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李寶
子經,司徒諮議參軍、行豫州事。興和初,坐妖言賜死。
柬弟神俊,小名提。少以才學知名,為太常劉芳所賞。釋褐奉朝請,轉司徒祭酒、從事中郎。頃之,拜驍騎將軍、中書侍郎、太常少卿。出為前將軍、荊州刺史。
時四方多事,所在連兵。蕭衍遣將曹敬宗來寇,攻圍積時,又引水灌城,城不沒者數版。神俊循撫兵民,戮力固守。詔遣都督崔暹、別將王羆、裴衍等赴援,敬宗退走。時寇賊之后,城外多有露骸,神俊教令收葬之。徵拜大司農卿。肅宗末,除鎮軍將軍、行相州事。于時葛榮南逼,神俊憂懼,乃故墜馬傷腳,仍停汲郡,有詔追還。莊帝纂統,以神俊外戚之望,拜散騎常侍、殿中尚書。追論固守荊州之功,封千乘縣開國侯,邑一千戶。轉中書監、吏部尚書。
神俊意尚風流,情在推引人物,而不能守正奉公,無多聲譽。有鉅鹿人李炎上書言神俊之失。天柱將軍爾朱榮曾補人為曲陽縣令,神俊以階縣不用。榮聞大怒,謂神俊自樹親黨,排抑勛人。神俊懼,啟求解官。乃除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尋屬爾朱兆入京,乘輿幽執,神俊遂逃竄民間。出帝初,始來歸闕,拜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孝靜初,行并州事。尋除驃騎大將軍、肆州刺史。入為侍中。興和二年薨,年六十四。贈都督雍秦涇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尚書左仆射、司徒公、雍州刺史,侍中、開國公如故。
神俊風韻秀舉,博學多聞,朝廷舊章及人倫氏族,多所諳記。篤好文雅,老而不輟,凡所交游,皆一時名士。汲引后生,為其光價,四方才子,咸宗附之。而性通率,不持檢度,至于少年之徒,皆與褻狎,不能清正方重,識者以此為譏。神俊喪二妻,又欲娶鄭嚴祖妹,神俊之從甥也。盧元明亦將為婚,遂至紛競,二家鬩于嚴祖之門。鄭卒,歸元明,神俊惆悵不已,時人謂神俊鳳德之衰。神俊無子,從弟延度以第三子容兒后之。
韶從弟元珍,小名大墨。起家奉朝請、太尉錄事參軍,卒于步兵校尉。
元珍弟仲遵,有業尚,彭城王勰為定州,請為開府參軍。累轉員外散騎常侍、游擊將軍、太中大夫。出為京兆內史。大將軍、京兆王繼西伐,請為諮議參軍。尋除左將軍、營州刺史。時四方州鎮謀逆,叛亂相續,營州城內,咸有異心。仲遵單車赴州,既至,與大使盧同以恩信懷誘,率皆怡悅。后肅宗又詔盧同為行臺,北出慰勞。同疑彼人情難信,聚兵將往。城民劉安定等先有異志,謂欲圖己,還相恐動,遂執仲遵。二子清石、陳罕,尋亦見殺。唯兄子徽仁得免。
韶從叔思穆,字叔仁。父抗,自涼州渡江左,仕劉駿,歷晉壽、安東、東萊三郡太守。思穆有度量,善談論,工草隸,為當時所稱。太和十七年,攜家累自漢中歸國,除步兵校尉。遭母憂解任。起為都水使者。及車駕南伐,以本官兼直閣將軍,從平南陽,以功賜爵為伯。尋除司徒司馬。彭城王勰為定州,請為司馬,帶鉅鹿太守。勰徙鎮揚州,仍請為司馬。府解,除征虜將軍、太中大夫。出為京兆內史,在郡八年,頗有政績。徵拜光祿大夫。肅宗初,除平北將軍、中山太守,未拜,遷安北將軍、營州刺史。卒于位,時年六十一。贈安西將軍、華州刺史。永安中,子獎為莊帝所親待,復超贈思穆衛將軍、中書監、左光祿大夫。謚曰宣惠。有子十四人。
嫡子斌,襲。官至散騎侍郎,早卒。
斌兄獎,武定末,司徒左長史。
李氏自初入魏,人位兼舉,因沖寵遇,遂為當世盛門。而仁義吉兇,情禮淺薄,期功之服,殆無慘容,相視窘乏,不加拯濟。識者以此貶之。
史臣曰:李寶家難流離,晚獲歸正,大享名器,世業不殞。諸子承基,俱有位望。韶清身履度,聲績洽美矣。神俊才尚風流,殆民望也,貞粹之地,君子或未許焉。
《魏書》 北齊·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