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 列傳第三十一
兄知悌,亦至中書侍郎。與戴至德、郝處俊、李敬玄等同賜飛白書贊,而知悌、敬玄以忠勤見表。遷尚書左丞。裴行儉之破突厥,斬泥孰匐,殘落保狼山,詔知悌馳往定襄慰將士,佐行儉平遺寇,有功。終戶部尚書。
高智周,常州晉陵人。第進士,補越王府參軍。遷費令,與丞、尉均取俸,民安其化,刻石頌美。入擢秘書郎、弘文館直學士。嘗覆弈、誦碑,無謬者。三遷蘭臺大夫。孝敬在東宮,與司文郎中賀敳、司經大夫王真儒并為侍讀,得告還鄉里嘆曰:"進不知退,取禍之道也。"即移病去。
俄拜壽州刺史,其治尚文雅,行部,先見諸生,質經義及政得失,既乃錄獄訟,考耕餉勤墮,以為常。遷正諫大夫、黃門侍郎。儀鳳初,進同中書門下三品。遷太子左庶子。是時崔知溫、劉景先脩國史,故智周與郝處俊監蒞。久之,罷為御史大夫,與薛元超、裴炎同治章懷太子獄,無所同異,固表去位。高宗美其概,授右散騎常侍。請致仕,聽之。卒,年八十二,贈越州都督,謚曰定。
智周始與郝處俊、來濟、孫處約共依江都石仲覽。仲覽傾產結四人驩,因請各語所期。處俊曰:"丈夫惟無仕,仕至宰相乃可。"智周、濟如之。處約曰:"得為舍人,在殿中周旋吐納可也。"仲覽使相工視之,工語仲覽曰:"高之貴,君不及見之。來早顯而末躓,高晚顯而壽。吾聞速登者易顛,徐進者少患,天道也。"后濟居吏部,處約以瀛州參軍入調,濟曰:"如志。"擬通事舍人。畢,降階勞問平生。既仲覽卒,而濟等益顯。
智周所善義興蔣子慎,有客嘗視兩人,曰:"高公位極人臣,而嗣少弱;蔣侯宦不達,后且興。"子慎終達安尉。其子繒往見智周,智周方貴,以女妻之。生子挺,歷湖、延二州刺史。生子洌、渙,皆擢進士。洌為尚書左丞。渙,永泰初歷鴻臚卿,日本使嘗遺金帛,不納,唯取箋一番,為書以貽其副云。挺之卒,洌兄弟廬墓側,植松柏千余。渙終禮部尚書,封汝南公。洌子煉,渙子銖,又有清白名。而高氏后無聞。
郭正一,定州鼓城人。貞觀時,由進士署第,歷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永隆中,遷秘書少監,檢校中書侍郎,詔與郭待舉、岑長倩、魏玄同并同中書門下承受進止平章事。平章事自正一等始。永淳中,真遷中書侍郎。執政久,明習故事,文辭詔敕多出其手。
劉審禮與吐番戰青海,大敗。高宗召群臣問所以制戎,正一曰:"吐蕃曠年梗寇,師數出,坐費糧貲。近討則喪威,深入則不能得其巢穴。今上策莫如少募兵,且明烽候,勿事侵擾,須數年之遲,力有余,人思戰,一舉可破矣。"劉齊賢、皇甫文亮等議,亦與正一合,帝納之。
武后專國,罷為國子祭酒,出檢校陜州刺史。與張楚金、元萬頃皆為周興所誣構,殺之,籍入其家,妻息流放。文章無存者。
趙弘智,河南新安人,元魏車騎大將軍肅之孫。早喪母,事父篤孝。通書傳,仕隋為司隸從事。武德初,大理卿郎楚之白為詹事府主簿。太宗時,豫論譔,錄勤,繇太子舍人進黃門侍郎,兼弘文館學士。移病出為萊州刺史,稍遷太子右庶子。父事兄弘安,俸祿歸之,不敢私。弘安卒,哀慟過期,奉嫂謹甚,撫兄子慈均所生。會太子廢,免官。俄拜光州刺史。記徽初,入為陳王師。講《孝經》百福殿,于是宰相、弘文館學士、太學生皆在,弘智舉五孝,諸儒更詰辨,隨問酬悉,舌無留語。高宗喜曰:"試為我陳經之要,以輔不逮。"對曰:"'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愿以此獻。"帝悅,賜絹二百、名馬一。四年,進國子祭酒,仍為學士。卒,年八十二,謚曰宣。弘安亦終國子祭酒。
曾孫矜,舉明經,調舞陽主簿,吳少誠反,以縣歸,徙襄城主簿,賜牙緋。歷襄陽丞。客死柳州,官為斂葬。后十七年,子來章始壯,自襄陽往求其喪,不得,野哭。再閱旬,卜人秦誗為筮曰:"金食其墨,而火以貴,其墓直丑,在道之右,南有貴神,冢土是守。宜遇西人,深目而髯,乃其得實。"明日,有老人過其所,問之,得矜墓,直社北,遂歸葬弘安墓次。時人哀來章孝,皆為出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