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四十 起旃蒙大荒落閏月,盡昭陽赤奮若,凡八年有奇
夏,四月,庚子,命宰相、魚朝恩與吐蕃盟于興唐寺。
杜鴻漸請入朝奏事,以崔旰知西川留后。六月,甲戌,鴻漸來自成都,廣為貢獻,因盛陳利害,薦旰才堪寄任;上亦務姑息,乃留鴻漸復知政事。秋,七月,丙寅,以旰為西川節度使,杜濟為東川節度使。旰復斂以賂權貴,元載擢旰弟寬至御史中丞,寬兄審至給事中。
丁卯,魚朝恩奏以先所賜莊為章敬寺,以資章敬太后冥福,于是窮壯極麗,盡都市之材不足用,奏毀曲江及華清宮館以給之,費逾萬億。衛州進士高郢上書,略曰:"先太后圣德,不必以一寺增輝;國家永圖,元寧以百姓為本。舍人就寺,何福之為!"又曰:"無寺猶可,無人其可乎!"又曰:"陛下當卑宮室,以夏禹為法。而崇塔廟,踵梁武之風乎?"又上書,略曰:"古之明王積善以致福,不費財以求福;修德以消禍,不勞人以禳禍。今興造急促,晝夜不息,力不逮者隨以榜笞,愁痛之聲盈于道路,以此望福,臣恐不然。"又曰:"陛下回正道于內心,求微助于外物,徇左右之過計,傷皇王之大猷,臣竊為陛下惜之!"皆寢不報。
始,上好祠祀,未甚重佛。元載、王縉、杜鴻漸為相,三人皆好佛;縉尤甚,不食葷血,與鴻漸造寺無窮。上嘗問以:"佛言報應,果為有無?"載等奏以:"國家運祚靈長,非宿植福業,何以致之!福業已定,雖時有小災,終不能為害,所以安、史悖逆方熾而皆有子禍;仆固懷恩稱兵內侮,出門病死;回紇、吐蕃大舉深入,不戰而退:此皆非人力所及,豈得言無報應也!"上由是深信之,常于禁中飯僧百馀人;有寇至則令僧講《仁王經》以禳之,寇去則厚加賞賜。胡僧不空,官至卿監,爵為國公,出入禁闥,勢移權貴,京畿良田美利多歸僧寺。敕天下無得棰曳僧尼。造金閣寺于五臺山,鑄銅涂金為瓦,所費巨億,縉給中書符牒,令五臺僧數十人散之四方,求利以營之。載等每侍上從容,多談佛事,由是中外臣民承流相化,皆廢人事而奉佛,政刑日紊矣。
八月,庚辰,鳳翔等道節度使、左仆射、平章事李抱玉入朝,固讓仆射,言情確至,上許之;癸丑,又讓鳳翔節度使,不許。
丁酉,杜鴻漸飯千僧,以使蜀無恙故也。
九月,吐蕃眾數萬圍靈州,游騎至潘原、宜祿;郭子儀自河中帥甲士三萬鎮涇陽,京師戒嚴。甲子,子儀移鎮奉天。
山獠陷桂州,逐刺史李良。冬,十月,戊寅,朔方節度使路嗣恭破吐蕃于靈州城下,斬首二千馀級;吐蕃引去。
十二月,庚辰,盜發郭子儀父冢,捕之,不獲。人以為魚朝恩素惡子儀,疑其使之。子儀自奉天入朝,朝廷憂其為變;子儀見上,上語及之,子儀流涕曰:"臣久將兵,不能禁暴,軍士多發人冢,今日及此,乃天譴,非人事也。"朝廷乃安。
是歲,復以鎮西為安西。
新羅王憲英卒,子乾運立。
大歷三年戊申,公元七六八年
春,正月,乙丑,上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
贈建寧王倓為齊王。
二月,癸巳,商州兵馬使劉洽殺防御使殷仲卿,尋討平之。
甲午,郭子儀禁無故軍中走馬。南陽夫人乳母之子犯禁,都虞候杖殺之。諸子泣訴子儀,且言都虞候之橫,子儀叱遣之。明日,以事語僚佐而嘆息曰:"子儀諸子,皆奴材也。不賞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乳母子,非奴材而何!"
庚子,以后宮獨孤氏為貴妃。
三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戊寅,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獻誠,以疾舉從父弟右羽林將軍獻恭自代,上許之。
壬寅,西川節度使崔旰入朝。
初,上遣中使征李泌于衡山,既至,復賜金紫,為之作書院于蓬萊殿側,上時衣汗衫、躡屨過之,自給、舍以上及方鎮除拜、軍國大事,皆與之議。又使魚朝恩于白花屯為泌作外院,使與親舊相見。
上欲以泌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泌固辭。上曰:"機務之煩,不得晨夕相見,誠不若且居密近,何必署敕然后為宰相邪!"后因端午,王、公、妃、主各獻服玩,上謂泌曰:"先生何獨無所獻?"對曰:"臣居禁中,自巾至履皆陛下所賜,所馀獨一身耳,何以為獻!"上曰:"朕所求正在此耳。"泌曰:"臣身非陛下有,誰則有之?"上曰:"先帝欲以宰相屈卿而不能得,自今既獻其身,當惟朕所為,不為卿有矣。"泌曰:"陛下欲使臣何為?"上曰:"朕欲卿食酒肉,有室家,受祿位,為俗人。"泌泣曰:"臣絕粒二十馀年,陛下何必使臣隳其志乎!"上曰:"泣復何益!卿在九重之中,欲何之?"乃命中使為泌葬二親,又為泌娶盧氏女為妻,資費皆出縣官。賜第于光福坊,令泌數日宿第中,數日宿蓬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