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垃圾分類活動教案(精選4篇)
小班垃圾分類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
2、通過討論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引出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使學生懂得垃圾分類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學會垃圾分類方法。
2、認識垃圾分類的必要性。
3、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拿出實際行動,主動參與環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思考
1、朗讀全文,談個人感受。
1)讀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
2)小組交流垃圾的危害。
3)行為對比,引發思考。
二、說一說
1、生活中會產生哪些垃圾?
2、這些生活垃圾能分類回收嗎?(指名回答)
3、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幾大類?(指名回答)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4、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那些?
三、垃圾的種類
1、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織物和金屬等。
2、廚余垃圾:主要包括剩飯剩菜、骨頭、菜根和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廢電池、廢熒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
4、其他垃圾:是指暫時無法回收利用的.垃圾。
四、垃圾的處理方法
(一)可回收物的處理
主要處理方法是把可回收物集中起來,送到加工廠再加成新產品。
(二)不可回收垃圾處理
1、做飼料: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餐廚垃圾被直接用作飼料,少數通過發酵做為飼料。
2、填埋:少部分進入生活垃圾被填埋。
3、做肥料:也有很少部分經好氧處理去做肥料。
4、厭氧處理:是目前來說最環保、又能創造效益的方法。投資較大,極少數通過厭氧發酵制沼氣。
由于餐廚垃圾中含有各種動物肉類,如去做飼料,同類相食極易引發口蹄疫和各種疾病,從而傳播給人類而造成危害;去填埋由于其含水量高容易產生大量的滲濾液而污染地下水;做肥料,生產過程中臭味四溢,影響周圍環境;而厭氧處理可產生大量沼氣,沼氣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可用于發電和做燃料,且由于系統全封閉而無異味,因此,餐廚垃圾厭氧處理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5、微生物處理:可以采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
使用微生物活性菌群,可以吞噬有機廢物(餐廚垃圾、地溝油)的油脂。使其變成水、二氧化碳和微量元素。能從根源解決地溝油回流餐桌.
6、焚燒處理
目前,對于多數垃圾處理技術較落后或垃圾分類不嚴格的地方,通常餐廚垃圾會與生活垃圾一起焚燒處理。焚燒處理法對于垃圾減量化很有效,能夠達到減量90%或更高。對于一些技術較發達的地區,垃圾焚燒廠會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的熱量發電,以獲得經濟效益。但由于餐廚垃圾的特殊性質,垃圾焚燒處理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不能滿足無害化的要求。對于霉變、嚴重變質和已被化學污染的餐廚垃圾則應采用焚燒法進行處理。
(三)有害垃圾的處理
廢電池、廢熒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有害垃圾,需要集中進行特殊的安全處理。
(四)其他垃圾的處理:此類垃圾只能進行填埋。
五、談談收獲,總結全課
師: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厥绽坏梢悦阑h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節省新資源的開采,從而從根本上減少垃圾。參與環保只是舉手之勞,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正確投放垃圾做起吧!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更是環境的保護者,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請從自己開始,自覺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六、布置作業
1、把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類的好處告訴爸爸媽媽和家里的親人。
2、制作一個能分類不同垃圾的家用垃圾桶供全家使用。
小班垃圾分類活動教案 篇2
在活動中讓幼兒了解垃圾的分類并認識相應的分類標識,初步嘗試對垃圾的簡單分類,感受垃圾分類中的樂趣。
設計意圖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隨著資源的不斷開發,對地球的破壞程度逐漸加深,環境保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幼兒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抓好幼兒時期的環保教育更是刻不容緩的。
在《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培養幼兒關心周圍環境,珍惜自然資源,并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在本次活動中我想讓幼兒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識,了解垃圾可以分為四大類,進一步嘗試垃圾分類的好處,明確垃圾分類的意義,使其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為保衛地球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的分類并認識相應的分類標識。
2.初步嘗試對垃圾的簡單分類。
3.感受垃圾分類中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垃圾四大類型,并認識相應的標識。
活動難點:愿意幫助地球媽媽,逐步培養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地球媽媽的哭泣》視頻,自制課件,不同類型的廢舊垃圾,四個帶有不同標識的垃圾桶
經驗準備:幼兒知道一些常見生活垃圾的簡單分類。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地球媽媽的'哭泣》視頻,引出主題。
師:地球媽媽為什么在哭泣啊?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發現了哪些行為會讓地球媽媽哭泣呢?
小結:地球媽媽受到了傷害,是因為人們亂砍亂伐,隨意亂扔垃圾,胡亂排放有毒氣體等不愛護環境的行為,導致了地球媽媽在哭泣。
二、思考問題,商討幫助地球媽媽的方法。
1、引導幼兒思考,激發幼兒環保意識。
師:地球媽媽受到了傷害,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她呢?
幼:我們應該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
師:愛護環境,我們就要從身邊做起,垃圾分類是環保的第一步,讓我們一起認識垃圾分類標識。
幼:好的,我們一起保衛地球媽媽,從垃圾分類開始。
2、播放課件,講解垃圾標識及含義。
師:我國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①可回收垃圾、②其他垃圾、③廚余垃圾、④有害垃圾。
第一個標志可回收垃圾,圖標是一個循環的三角形箭頭,表示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紙類、塑料、玻璃、金屬、橡膠等。
第二個標志其他垃圾,也是不可回收垃圾。圖標也是一個三角形,不過有兩個箭頭,而且箭頭朝下。包括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瓷器碎片等廢棄物。
第三個標志廚余垃圾,圖標由一個果核,一根魚刺以及半個雞蛋殼組成,很容易辨別。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
第四個標志有害垃圾,標識上面像一顆單葉的小苗,下面是一個很明顯的叉。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垃圾。
3、動手操作,嘗試垃圾分類。
師:瞧,許多小朋友都發現了老師這里就有一堆不同的廢舊垃圾還有四個垃圾桶。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垃圾分類的標識及其一些垃圾分類,現在請小朋友來玩一個游戲《送垃圾寶寶回家》,嘗試去把這里的垃圾分類,放進不同標識的垃圾桶里去,幫助垃圾寶寶順利回家。(鼓勵幼兒操作)
三、鞏固練習。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把垃圾都分類好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分的對不對,來說說為什么要把它放進這個垃圾桶呢?
師:你們認識這四個垃圾桶上的標記嗎?平時在生活中有見過它們嗎?那你們現在知道它們代表著什么嗎?
小結:這個由三個箭頭組成的特殊三角形的圖案是可回收標記,比如我們的紙、塑料制品、衣服、易拉罐等都是可回收垃圾,應該把它們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
四、懂得保護地球媽媽及垃圾分類的意義
師:小朋友了解了垃圾標志,也嘗試了垃圾分類,那知道垃圾進分類對保護地球媽媽的好處嗎?
幼:就不會亂扔垃圾,污染環境了,地球媽媽也不會哭泣了,地球媽媽也會越變越美麗。
小結:垃圾分類減少環境污染,可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危害,變廢為寶,環保又節約資源,將有害垃圾分類出來,減少了垃圾中的有毒污染物。
小結:師:好了,小朋友們現在知道這四個標識的含義了吧,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這樣保護環境,進行垃圾分類扔進垃圾桶,做一個保衛地球媽媽的好孩子。
五、活動延伸:
現在跟老師到美工區一起去畫一畫這些垃圾分類的標識吧,畫好后我們一起去把它們粘貼到幼兒園的垃圾桶上。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是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來,一開始我播放視頻《地球媽媽的哭泣》,從里邊了解了一些常見的破壞環境的行為,將孩子帶到想要幫助地球媽媽的情境中,又用游戲法,請小朋友嘗試垃圾分類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分類,懂得保護地球媽媽及垃圾分類的意義。雖然孩子們對本次活動中設置的實物分類游戲也是很感興趣,因此在后面制作垃圾分類的標識時孩子的思維很活躍,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標志,但是本次活動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學習,來改正和提升自己。
小班垃圾分類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4、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制作一張家里垃圾記錄表,認真填寫。
2、搜集并了解有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個、幼兒分類用的生活垃圾、幼兒分類用的小垃圾箱。
4、分類垃圾箱大掛圖、垃圾分類圖片。
【活動過程】
1、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
師:孩子們,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任務,請大家記錄這幾天家里產生的垃圾,你們完成了嗎?(完成了)快把記錄結果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吧!
(1)小組交流。(拿著記錄表,互相說說)
(2)個幼介紹。(誰想把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小結:每天我們的家里會產生許多垃圾,主要有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廚余類、有毒有害類垃圾。這么多垃圾你們平時是怎么處理的?(放到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類放進垃圾箱"師說:你在哪兒看到分類垃圾箱的?)
2、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
(1)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師:老師這兒就有兩個垃圾箱,我們快來看看!
①提問:仔細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顏色、標志)(找兩三個孩子說)這是什么標志?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谟變鹤杂苫卮稹
小結:這是可回收標志,這是不可回收標志。回收以后經過特殊處理能再為我們服務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應該扔進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討論垃圾分類方法。
師:咱們記錄的垃圾要跑進哪個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來,然后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吧
、儆變盒〗M討論。(引導孩子說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說劃圈的,再說不劃圈的)
、谔釂枺赫l愿意把討論結果介紹一下?
、蹅幼回答。
小結:哦,原來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是可回收垃圾;廚余類、有毒有害類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
師:咱們剛才分的特別好,老師特別佩服你們!為什么要將垃圾分類處理?
幼兒自由回答。
1.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基本意識到良好的環境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增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2.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發言的機會較少,片段播放的比較抽象,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這些問題。
3. 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我覺得很有必要從生活的點滴中教會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小班垃圾分類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并理解生活中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的標記。
《指南》健康領域教育建議中提出:幫助幼兒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記。
2、能根據各種標記對生活中的垃圾進行分類。
《指南》科學領域中的教育建議:引導幼兒在觀察和探索的基礎上嘗試進行簡單的分類、概括。
3、樹立環保意識,激發幼兒爭做“小小垃圾管理員”的情感。
《指南》社會領域目標2“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中的“愛護身邊的環境,注意節約資源”。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各種垃圾標記,并能根據標記進行分類。
難點: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標記的理解。
【活動準備】
課件ppt 、視頻等
幼兒操作材料:用于分類的各種垃圾實物卡和垃圾分類板。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幼兒想做“小小垃圾管理員”的愿望
(觀察哭臉的垃圾桶圖片)
師:這里有什么?為什么這兩只垃圾桶會不高興呢?
二、認識“不可回收”和“可回收”垃圾標記
1、觀察標記,認識理解。
(出示標記,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箭頭上進行對比觀察。)
師:我們來看一看垃圾桶上有什么?這兩種標記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
2、根據標記,嘗試分類。
(出示垃圾實物卡和分類板)提出操作要求:請小朋友四人一組合作完成,按標記進行分類,并能講一講這樣分的原因。
3、交流分享,視頻提升。
(展示幼兒垃圾分類板)
師:誰愿意上來講一講你們一組是怎樣分的?不可回收垃圾有什么?可回收垃圾有什么?
師: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嗎?(教師把有爭議的垃圾實物卡呈現出來。)
師:那這些垃圾到底是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假如你能認真看,仔細聽,也許就能找找到答案。(觀看視頻)
4、運用經驗,重新調整。
師:小朋友你們找到答案了嗎?
師:那這里分錯的垃圾該怎么辦呢?(幼兒運用新經驗主動調整。)
三、認識和理解有害垃圾的標記。
(問題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廢棄的小電池應該放在哪個垃圾箱里呢?
(出示有害垃圾標志)
師:有害垃圾標志是什么顏色?上面有什么圖案?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有害垃圾呢?
教師小結: 生活中還有一些有害垃圾。如:過期藥品、化妝品、電燈泡、油漆桶等它們都應該放進有害垃圾標記的垃圾箱里。
活動延伸:我來做“小小垃圾管理員”, 組織幼兒開展“我是小小垃圾管理員”活動,走出校園、走向社區,將建構的新經驗在生活中進行運用。
教學反思
1.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基本意識到良好的環境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增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2.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發言的機會較少,片段播放的比較抽象,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這些問題。
3. 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我覺得很有必要從生活的點滴中教會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