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五
結立言制行,皆法古人,故相張珪曰:“王結非圣賢之書不讀,非仁義之言不談。”識者以為名言。晚邃于《易》,著《易說》一卷,臨川吳澄讀而善之。及卒,公卿唁于朝,士大夫吊于家,曰:“正人亡矣。”四年五月,詔贈資政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護軍,追封太原郡公,謚文忠。有詩文十五卷行于世。
宋瑽
宋瑽,字弘道,潞州長子人,金兵部員外郎元吉之孫。瑽善記誦,年十七,避地襄陽,已而北歸,屏居河內者十有五年。趙璧經略河南,聞其名,禮聘之。中統三年,擢翰林修撰。李璮畔,璧行中書省事于濟南,至元五年,大兵守襄陽,璧行元帥府事,瑽皆從焉,軍事多所咨訪。六年,高麗權臣林衍廢其國王,而立其弟溫,詔遣國王頭輦哥暨璧將兵討之,以瑽為行省員外郎,持詔徙江華島居民于平壤。復命,慰勞良厚,仍賜衣段,授河南路總管府判官,不赴。十三年,入為太常少卿,屬省官制行,兼領籍田署事。十六年,太子以耆德召見,應對詳雅,大愜睿旨,自是數蒙召問,侍講經幄,開諭為多。十八年,除秘書監。十九年,江西分地當署郡邑守令,皆命瑽銓舉。二十年,初立詹事院,首命瑽為太子賓客。每燕見,優賜容接,多所錫賚。二十三年卒,有《秬山集》十卷行于世。
張伯淳
張伯淳,字師道,杭州崇德人。少舉童子科,以父任銓受迪功郎、淮陰尉,改揚州司戶參軍,尋舉進士,監臨安府都稅院,升觀察推官,除太學錄,入本朝。至元二十三年,授杭州路儒學教授,遷浙東道按察司知事。二十八年,擢為福建廉訪司知事。歲余,有薦伯淳于帝前者,遣使召問。明年,入見,帝問冗官、風憲、鹽策、楮幣,皆當時大議,所對悉稱旨,命至政事堂,將重用之,固辭,遂授翰林直學士,進階奉訓大夫,謁告以歸。授慶元路總管府治中,行省檄按疑獄衢、秀,皆得其情。大德四年,即家拜翰林侍講學士。明年,造朝,扈從上都。又明年卒。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