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紀二 起閼逢涒灘,盡旃蒙作噩十月,凡一年有奇
乙巳,右諫議大夫薛昭文上疏,以為:"諸道僣竊者尚多,征伐之謀,未可遽息。又,士卒久從征伐,賞給未豐,貧乏者多,宜以四方貢獻及南郊羨馀,更加頒賚。又,河南諸軍皆梁之精銳,恐僣竊之國潛以厚利誘之,宜加收撫。又,戶口流亡者,宜寬徭薄賦以安集之。又,土木不急之役,宜加裁省。又請擇隙地牧馬,勿使踐京畿民田。"皆不從。
戊申,蜀主遣李嚴還。初,帝因嚴入蜀,令以馬市宮中珍玩,而蜀法禁錦綺珍奇不得入中國,其粗惡者乃聽入中國,謂之"入草物"。嚴還,以聞,帝怒曰:"王衍寧免為入草之人乎!"嚴因言于帝曰:"衍童騃荒縱,不親政務,斥遠故老,昵比小人。其用事之臣王宗弼、宋光嗣等,諂諛專恣,黷貨無厭,賢愚易位,刑賞紊亂,君臣上下專以奢淫相尚。以臣觀之,大兵一臨,瓦解土崩,可翹足而待也。"帝深以為然。
帝以潞州叛故,庚戌,詔天下州鎮無得修城浚隍,悉毀防城之具。
壬子,新宣武節度使兼中書令、蕃漢馬步總管李存審卒于幽州。存審出于寒微,常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曹生于膏粱,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幽州言契丹將入寇,甲寅,以橫海節度使李紹斌充東北面行營招討使,將大軍渡河而北。契丹屯幽州東南城門之外,虜騎充斥,饋運多為所掠。
壬戌,以李繼嚴為鳳翔節度使。
乙丑,以權知歸義留后曹義金為節度使。時瓜、沙與吐蕃雜居,義金遣使間道入貢,故命之。
李嗣源大軍前鋒至潞州,日已暝;泊軍方定,張廷蘊帥麾下壯士百馀輩逾塹坎城而上,守者不能御,即斬關延諸軍入。比明,嗣源及李紹榮至,城已下矣,嗣源等不悅。丙寅,嗣源奏潞州平。六月,丙子,磔楊立及其黨于鎮國橋。潞州城池高深,帝命夷之。
丙戌,以武寧節度使李紹榮為歸德節度使、同平章事,留宿衛,寵遇甚厚。帝或時與太后,皇后同至其家。帝有幸姬,色美,嘗生子矣,劉后妒之。會紹榮喪妻,一日,侍禁中,帝問紹榮:"汝復娶乎?為汝求婚。"后因指幸姬曰:"大家憐紹榮,何不以此賜之!"帝難言不可,微許之。后趣紹榮拜謝,比起,顧幸姬,已肩輿出宮矣。帝為之托疾不食者累日。
壬辰,以天平節度使李嗣源為宣武節度使,代李存審為蕃漢內外馬步總管。
秋,七月,壬寅,蜀以禮部書許寂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孔謙復短王正言于郭崇韜,又厚賂伶宦,求租庸使,終不獲,意怏怏,癸卯,表求解職。帝怒,以為避事,將置于法,景進救之,得免。梁所決河連年為曹、濮患,甲辰,命右監門上將軍婁繼英督汴、滑兵塞之。未幾,復壞。
庚申,置威塞軍于新州。
契丹恃其強盛,遣使就帝求幽州以處盧文進。時東北諸夷皆役屬契丹,惟渤海未服;契丹主謀入寇,恐渤海掎其后,乃先舉兵擊渤海之遼東,遣其將禿餒及盧文進據營、平等州以擾燕地。
八月,戊辰,蜀主以右定遠軍使王宗鍔為招討馬步使,帥二十一軍屯洋州;乙亥,以長直馬軍使林思諤為昭武節度使,戍利州以備唐。
租庸使王正言病風,恍惚不能治事,景進屢以為言。癸酉,以副使、衛尉卿孔謙為租庸使,右威衛大將軍孔循為副使。循即趙殷衡也,梁亡,復其姓名。謙自是得行其志,重斂急征以充帝欲,民不聊生。癸未,賜謙號豐財贍國功臣。
帝復遣使者李彥稠入蜀,九月,己亥,至成都。
癸卯,帝獵于近郊。時帝屢出游獵,從騎傷民禾稼,洛陽令何澤付于叢薄,俟帝至,遮馬諫曰:"陛下賦斂既急,今稼穡將成,復蹂踐之,使吏何以為理,民何以為生!臣愿先賜死。"帝慰而遣之。澤,廣州人也。
契丹攻渤海,無功而還。
蜀前山南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宗儔以蜀主失德,與王宗弼謀廢立,宗弼猶豫未決。庚戌,宗儔憂憤而卒。宗弼謂樞密使宋光嗣、景潤澄等曰:"宗儔教我殺爾曹,今日無患矣。"光嗣輩俯伏泣謝。宗弼子承班聞之,謂人曰:"吾家難乎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