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紀(jì)五 起強(qiáng)圉赤奮若七月,盡屠維單閼九月,凡二年有奇
越王巖遣客省使劉瑭使于吳,告即位,且勸吳王稱帝。
閏月,戊申,蜀主以判內(nèi)樞密院庾凝績?yōu)槔舨可袝?nèi)樞密使。
十一月,丙子朔,日南至,蜀主祀圜丘。
晉王聞河冰合,曰:"用兵數(shù)歲,限一水不得渡,今冰自合,天贊我也。"亟如魏州。
蜀主以劉知俊為都招討使,諸將皆舊功臣,多不用其命,且疾之,故無成功。唐文扆數(shù)毀之,蜀主亦忌其才,嘗謂所親曰:"吾老矣,知俊非爾輩所能馭民。"十二月,辛亥,收知俊,稱其謀叛,斬于炭市。
癸丑,蜀大赦,改明年元曰光天。
壬戌,以張宗奭為天下兵馬副元帥。
帝論平慶州功,丁卯,以左龍虎統(tǒng)軍賀瑰為宣義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尋以為北面行營招討使。
戊辰,晉王畋于朝城。是日,大寒,晉王視河冰已堅(jiān),引步騎稍度。梁甲士三千戍楊劉城,緣河數(shù)十里,列柵相望,晉王急攻,皆陷之。進(jìn)攻楊劉城,使步卒斬其鹿角,負(fù)葭葦塞塹,四面進(jìn)攻,即日拔之,獲其守將安彥之。
先是,租庸使、戶部尚書趙巖言于帝曰:"陛下踐祚以來,尚未南郊,議者以為無異藩侯,為四方所輕。請幸西都行郊禮,遂謁宣陵。"敬翔諫曰:"自劉镠失利以來,公私困竭,人心惴恐;今展禮圜丘,必行賞賚,是慕虛名而受實(shí)弊也。且勍敵近在河上,乘輿豈宜輕動(dòng)!俟北方既平,報(bào)本未晚。"帝不聽,己巳,如洛陽,閱車服,飾宮闕,郊祀有日,聞楊劉失守,道路訛言晉軍已入大梁,扼汜水矣,從官皆憂其家,相顧涕泣。帝惶駭失圖,遂罷郊祀,奔?xì)w大梁。
甲戌,以河南尹張宗奭為西都留守。
是歲,閩王審知為其子牙內(nèi)都指揮使延鈞娶越主巖之女。
貞明四年戊寅,公元九一八年
春,正月,乙亥朔,蜀大赦,復(fù)國號曰蜀。
帝至大梁,晉兵侵掠至鄆、濮而還。敬翔上疏曰:"國家連年喪師,疆土日蹙。陛下居深宮之中,所與計(jì)事者皆左右近習(xí),豈能量敵國之勝負(fù)乎!先帝之時(shí),奄有河北,親御豪杰之將,猶不得志。今敵至鄆州,陛下不能留意。臣聞李亞子繼位以來,于今十年,攻城野戰(zhàn),無不親當(dāng)矢石,近者攻楊劉,身負(fù)束薪為士卒先,一鼓拔之。陛下儒雅守文,晏安自若,使賀瑰輩敵之,而望攘逐寇仇,非臣所知也。陛下宜詢訪黎老,別求異策。不然,憂未艾也。臣雖駑怯,受國重恩,陛下必若乏才,乞于邊垂自效。"疏奏,趙、張之徒言翔怨望,帝遂不用。
吳以右都押牙王祺為虔州行營都指揮使,將洪、撫、袁、吉之兵擊譚全播。嚴(yán)可求以厚利募贛石水工,故吳兵奄至虔州城下,虔人始知之。
蜀太子衍好酒色,樂游戲。蜀主嘗自夾城過,聞太子與諸王斗雞擊球喧呼之聲,嘆曰:"吾百戰(zhàn)以立基業(yè),此輩其能守之乎!"由是惡張格,而徐賢妃為之內(nèi)主,竟不能去也。信王宗杰有才略,屢陳時(shí)政,蜀主賢之,有廢立意。二月,癸亥,宗杰暴卒,蜀主深疑之。
河陽節(jié)度使、北面行營排陳使謝彥章將兵數(shù)萬攻楊劉城。甲子,晉王自魏州輕騎詣河上。彥章筑壘自固,決河水,瀰浸數(shù)里,以限晉兵,晉兵不得進(jìn)。彥章,許州人也。安彥之散卒多聚于兗、鄆山谷為群盜,以觀二國成敗,晉王招募之,多降于晉。
己亥,蜀主以東面招討使王宗侃為東、西兩路諸軍都統(tǒng)。
三月,吳越王镠初立元帥府,置官屬。
夏,四月,癸卯朔,蜀主立子宗平為忠王,宗特為資王。
岐王復(fù)遣使求好于蜀。
己酉,以吏部侍郎蕭頃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保大節(jié)度使高萬金卒。癸亥,以忠義節(jié)度使高萬興兼保大節(jié)度使,并鎮(zhèn)鄜、延。
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趙光逢告老,己巳,以司徒致仕。蜀主自永平末得疾,昏瞀,至是增劇。以北面行營招討使兼中書令王宗弼沉靜有謀,五月,召還,以為馬步都指揮使。乙亥,召大臣入寢殿,告之曰:"太子仁弱,朕不能違諸公之請,逾次而立之。若其不堪大業(yè),可置諸別宮,幸勿殺之。但王氏子弟,諸公擇而輔之。徐妃兄弟,止可優(yōu)其祿位,慎勿使之掌兵預(yù)政,以全其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