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五十七·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及忙哥帖木兒嗣為金斡爾朵汗,斡羅斯諸王互相讒構,洛斯多王喝來伯瓦夕里克委特,譖勒冶贊王羅曼倭爾格委特信回回教。至元十六年,忙哥帖木兒召勒冶贊王至,殺之。洛斯多王之子又譖勒冶贊王子于諾垓,引兵伐勒冶贊。是年,阿剌叛,征兵于物的米爾王狄迷特里,遣其弟安得累從軍,平阿速之亂,焚高喀斯山北脫甲柯甫城。
十七年,哈力赤王勒輔從金斡爾朵兵,攻波蘭柳勃林城,進至森地米爾,為波蘭人所敗。既而物拉的米爾王之北安得累阿來三德勒委特,訴其兄之逼于金斡爾朵汗脫脫蒙哥。十九年,脫脫蒙哥出兵,攻物拉的米爾,直至諾拂哥羅特,狄迷特里奔于諾垓。二十年,諾垓仍立狄迷特里為物拉的米爾王,時庫爾斯克王附于脫脫蒙哥,諾垓怒伐之,又殺配思克服洛郭爾王士委托司拉拂哀,皆斡羅斯之諸王也。二十七年,斡羅斯諸王又訴物拉的米爾王狄迷特里之過,金斡爾朵汗脫脫討之,狄迷特里奔于諾物奇羅特。
是年,狄迷特里卒,其叔父彌海勒第二嗣。莫斯科王攸利第三欲得首邦之位,脫脫以彌海勒第二年長,不允其請。未幾,月思別為金斡爾朵汗,攸利第三娶其妹孔察哈,遂與蒙古將喀瓦惕,攻物拉的米爾,彌海勒第二退于持威亞之地。攸利第二追之,兵敗,孔察哈及蒙古將士皆為彌海勒第二所俘,知為貴主,禮而歸之,中道卒。攸利第三乃以鴆殺公主訴于金斡爾朵汗月思別。月思別本庇彌海勒第二,及聞鴆殺孔察哈,大怒,召彌海勒第二至,囚之。已而知其無罪,遣歸。攸利第三賄月思別左右,矯命殺之,襲位受封。
至治三年,攸利第三貢不如額,月思別召而讓之,中途為彌海勒第二之子德彌特里所殺。月思別以其擅殺論抵,而封其弟阿來克三得為特威爾王,以雪其父之冤。阿勒克三得嗣位三年,欲盡殺蒙古人之居忒菲爾者,事聞,金斡爾朵汗命攸利第三弟伊葛為王,諸藩盡受約束。進討阿勒克三,得伊葛率諸藩之眾,攻陷忒菲爾,械送阿勒克三得及其子于金斡爾朵,殺之。伊葛知欲滅蒙古,非聯合諸藩同心御之不為功,以人心未一,故奉蒙古之命惟謹。又以各城賦稅,皆由蒙古官征收,乃以計紿之,請變通稅法,由莫斯科王額征轉輸蒙古。于是利權在握,益富強,諸藩之貧乏者售其地為己有。國人以伊葛喜牟利,稱為界利帶云。時希臘教最盛,其至貴者曰主教長。凡主教長所居之地,即為都城。伊葛欲以莫斯科為都,賂金斡爾朵汗,命主教長由弗拉得莫爾移居莫斯科,供張甚盛,以動諸藩之觀聽。伊葛卒于至正元年,子西面嗣,卒,其弟伊葛第二嗣,卒。
子底米丟嗣,時至正二十一年,與宗族立約,王位以父子相承,著為令,違者以兵討之。時金斡爾朵與白斡爾朵、藍斡爾朵諸汗相攻,不能兼顧斡羅斯諸部。底米丟乃下令曰:“凡藩部皆吾一本,宜共相和協,以翦仇敵,凡軍國諸務宜稟命于吾。若恃蒙古為援,抗不遵命者,諸藩共討之。”于是諸王咸奉底米丟之號令,國勢始振焉。
其后,金斡爾朵汗集兵六十萬來伐,至敦河,斡羅斯兵二十萬陣于北岸。底米丟詢于眾曰:“候彼濟而攻之,與我渡河迎擊,孰利?”皆曰:“愿渡河一戰。”眾遂渡。既登岸,斬纜沈舟,誓無退志。陣甫合,殺傷相當。底米丟密以奇兵從上流濟,抄蒙古兵之后,蒙古兵望見,疑為援兵大至,遂潰走。是役也,斡羅斯人雖幸勝,然死傷亦眾。
越二年,白斡爾朵帖米斯汗乘其不備,進圍莫斯科,忒菲爾叛降蒙古,底米丟乃遣使乞和,貢獻如初。
欽察,其先為武平北折連川按答罕山部族。唐以前稱其種曰庫莫奚,后徙西北居玉里伯里山,本游牧之國,與蒙古同。其酋有曲出者,號其部為欽察,亦曰乞卜察克。曲出生唆末納,唆末納生亦納思。
太祖討平蔑兒乞,蔑兒乞酋之子忽都西奔欽察,亦納思納之。太祖使人往索曰:“汝奚匿吾帶箭之麋?亟以相還,不然禍且及汝!”亦納思曰:“逃鹯之叢薄,猶能覆之,我顧不如草木耶?”不予。太祖乃命者別、速不臺移軍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