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jì)三十六 起強圉協(xié)洽,盡上章涒灘,凡十四年
上以中山王焉,郭太后少子,太后尤愛之,故獨留京師,至是始與諸王俱就國,賜以虎賁、官騎,恩寵尤厚,獨得往來京師。帝禮待陰、郭,每事必均,數(shù)受賞賜,恩寵俱渥。
甲子,上行幸長安。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祠蕭何、霍光。帝過,式其墓。進幸河?xùn)|;癸卯,還宮。
十二月,護羌校尉竇林坐欺罔及臧罪,下獄死。林者,融之從兄子也。于是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與并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于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及林誅,帝數(shù)干詔切責(zé)融,融惶恐乞骸骨,詔令歸第養(yǎng)病。
是歲,初迎氣于五郊。
新陽侯陰就子豐尚酈邑公主。公主驕妒,豐殺之,被誅,父母皆自殺。
南單于汗死,單于比之子適立,為〈酉盆〉僮尸逐侯鞮單于。
永平三年庚申,公元六零年
春,二月,甲寅,太尉趙、司徒李訢免。
丙辰,以左馮翊郭丹為司徒。
己未,以南陽太守虞延為太尉。
甲子,立貴人馬氏為皇后,皇子炟為太子。后,援之女也,光武時,以選入太子宮,能奉承陰后,傍接同列,禮則修備,上下安之,遂見寵異;及帝即位,為貴人。時后前母姊女賈氏亦以選入,生皇子炟。帝以后無子,命養(yǎng)之,謂曰:"人未必當(dāng)自生子,但患愛養(yǎng)不至耳!"后于是盡心撫育,勞悴過于所生。太子亦孝性淳篤,母子慈愛,始終無纖介之間。后常以皇嗣未廣,薦達左右,若恐不及。后宮有進見者,每加慰納;若數(shù)所寵引,輒加隆遇。及有司奏立長秋宮,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馬貴人德冠后宮,即其人也。"后既正位宮闈,愈自謙肅,好讀書。常衣大練,裙不加緣;朔望諸姬主朝請,望見后袍衣疏粗,以為綺縠,就視,乃笑。后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群臣奏事有難平者,帝數(shù)以試后,后輒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然未嘗以家私干政事。帝由是寵敬,始終無衰焉。
帝思中興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于南宮云臺,以鄧禹為首,次馬成、吳漢、王梁、賈復(fù)、陳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堅鐔、馮異、王霸、朱祜、任光、祭遵、李忠、景丹、萬修、蓋延、邳肜、銚期、劉植、耿純、臧宮、馬武、劉隆,又益以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馬援以椒房之親,獨不與焉。
夏,四月,辛酉,封皇子建為千乘王,羨為廣平王。
六月,丁卯,有星孛于天船北。
帝大起北宮。時天旱,尚書仆射會稽鐘離意詣闕,免冠,上疏曰:"昔成湯遭旱,以六事自責(zé)曰:'政不節(jié)邪?使民疾邪?宮室榮邪?女謁盛邪?苞苴行邪?讒夫昌邪?'竊見北宮大作,民失農(nóng)時;自古非苦宮室小狹,但患民不安寧,宜且罷止,以應(yīng)天心。"帝策詔報曰:"湯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勿謝!"又敕大匠止作諸宮,減省不急。詔因謝公卿百僚,遂慶時澍雨。意薦全椒長劉平,詔征拜議郎。平在全椒,政有恩惠,民或增貲就賦,或減年從役。刺史、太守行部,獄無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問,唯班詔書而去。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隱發(fā)為明,公卿大臣數(shù)被詆毀,近臣尚書以下至見提曳。常以事怒郎藥崧,以杖撞之;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郎出!"崧乃曰:"天子穆穆,諸侯皇皇,未聞人君,自起撞郎。"帝乃赦之。是時朝廷莫不悚慄,爭為嚴(yán)切以避誅責(zé),唯鍾離意獨敢諫爭,數(shù)封還詔書,臣下過失,輒救解之。會連有變異,上疏曰:"陛下敬畏鬼神,憂恤黎元,而天氣未和,寒暑違節(jié)者,咎在群臣不能宣化治職,而以苛刻為俗,百官無相親之心,吏民無雍雍之志,至于感逆和氣,以致天災(zāi)。百姓可以德勝,難以力服,《鹿鳴》之詩必言宴樂者,以人神之心洽,然后天氣和也。愿陛下垂圣德,緩刑罰,順時氣以調(diào)陰陽。"帝雖不能用,然知其至誠,終愛厚之。
秋,八月,戊辰,詔改太樂官曰太予,用讖文也。
壬申晦,日有食之。詔曰:"昔楚莊無災(zāi),以致戒懼,魯哀禍大,天不降譴。今之動變,倘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職,以匡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