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本紀第十
三月甲辰,車駕幸上都。己未,阿里海牙等以兵討羅氏鬼國。辛未,陜西運使郭琮等殺西安正相趙炳,詔械琮等至京師廷鞠之,并伏誅。
夏四月癸酉,南康賊杜可用偽稱萬乘元年,伏誅。庚子,權停百官俸。
五月甲辰,作行宮于察罕諾爾。癸丑,藥刺海以四川兵與納速刺不同征緬國。移福州行省于泉州。甲寅,汀州賊廖得勝等作亂伏誅。
六月辛未朔,忽都帶兒括蘭遺戶墾江北田。壬申,招諭古城國。丁丑,招諭羅氏鬼國。戊戌,高麗國遣使貢方物。敕江淮等處行鈔法,廢宋飼錢。《授時歷》成,詔曰:
自古有國牧民之君,必以欽天授時為立治之本。黃帝、堯、舜以至三代,蔓不皆然。為日官者,皆世守其業,隨時考驗,以與天合。故歷法無數更之弊、及秦滅先圣之本,每置閏于歲終,古法蓋殫廢矣。由兩漢兩下,立積年日法以為推步之準,因仍沿襲以迄于今。夫天運流行不息,而欲以一定之法拘之,未有久而不差之理。差而必改,其勢有不得不然者。太史院作靈臺,制儀象,日測月驗,以考其度數之真。積年日法皆所不取,庶幾吻合天運,而永終無弊。乃者新歷告成,賜名《授時歷》,自至元十八年正月一日頒行。布告遐邇,咸使聞知。
秋七月己酉,立行中書省于安西府,李德輝為行省參知政事,兼領錢谷事。徒泉州行省于隆興。戊午,中書參知政事郝禎、耿仁并為左丞。開膠萊河。甲子,遣安南國王子陳倪還。乙丑,罷江南財賦總管府。己巳,中使咬難至江南訪求高士。
八月乙卯,改蒙古侍衛總管為親軍都指揮使司,戊寅,占城、馬八兒國皆遣使奉表貢方物。唆都請招諭三佛齊等八國,不從。丁亥,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許衡致仕。戊戌,高麗國王王暙來朝。范文虎、忻都、洪茶邱為中書右丞,李庭、張拔突為參知政事,并行中書省事。
九月壬子,車駕至自上都。壬戌,也罕的斤率所部戍斡端。丁卯,羅氏酋阿察等降。癸酉,高麗國王王暙加開府儀同三司、中書左丞相、行中書省事。丁丑,命湖南行省討亦奚不薛。壬午,立陜西四川等處行中書省,不花為右丞,李德輝、汪惟正并為左丞。己丑,命招討使都實窮河源。壬辰,亦奚不薛酋遣從子入朝,帝曰:“亦奚不薛不稟命,輒以官授其從子,無人臣禮。俟其酋出,乃罷兵。”丙申,招諭爪哇國。
十一月己亥朔,俱藍、馬人兒,阇婆等國俱遣使來朝。丁卯,復遣教化、孟慶元等赍書諭占城國。
十二月庚午,殺江淮行省平章政事阿里伯、右丞崔斌。辛未,高麗國王王暙率所部水軍征日本。諭諸將征日本取道高麗,毋擾其民。以高麗藩臣金方慶為征日本都元帥,樸球、金周鼎為管高麗國征日本軍萬戶,并賜虎符。癸酉,高麗國王王暙為行省中書右丞相。丁亥,復詔管民官兼管諸軍奧魯。戊子,征亦奚不薛軍戍羅葡甸。壬辰,陳桂龍據漳州叛。甲午,新建太廟成,自舊廟奉遷神主于祏室,行大享禮。改畏兀兒斷事官為北庭部護府。丙申,遼東路新軍以妻子易馬,敵以今年所輸賦稅贖之。安南國來貢馴象。是月,左丞相阿術卒于別失八里軍中。
十八年春正月戊戌朔,頒《授時歷》。高麗國遣使賀正旦兼貢方物。辛丑,召阿刺罕、范文虎、囊家帶入覲。丁未,攻于近郊。敕江南州縣官兼用蒙古、回回人。命忻都、洪茶邱率所部由高麗泛海至日本,范文虎率所部由慶元路泛海至日本,以張珪、李庭留后。丙辰,車駕幸漷州。
二月辛未,車駕幸柳林。乙亥,立上都留守司。移荊湖行省于鄂州,湖南宣慰司于江州。己丑,詔諭烏瑣納等毋侵羅氏蠻,違者許羅氏酋阿利奏聞。乙未,皇后宏吉刺氏崩。丙申,車駕至自柳林。中書右丞、行江東道宣慰使阿刺罕為中書左丞相、行中書省事,江西道宣慰使兼招討使也的迷失為參知政事、行中書省事。
三月戊戌,國子祭酒致仕許衡卒。丙午,車駕幸上都。辛酉,立癸聞鼓院。
夏四月辛未,命云南行省討哈喇章。癸酉,復中外官吏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