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八 列傳第十三
始,高祖論太原首功,詔尚書令秦王、尚書左仆射裴寂、納言劉文靜恕二死;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右屯衛大將軍竇琮、左翊衛大將軍柴紹、內史侍郎唐儉、吏部侍郎殷開山、鴻臚卿劉世龍、衛尉少卿劉政會、都水監趙文恪、庫部郎中武士彟驃騎將軍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左屯衛府長史許世緒等十四人恕一死。
武德九年十月,太宗又定功臣封戶,時文靜已死,乃自寂而下差功大小第之,總四十三人。寂戶千五百,長孫無忌、王君廓、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戶千三百,長孫順德、柴紹、羅藝、趙郡王孝恭戶千二百,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戶千,李勣、劉弘基戶九百,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寶、程知節戶七百,安興貴、安修仁、唐儉、竇軌、屈突通、蕭瑀、封德彝、劉義節戶六百,錢九隴、樊興、公孫武達、李孟嘗、段志玄、龐卿惲、張亮、李藥師、杜淹、元仲文戶四百,張長遜、張平高、李安遠、李子和、秦行師、馬三寶戶三百。寂等三十人已見于傳。自趙文恪等十八人功不甚顯,然參附義始事,班班見當世。今次第其名,總出左方云。
趙文恪,并州人。為隋鷹揚府司馬。義兵起,授右三統軍。武德二年,擢都水監,封新興郡公。時中國經大亂,馬耗,會突厥講和,詔文恪至并州,與齊王誘市邊馬以備軍。劉武周寇太原,屬城盡沒,李仲文守浩州,兵力孤絕,齊王使文恪率步騎千余助守。會太原陷,遂棄城遁,詔下獄死。
李思行,趙州人,避仇太原。唐公將起,使覘诇長安,還,具論機策,以贊大議授左三統軍。從破霍邑,平京師,擢累嘉州刺史、樂安郡公。卒,贈洪州都督,謚曰襄。
李高遷,岐州人,客太原,唐公引致左右。執高君雅等有功,以右三統軍從下霍邑,圍長安,力戰。遷左武衛大將軍、江夏郡公、檢校西麟州刺史。突厥寇馬邑,高滿政請救,詔高遷督兵助守。賊盛,乃夜斬關走,所將皆沒,坐除名徙邊。后歷資州刺史,卒,贈涼州都督。
姜寶誼,秦州上邽人。父遠,仁周為秦州刺史、朝邑縣公。寶誼游太學,受書,業不進,去為左翊衛,以積勞遷鷹揚郎將,領府兵,從高祖督盜太原。及起兵,授左統軍,下西河、霍邑,以多,爵累永安縣公,歷右武衛大將軍。劉武周使黃子英數盜雀鼠谷,帝遣寶誼擊之。賊輕甲挑師,戰接而三遁,逐之,伏發,寶誼為賊執,俄亡歸。與裴寂拒宋金剛,戰汾州,兵合,寂棄軍走,寶誼復為所禽。帝聞為泣下曰:"彼烈士,必不下賊,死矣!"賜其家物千段,米三百斛。果謀還,被害。且死,西向大呼曰:"臣無狀,負陛下。"賊平,詔迎其柩,贈左衛大將軍、幽州總管,謚曰剛。子協,字壽,善篆籀。歷燕然都護、夏州都督,封成紀縣侯,謚曰威。
許世緒,并州人。隋鷹揚府司馬。知隋將亡,請唐公曰:"天輔德,人與能,乘機不發,后必蹈悔。隋政不綱,天下搖亂,公姓名已著謠箓,今攬五郡之兵,據四戰之沖,茍無奇計,禍不反踵。若收取英俊,為天下倡,帝王業也。"公奇之,顧倚親密。兵起,授右一府司馬。累除蔡州刺史、真定郡公,卒。弟洛仁,亦從起晉陽,錄功至冠軍大將軍。卒,贈代州都督,謚曰勇,陪葬昭陵。
劉師立,宋州虞城人。始事王世充為親將,洛陽平,當誅,秦王壯其才,釋不死,引為左親衛。建成之釁,師立參奉密議,后與尉遲敬德、龐卿惲、李孟嘗等九人錄功拜左衛率。遷左驍衛將軍、襄武郡公,賜絹五千匹。有告師立姓在符讖欲反者,太宗謂曰:"人言卿將反,果乎?"師立對曰:"臣為隋官,不過六品,材駑下,不敢希富貴。今遭非常之會,位將軍,顧巳極矣,何敢反?"帝笑曰:"朕知妄耳!"賜束帛,召入臥內慰勉。羅藝反,京師震駭,詔師立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勒兵備非常。藝平,有司劾黨與,師立坐與善,除名。尋以藩邸舊,檢校岐州都督。上書請討吐谷渾,未報,即遣使間諭部落,多降附者,列其地為開、橋二州。又黨項酋拓拔赤辭先附吐谷渾,倚險自守,亦遣說下之,詔赤辭為西戎州都督。師立以母喪解,岐人表留,遂不得赴哀。時河西黨項破丑氏嘗苦邊,又阻新附,師立討之。軍未至,破丑懼,遁去,師立窮追之,抵恤于真山而還。又戰吐谷渾于小莫門川,破之。轉始州刺史,卒,謚曰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