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紀十四 起玄黓敦牂,盡昭陽協洽,凡二年
王敦自領寧、益二州都督。
冬,十月,己丑,荊州刺史武陵康侯王廙卒。王敦以下邳內史王邃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諸軍事,鎮淮陰;衛將軍王含都督沔南諸軍事,領荊州刺史;武昌太守丹楊王諒為交州刺史。使諒收交州刺史脩湛、新昌太守梁碩殺之。諒誘湛。斬之。碩舉兵圍諒于龍編。
祖逖既卒,后越屢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圍譙。豫州刺史祖約不能御,退屯壽春。后趙遂取陳留,梁、鄭之間復騷然矣。
十一月,以臨穎元公荀組為太尉;辛酉,薨。
罷司徒,并丞相府。王敦以司徒官屬為留府。
帝憂憤成疾,閏月,己丑,崩。司空王導受遣詔輔政。帝恭儉有馀而明斷不足,故大業未復而禍亂內興。庚寅,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尊所生母荀氏為建安君。
十二月,趙主曜葬其父母于粟邑,大赦。陵下周二里,上高百尺,計用六萬夫,作之百日乃成。役者夜作,繼以脂燭,民甚苦之。游子遠諫,不聽。
后趙濮陽景侯張賓卒,后趙王勒哭之慟,曰:"天不欲成吾事邪?何奪吾右侯之早也!"程遐代為右長史。遐,世子弘之舅也,勒每與遐議,有所不合,輒嘆曰:"右侯舍我去,乃令我與此輩共事,豈非酷乎!"因流涕彌日。
張茂使將軍韓璞帥眾取隴西、南安之地,置秦州。
慕容廆遣其世子皝襲段末柸,入令支,掠其居民千馀家而還。
肅宗明皇帝上
△太寧元年癸未,公元三二三年
春,正月,成李驤、任回寇臺登,將軍司馬玖戰死,越巂太守李釗、漢嘉太守王載皆以郡降于成。
二月,庚戌,葬元帝于建平陵。
三月,戊寅朔,改元。
饒安、東光、安陵三縣災,燒七千馀家,死者萬五千人。
后趙寇彭城、下邳,徐州刺史卞敦與征北將軍王邃退保盱眙。敦,壸之從父兄也。
王敦謀篡位,諷朝廷征己;帝手詔征之。夏,四月,加敦黃鉞、班劍,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敦移鎮姑孰,屯于湖,以司空導為司徒,敦自領揚州牧。敦欲為逆,王彬諫之甚苦。敦變色,目左右,將收之。彬正色曰:"君昔歲殺兄,今又殺弟邪!"敦乃止,以彬為豫章太守。
后趙王勒遣使結好于慕容廆,廆執送建康。
成李驤等進攻寧州,刺史褒中壯公王遜使將軍姚岳等拒之,戰于螗蜋,成兵大敗。岳追至瀘水,成兵爭濟,溺死者千馀人。岳以道遠,不敢濟而還。遜以岳不窮追,大怒,鞭之,怒甚,冠裂而卒。遜在州十四年,威行殊俗,州人立其子堅行州府事。詔除堅寧州刺史。
廣州刺史陶侃遣兵救交州;未至,梁碩拔龍編,奪刺史王諒節,諒不與,碩斷其右臂。諒曰:"死且不避,斷臂何為!"逾旬而卒。
六月,壬子,立妃庾氏為皇后;以后兄中領軍亮為中書監。
梁碩據交州,兇暴失眾心。陶侃遣參軍高寶攻碩,斬之。詔以侃領交州刺史,進號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未幾,吏部郎阮放求為交州刺史,許之。放行至寧浦,遇高寶,為寶設饌,伏兵殺之。寶兵擊放,放走,得免,至州。少時,病卒。放,咸之族子也。
陳安圍趙征西將軍劉貢于南安,休屠王石武自桑城引兵趣上邽以救之,與貢合擊安,大破之。安收馀騎八千,走保隴城。秋,七月,趙主曜自將圍隴城,別遣兵圍上邽。安頻出戰,輒敗。右軍將軍劉干攻平襄,克之,隴上諸縣悉降。安留其將楊伯支、姜沖兒守隴城,自帥精騎突圍,出奔陜中。曜遣將軍平先等追之。安左揮七尺大刀,右運丈八蛇矛,近則刀矛俱發,輒殪五六人,遠則左右馳射而走。先亦勇捷如飛,與安搏戰,三交,遂奪其蛇矛。會日暮雨甚,安棄馬與左右匿于山中;趙兵索之,不知所在。明日,安遣其將石容覘趙兵,趙輔威將軍呼延青人獲之,拷問安所在,容卒不肯言,青人殺之。雨霽,青人尋其跡,獲安于澗曲,斬之。安善撫將士,與同甘苦,及死,隴上人思之,為作《壯士之歌》。楊伯支斬姜沖兒,以隴城降;別將宋亭斬趙募,以上邽降。曜徙秦州大姓楊、姜諸族二千馀戶于長安。氐、羌皆送任請降;以赤亭羌酋姚弋仲為平西將軍,封平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