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五上 表第十五上
苗氏出自芉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子良。子良生越椒,字伯棼,以罪誅。其子賁皇奔晉,晉侯與之苗邑,因以為氏,其地河內軹縣南有苗亭,即其地也。上黨長子縣有苗襲夔。
呂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孫為諸侯,號共工氏。有地在弘農之間,從孫伯夷,佐堯掌禮,使遍掌四岳,為諸侯伯,號太岳。又佐禹治水,有功,賜氏曰呂,封為呂侯。呂者,膂也,謂能為股肱心膂也。其地蔡州新蔡是也。歷夏、商,世有國土,至周穆王,呂侯入為司寇,宣王世改"呂"為"甫",春秋時為強國所并,其地后為蔡平侯所居。呂侯枝庶子孫,當商、周之際,或為庶人。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封于齊。十九世孫康公貸為田和所篡,遷于海濱。康公七世孫禮,秦昭襄王十九年自齊奔秦,轔柱國、少宰、北平侯。二子:伯昌、仲景。伯昌生青,以令尹從漢高祖,封陽信侯,謚曰胡。唐有隋州刺史仁宗,即其后也。康公未失國昌,呂氏子孫先已散居韓、魏、齊、魯之間,其后又徙東平壽張。魏有徐州刺史萬年亭侯虔,字子路,孫行鈞,其后世居河東。
(以上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