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五十九 起昭陽單閼,盡著雍涒灘,凡六年
閏月,丙戌朔,史憲誠奏遣其子副大使唐、都知兵馬使亓志紹將兵二萬五千趣德州討李同捷。時憲誠欲助同捷,唐泣諫,且請發兵討之;憲誠不能違。
甲午,賢良方正裴休、李郃、李甘、杜牧、馬植、崔玙、王式、崔慎由等二十二人中第,皆除官。考官左散騎常侍馮宿等見劉蕡策,皆嘆服,而畏宦官,不敢取。詔下,物論囂然稱屈。諫官、御史欲論奏,執政抑之。李郃曰:"劉蕡下第,我輩登科,能無厚顏!"乃上疏,以為:"蕡所對策,漢、魏以來無與為比。今有司以蕡指切左右,不敢以聞,恐中良道窮,綱紀遂絕。況臣所對不及蕡遠甚,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不報。蕡由是不得仁于朝,終于使府御史。牧,佑之孫;植,勛之子;式,起之子;慎由,融之玄孫也。
夏,六月,晉王普薨。辛酉,贈悼懷太子。
初,蕭太后幼去鄉里,有弟一人。上即位,命福建觀察使求訪,莫知所在。有茶綱役人蕭洪,自言有姊流落,商人趙縝引之見太后近親呂璋之妻,亦不能辨,與之俱見太后。上以為得真舅,甲子,以為太子洗馬。
峰州刺史王升朝叛。庚辰,安南都護武陵韓約討斬之。
王庭湊陰以兵及鹽糧助李同捷,上欲討之。秋,七月,甲辰,詔中書集百官議其事。宰相以下莫敢違,衛尉卿殷侑獨以為:"廷湊雖附兇徒,事未甚露,宜且含容,專討同捷。"己巳,下詔罪狀廷湊,命鄰道各嚴兵守備,聽其自新。九月,丁亥,王智興奏拔棣州。
李寰自晉州兵赴鎮,不戢士卒,所過殘暴,至則擁兵不進,但坐索供饋。庚寅,以寰為夏綏節度使。
甲午,詔削奪王庭湊官爵,命諸軍四面進討。
加王智興守司徒,以前夏綏節度使傅良弼為橫海節度使。
岳王緄薨。
庚戌,容管奏安南軍亂,逐都護韓約。冬,十月,洋王忻薨。
魏博敗橫海兵于平原,遂拔之。
十一月,癸未朔,易定節度使柳公濟奏攻李同捷堅固寨,拔之。又破其兵于寨東。時河南、北諸軍討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勝,則虛張首虜以邀厚賞,朝廷竭力奉之,江、淮為之耗弊。
傅良弼至陜而薨。乙酉,以左金吾大將軍李祐為橫海節度使。
甲辰,禁中昭德寺火,延及宮人所居,燒死者數百人。
十二月,丁已,王智興奏兵馬使李君謀將兵濟河,破無棣。壬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處厚薨。
李同捷軍勢日蹙,王庭湊不能救,乃遣人說魏博大將亓志紹使殺史憲誠父子取魏博。志紹遂作亂,引所部兵二萬人還逼魏州。丁丑,命諫議大夫柏耆宣慰魏博,且發義成、河陽兵以討志紹。
戊寅,以翰林學士路隋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辛已,史憲誠奏亓志紹兵屯永濟,告急求援。詔義成節度使李聽帥滄州行營諸軍以討志紹。
《資治通鑒》 宋·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