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龜》(精選3篇)
中班教案《龜》 篇1
活動目標:
運用長布進行游戲,學習攀索向前爬行,發展幼兒手腳的協調能力。
發展創造力,引導幼兒大膽嘗試。
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相互合作,一起完成游戲。
感受運動的快樂,愉悅身心。
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兩塊六米長的花布平鋪在地毯上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幼兒做小海龜在教師帶領下爬進象征大海的花布。
2、聽音樂做小海龜模仿動作:轉頭、伸臂、踢腿、挺腰、打滾、跳躍等。
三、指導新授游戲:海上索道
1、小朋友嘗試著在在平地上練習兩手撐地,兩腳蹬地向前爬。
3、在用布卷起的"索道"上練習攀索爬行(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先來示范,然后請別的幼兒一起再試一試)
4、在兩條"索道"上進行比賽。鼓勵幼兒爬過索道。
中班教案《龜》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根據故事中的情節將畫面畫出來。
2、要求幼兒能抓住烏龜和小鳥的特征進行繪畫。
3、嘗試利用鮮艷的色彩把畫面畫的豐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點:
要求幼兒能抓住烏龜和小鳥的特征進行繪畫。
活動難點:
讓幼兒根據故事中的情節將畫面畫出來。
活動準備:
幼兒已學過故事《會游動的小島》。油畫棒、繪畫紙、人手一份。范例一幅。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復習《會游動的小島》,引導幼兒欣賞引出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會游動的小島》原來是什么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烏龜。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范例引導幼兒欣賞。
師:提問小朋友看,你在畫面上看到了什么?(引導幼兒欣賞完畫后回答)。
師:那你們知道這幅畫是怎么畫的嗎?
2、教師示范繪畫烏龜和小鳥的方法。先用筆畫烏龜的背殼,再給烏龜畫上頭和眼睛嘴巴,最后給烏龜畫上四條腿,先畫小鳥的頭再畫它的身體,接著畫上小鳥的翅膀和尾巴,再給畫面添畫上天空和湖面等相應的背景,最后給整幅畫圖上漂亮的顏色。
4、幼兒自由繪畫《烏龜》,教師進行指導。
三、結束部分
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評價作品。比比誰的畫面飽滿,色彩鮮艷。
中班教案《龜》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圖片,認識龜的外形和特征,知道烏龜是爬行動物。
2.引導幼兒用剪,畫的方式制作龜。
3.在活動過程中,激發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以及感受活動的樂趣。
4.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龜的理解。
5.訓練幼兒的繪畫能力。
活動準備:
1.剪刀。
2.紙杯。
3.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引入烏龜
師:“小朋友,有沒有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呀?小兔子和小烏龜是跑得快呀”
師:“小烏龜呀和小兔子比賽,雖然呀,小兔子跑的快,但是由于小兔子偷懶,小大樹下睡大覺,以至于呀,小烏龜敢上了小兔子,最終呀,小烏龜獲得了勝利。”
2.認識烏龜
師:“小朋友知道不知道烏龜張什么樣子呢?有沒有小朋友看過或者養過小烏龜的啊?”
請小朋友根據過往去動物園,看電視或者親自養小烏龜的經驗進行自由回答。
師出示小烏龜的若干張圖片。
總結:烏龜有一個堅硬的烏龜殼,有一個小腦袋,還可以縮回烏龜殼里的,烏龜有四條腿,還有一個短小的尾巴。烏龜是一種爬行動物。
二、新授
1.引導幼兒先將拿到的紙杯先剪小至一半
2.示范先剪出一個圓圓的小頭,在頭的另一端剪出一個小三角,形成烏龜的尾巴。
3.在頭和尾巴的兩側,分別剪出兩條小腿,在腿部剪出一排小三角形,形成烏龜的小爪子。
4.請幼兒用油畫棒為烏龜填上眼睛,在背部(紙杯底)添上美麗的烏龜殼花紋。
三、總結評價
1.分享成果:請每個小朋友將作品放于桌子中間,小朋友之間相互之間欣賞作品。
2.幼兒評價哪個小朋友做的烏龜最漂亮。
3.教師總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