士王彥威復(fù)奏曰。臣按禮經(jīng)。天子七月而葬。國朝故事。高祖六月而葬。太宗四月而葬。高宗九月而葬。中宗六月而葬。睿宗五月而葬。順宗七月而葬。元宗肅宗二圣山陵。以圣誕吉兇相屬。有司懼不給。故并十二月而葬。蓋有為而然。非常典也。今國哀在正月。并閏至六月。即合禮經(jīng)七月之?dāng)?shù)。按春秋之義。天子告崩不志葬。葬必其時也。舉天下而葬一人。其道不疑。故過期不葬。春秋譏之。待詔楊士端遠(yuǎn)卜十二月二十八日。今計葬訖而虞。凡虞用九日。虞訖而卒哭。卒哭而祔廟。并擇日行事。計至來年正月中旬方畢。即改元及朝賀賜之禮。須發(fā)于始。自國哀以至虞祔兇毀之儀。首尾十四月。國朝且無故事。豈惟禮經(jīng)不合。臣謹(jǐn)參詳禮文。用六月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