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紀二十 起著雍涒灘,盡上章淹茂,凡三年
都鄉元穆侯褚裒還至京口,聞哭聲甚多,以問左右,對曰:"皆代陂死者之家也。"裒慚憤發疾;十二月,己酉,卒。以吳國內史荀羨為使持節、監徐、兗二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徐州刺史,時年二十八,中興方伯未有如羨之少者。
趙主鑒使樂平王苞、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夜攻石閔、李農于琨華殿,不克,禁中擾亂。鑒懼,偽若不知者,夜斬松、才于西中華門,并殺苞。
新興王祗,虎之子也,時鎮襄國,與姚弋仲、蒲洪等連兵,移檄中外,欲共誅閔、農;閔、農以汝陰王琨為大都督,與張舉及侍中呼延盛帥步騎七萬分討祗等。
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謀誅閔、農;閔、農皆殺之。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等帥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誅閔、農。鑒在中臺,伏都帥三十馀人將升臺挾鑒以攻之。鑒見伏都毀閣道,臨問其故。伏都曰:"李農等反,已在東掖門。臣欲帥衛士以討之,謹先啟知。"鑒曰:"卿是功臣,好為官陳力。朕從臺上觀,卿勿慮無報也。"于是伏都、銖帥眾攻閔、農,不克,屯于鳳陽門。閔、農帥眾數千毀金明門而入。鑒懼閔之殺己,馳招閔、農,開門內之,謂曰:"孫伏都反,卿宜速討之。"閔、農攻斬伏都等,自鳳陽至琨華,橫尸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仗者斬。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
閔使尚書王簡、少府王郁帥眾數千守鑒于御龍觀,懸食以給之。下令城中曰:"近日孫、劉構逆,支黨伏誅,良善一無預也。今日已后,與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于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閔知胡之不為己用,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親帥趙人以誅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馀萬,尸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其屯戍四方者,閔皆以書命趙人為將帥者誅之,或高鼻多須濫死者半。
燕王俊遣使至涼州,約張重華共擊趙。
高句麗王釗送前東夷護軍宋晃于燕,燕王俊赦之,更名曰活,拜為中尉。
永和六年庚戌,公元三五零年
春,正月,趙大將軍閔欲滅去石氏之跡,托以讖文有"繼趙李",更國號曰衛,易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龍。太宰趙庶、太尉張舉、中軍將軍張春、光祿大夫石岳、撫軍石寧、武衛將軍張季及公侯、卿、校、龍騰等萬馀人,出奔襄國,汝陰王琨奔冀州。撫軍將軍張沈據滏口,張賀度據石瀆,建義將軍段勤據黎陽,寧南將軍楊群據桑壁,劉國據陽城,段龕據陳留,姚弋仲據灄頭,蒲洪據枋頭,眾各數萬,皆不附于閔。勤,末柸之子;龕,蘭之子也。
王朗、麻秋自長安赴洛陽。秋承閔書,誅朗部胡千馀人。朗奔襄國。秋帥眾歸鄴,蒲洪使其子龍驤將軍雄迎擊,獲之,以為軍師將軍。
汝陰王琨及張舉、王朗帥眾七萬伐鄴,大將軍閔帥騎千馀與戰于城北;閔操兩刃矛,馳騎擊之,所向摧陷,斬首三千級,琨等大敗而去。閔與李農帥騎三萬討張賀度于石瀆。
閏月,衛主鑒密遣宦者赍書召張沈等,使乘虛襲鄴。宦者以告閔、農,閔、農馳還,廢鑒,殺之,并殺趙主虎三十八孫,盡滅石氏,姚弋仲子曜武將軍益、武衛將軍若帥禁兵數千斬關奔灄頭。弋仲帥眾討閔,軍于混轎。
司徒申鐘等上尊號于閔,閔以讓李農,農固辭。閔曰:"吾屬故晉人也,今晉室猶存,請與諸君分割州郡,各稱牧、守、公、侯,奉表迎晉天子還都洛陽,何如?"尚書胡睦進曰:"陛下圣德應天,宜登在位,晉氏衰微,遠竄江表,豈能總馭英雄,混壹四海乎!"閔曰:"胡尚書之言,可謂識機知命矣。"乃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興,國號大魏。
朝廷聞中原大亂,復謀進取。己丑,以揚州刺史殷浩為中軍將軍、假節、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以蒲洪為氐王、使持節、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廣川郡公;蒲健為假節、右將軍、監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