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二
全普庵撒里,字子仁,高昌人。初為中書省檢校,時太師汪家奴擅權用事,臺諫無敢言者,普庵撒里獨于眾中歷數其過,諤諤無懼色。拜監察御史,即首劾汪家奴十罪,乃見黜。然而氣節益自振,不以摧衄遂阻,歷詆權貴,朝臣莫不畏栗。出為廣東廉訪使,尋除兵部尚書。未幾,授贛州路達魯花赤。至郡,發摘奸惡,一郡肅然。至正十一年,潁州盜起,即修筑城壘,旬月之間,守御之具畢備。于是發公帑,募勇士,得兵三千人,日練習之,皆可用。屬邑有為賊所陷者,往往遣兵復之,境內悉安。十六年,以功拜江西行省參政,分省于贛。十八年,江西下流諸郡皆為陳友諒所據,乃與總管哈海赤戮力同守。友諒遣其將幸文才率兵圍贛,使人脅之降。普庵撒里斬其使,日擐甲登城拒之。力戰凡四月,兵少食盡,義兵萬戶馬合某沙欲舉城降賊,普庵撒里不從,遂自剄。事聞,朝廷贈謚曰儆哀。
哈海赤守贛尤有功,城陷之日,賊將脅之使降,哈海赤謂之曰:“與汝戰者我也,爾賊毋殺贛民,當速殺我耳。”遂見殺。
周鏜,字以聲,瀏陽州人。篤學通《春秋》,登泰定四年進士第,授衡陽縣丞,再調大冶縣尹。縣有豪民,持官府短長,號為難治,鏜狀若尫懦,而毅然有威不可犯,抑豪強,惠窮民,治行遂為諸縣最。累遷國子助教。會修《功臣列傳》,擢翰林國史編修官。乃出為四川行省儒學提舉,便道還家。無何,盜起,湖南、北郡縣皆陷。瀏陽無城守,盜至,民皆驚竄。鏜告其兄弟使遠引,自謂“我受國恩,脫不幸,必死,毋為相累也”。賊至,得鏜,欲推以為主,鏜唯瞠目厲聲大罵,賊知其不可屈。乃殺之。
鏜同時有謝一魯字至道者,亦瀏陽人。至元乙亥鄉貢進士,嘗為石林書院山長。賊陷潭州,一魯奉親匿巖谷中。官兵復郡邑,亡者稍歸,乃還理故業。俄而賊復至,生縛一魯。一魯罵賊甚厲,舉家咸遇害。
聶炳,字韞夫,江夏人。元統元年進士,授承事郎、同知平昌州事。炳蚤孤,其母改適,自平昌還,始知之,即迎其母以歸。久之,轉寶慶路推官。會峒徭寇邊,湖廣行省右丞禿赤統兵討之,屯于武岡,以炳攝分省理問官。悍卒所至掠民為俘,炳言于禿赤,釋其無驗者數千人。至正十二年,遷知荊門州,才半歲,淮、漢賊起,荊門不守,炳出,募土兵,得眾七萬,復荊門。又與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復江陵,其功居多。既而蘄、黃、安陸之賊,其勢復振,賊將俞君正合兵來攻荊門,炳率孤軍晝夜血戰,援絕城陷,為賊所執。極口罵不絕,賊以刀抉其齒盡,乃斷左臂而支解之。
未幾,賊陷潛江縣,達魯花赤明安達爾率勇敢出擊,擒其偽將劉萬戶。進營蘆伏,賊眾奄至,出斗死,其家殲焉。一子桂山海牙懷印綬去,得免。明安達爾,唐兀氏,字士元,炳同年進士,由宿州判官再轉為潛江云。
劉耕孫,字存吾,茶陵州人。至順元年進士,授承事郎、桂陽路臨武縣尹。臨武近蠻獠,耕孫至,召父老告之曰:“吾儒士也,今為汝邑尹,爾父老當體吾教,訓其子弟,孝弟力田,暇則事《詩》、《書》,毋自棄以干吾政!蹦藶榻▽W校,求民間俊秀教之,設俎豆,習禮讓,三年文化大興。邑有茶課,歲不過五錠,后增至五十錠,耕孫言于朝,除其額。歷建德、徽州、瑞州三路推官,所至詳讞疑獄,其政績卓然者甚眾。至正十二年春,蘄黃賊攻破湖南。耕孫傾家貲募義丁,以援茶陵,賊至輒卻,故茶陵久不失守。十五年,轉儒林郎、寧國路推官。歲饑,勸富民發粟賑之,活者萬計。會長槍瑣南班、程述、謝璽等攻寧國,耕孫分守城西南,日署府事,夜率兵乘城固守。江浙行省遣參知政事吉尼哥兒來援,至則兵已疲矣。城恃有援,不為備,嵞习嘀顾墓,引眾緣堞而上,城遂陷。耕孫力戰遇害。
弟燾孫,以國學生下第,授常寧州儒學正。湖南陷,常寧長吏棄城走,民奉印請燾孫為城守,城賴以完者一年。外援俱絕,死之。長子碩,為武昌江夏縣魯湖大使,起義兵援茶陵,亦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