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紀六 起屠維單閼十月,盡玄黓敦牂,凡三年有奇
吳金陵城成,隱彥謙上費用冊籍,徐溫曰:"吾既任公,不復會計!"悉焚之。
初,閩王審知承制加其從子泉州刺史延彬領平盧節度使。延彬治泉州十七年,吏民安之。會得白鹿及紫芝,僧浩源以為王者之符,延彬由是驕縱,密遣使浮海入貢,求為泉州節度使。事覺,審知誅浩源及其黨,黜延彬歸私第。
漢主巖遣使通好于蜀。
吳越王镠遣使為其子傳琇求婚于楚,楚王殷許之。
龍德元年辛巳,公元九二一年
春,正月,甲午,蜀主還成都。
初,蜀主之為太子,高祖為聘兵部尚書高知言女為妃,無寵,及韋妃入宮,尤見疏薄,至是遣還家,知言驚仆,不食而卒。韋妃者,徐耕之孫也,有姝色,蜀主適徐氏,見而悅之,太后因納于后宮,蜀主不欲娶于母族,托云韋昭度之孫。初為婕妤,累加元妃。蜀主常列錦步障,擊球其中,往往遠適而外人不知,爇諸香,晝夜不絕。久而厭之,更爇皂莢以亂其氣。結繒為山,及宮殿樓觀于其上,或為風雨所敗,則更以新者易之。或樂飲繒山,涉旬不下。山前穿渠通禁中,或乘船夜歸,令宮女秉蠟炬千馀居前船,卻立照之,水面如晝。或酣馀禁中,鼓吹沸騰,以至達旦。以是為常。
甲辰,徙靜勝節度使溫昭圖為匡國節度使,鎮許昌。昭圖素事趙巖,故得名藩。
蜀主、吳主屢以書勸晉王稱帝,晉王以書示僚佐曰:"昔王太師亦嘗遺先王書,勸以唐室已亡,宜自帝一方。先王語余云:'昔天子幸石門,吾發兵誅賊臣,當是之時,威振天下,吾若挾天子據關中,自作九錫禪文,誰能禁我!顧吾家世忠孝,立功帝室,誓死不為耳。汝它日當務以復唐社稷為心,慎勿效此曹所為!'言猶在耳,此議非所敢聞也。"因泣。既而將佐及蕃鎮勸進不已,乃令有司市玉造法物。黃巢之破長安也,魏州僧傳真之師得傳國寶,藏之四十年,至是,傳真以為常玉,將鬻之,或識之,曰:"傳國寶也。"傳真乃詣行臺獻之,將佐皆奉觴稱賀。
張承業在晉陽聞之,詣魏州諫曰:"吾王世世忠于唐室,救其患難,所以老奴三十馀年為王捃拾財賦,召補兵馬,誓滅逆賊,復本朝宗社耳。今河北甫定,朱氏尚存,而王遽即大位,殊非從來征伐之意,天下其誰不解體乎!王何不先滅朱氏,復列圣之深仇,然后求唐后而立之,南取吳,西取蜀,汛掃宇內,合為一家,當是之時,雖使高宜、太宗復生,誰敢居王上者?讓之愈久則得之愈堅矣。老奴之志無它,但以受先王大恩,欲為王立萬年之基耳。"王曰:"此非余所愿,奈群下意何。"承業知不可止,慟哭曰:"諸侯血戰,本為唐家,今王自取之,誤老奴矣!"即歸晉陽邑,成疾,不復起。
二月,吳改元順義。
趙王既殺李弘規、李靄,委政于其子昭祚。昭祚性驕愎,既得大權,曏時附弘規者皆族之。弘規部兵五百人欲逃,聚泣偶語,未知所之。會諸軍有給賜,趙王仇親軍之殺石希蒙,獨不時與,眾益懼。王德明素蓄異志,因其懼而激之曰:"王命我盡坑爾曹。吾念爾曹無罪并命,欲從王命則不忍,不然又獲罪于王,奈何?"眾皆感泣。是夕,親軍有宿于潭城西門者,相與飲酒而謀之。酒酣,其中驍健者曰:"吾曹識王太保意,今夕富貴決矣!"即逾城入。趙王方焚香受箓,二人斷其首而出,因焚府第。軍校張友順帥眾詣德明第,請為留后,德明復姓名曰張文禮,盡滅王氏之族,獨置昭祚之妻普寧公主以自托于梁。
三月,吳人歸吳越王镠從弟龍武統軍鎰于錢唐,镠亦歸吳將李濤于廣陵。徐溫以濤為右雄武統軍,镠以鎰為鎮海節度副使。
張文禮遣使告亂于晉王,且奉箋勸進,因求節鉞。晉王方置酒作樂,聞之,投杯悲泣,欲討之。僚佐以為文禮罪誠大,然吾方與梁爭,不可更立敵于肘腋,宜且從其請以安之。王不得已,夏,四月,遣節度判官盧質承制授文禮成德留后。
陳州刺史惠王友能反,舉兵趣大梁,詔陜州留后霍彥威、宣義節度使王彥章、控鶴指揮使張漢杰將兵討之。友能至陳留,兵敗,走還陳州,諸軍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