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泡》教案(精選8篇)
《燈泡》教案 篇1
一、課題名稱:小燈泡亮了
二、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和活動能力,他們對周圍生活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充滿著好奇心。他們樂于主動去探究自己感興趣的事并喜歡將自己的發現與同伴分享。他們已經基本能用簡單的圖表記錄自己的實驗過程或結果并基本能自己歸納事物之間的一些簡單規律。
在我們班科學角有供幼兒探究的各種材料,很多幼兒都對其感興趣,他經常會搞一些小試驗,個別幼兒總是能在不經意間發現一些有趣的問題,例如:磁鐵會在不接觸某些東西的情況下而讓它們移動,錫紙平鋪時會浮在水面上,團成球后卻會沉到水底等。在我投放了電珠、電池后他們便經常用各種方法試圖讓燈泡變亮。結合這一現象及當前我園進行的安全教育,我特設計了“小燈泡的秘密”系列活動,旨在豐富幼兒經驗并對其進行自我保護教育。
三、教學目標
1.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感官來觀察和探究周圍事物的奧秘沒,及時發現問題、尋求答案并會用語言報告他的實驗結果。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電池、燈泡、電線之間的簡單關系。
3.嘗試尋找正確的連接方式及用簡單的圖表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4.增強團結合作的意識。
四、教學準備
1、精神準備:知道什么是金屬;排除幼兒顧慮為幼兒創建安全的環境和探究氛圍。教師實驗前親自示范免除幼兒“摸電池會觸電的顧慮”。
2、材料準備:燈泡、電池、線繩、紙繩、銅絲、鐵絲、塑料繩、記錄圖表、記錄筆、黑板一塊。
五、教學方式
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這樣更便于教師指導和了解全體幼兒的實際水平,以便更好的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活動。注意隨時調整教學步驟。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說:“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一個小秘密,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密小禮物,你們瞧(出示手電筒),這是什么啊?”
幼兒回答:“可樂”
教師說:“好!那我給它施一個小魔法,你們看有什么變化啊?”(教師打開手電讓手電發光)
幼兒回答:“亮了”
教師問:“那是什么讓可樂手電發光了呢?”
幼兒回答:“因為有電池和燈泡。”教師驗證幼兒的答案(可以拆開手電)
教師問:“除了電池和燈泡還需要別的東西么?”引導幼兒知道還需要一個導電的東西,如:電線。
(二)過程:
1、一節電池、一根電線、一個燈泡
采用直接提問法引起幼兒注意及興趣。
教師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做個試驗,研究一下小燈泡發光的秘密,看我帶來了很多的電池、燈泡和電線,你們試驗一下怎樣連接小燈泡才會亮起來呢?”
教師說:“我們每兩個人一組,一起想辦法,看看誰的方法最多,然后把你們接亮燈泡的方法在圖表上用你們的方法記錄下來。”
(每兩位幼兒一組并會得到一份試驗用具及一張記錄圖表,請幼兒充分嘗試并記錄連接方法。)
討論總結得出結論:燈泡和電池的任意一端連接并用電線將燈泡與電池另外一端連接燈泡便亮
2、投放各種試驗材料
(1)教師說:“我這里有各種各樣的繩子,你們認為那些能夠代替電線,讓小燈泡亮起來呢?”幼兒充分猜想、試驗并記錄結果。
(2)討論總結得出結論:金屬導電,非金屬不導電。
七、課程延伸
一個燈泡、一根電線、多節電池,試驗尋找連接方法,觀察燈泡亮度。
總結:燈泡的亮度與電池的多少有關。電池越多,燈泡越亮。
八、此系列活動的步驟
1、了解連接方法;了解導電體及絕緣體
2、了解燈泡的亮度與電池的關系。
3、能利用以上知識自己制作簡單的電動玩具
4、進行安全教育
注:本課為第一步,“了解連接方法,了解導電體及絕緣體”。
九、備注:
《燈泡》教案 篇2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夜景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好多的圖片,你們看,漂亮嗎?在咱們的平度有這樣的美景嗎?你在哪兒見過?那你們知道,是什么把這夜晚裝扮的如此美麗?咱們同學真是聰明,對,是燈光,那燈光是從哪兒發出來的?哦,燈泡亮了,就能發出這美麗的燈光。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解開燈泡亮了的秘密好嗎?
二、探究新課
(活動一)
師:在研究燈泡亮了之前,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種既廉價又實用的電器,看,你們認識嗎?
生:手電筒
師:對,是手電筒。那你們能讓手電筒的燈泡亮起來嗎?
生:能。
師:喲,都能,好,你來試試。給大家看看,燈泡亮了嗎?燈泡為什么會亮呢?手電筒里有什么秘密嗎?請大家先猜一猜。
生:自由回答
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板書)到底咱們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咱們把手電筒怎么樣就知道了?對,拆開看看。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小手電筒。不過,在拆開之前,老師要給大家提幾點要求:(課件出示)1、小組合作,把拆開的部件按順序擺放好。2、仔細觀察,手電筒大體可分為哪幾部分?3、小組討論一下,這幾部分各起什么作用?4、快速把手電筒安裝起來,使小燈泡亮起來。聽明白了嗎?開始!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指導,解決兩個問題)
師:好了,同學們,剛才我們動手拆開手電筒,一定有很多發現,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生:匯報交流。
師:同學們再想一想,要是燈泡亮起來,關鍵需要哪些材料?
生:電池
師:(實物講解)對,電池分為正負極,你們知道哪是正極和負極嗎?(講解或板畫)電池有什么作用嗎?還需要什么?
生:燈泡。
師:對,燈泡是用電的,還有嗎?
生:開關。
師:開關有什么作用?哦,控制燈泡亮還是不亮的,還有嗎?
生:鐵皮。
師:鐵皮有什么作用嗎?在手電筒里,鐵皮起連接作用的,可以導電。
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手電筒大體可以分為這四部分,把這四部分組裝起來,手電筒的小燈泡就可以亮起來,對嗎?
(活動二)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手電筒亮起來的秘密。在我們的學具袋里,也有一只小燈泡,你想不想也讓它也亮起來?
生:想!
師:請同學們打開學具袋,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些材料。(實物講解)
電池,燈泡,開關,這是什么?你認識嗎?電線,這些電線有什么作用嗎?對,就像手電筒的鐵皮一樣,可以導電,我們在科學上稱它為導線。為了便于大家操作,學具袋里還有一些輔助材料,看,這叫電池夾,你們知道他有什么作用嗎?對,真聰明,電池夾是用來固定電池的。這個呢?還認識嗎?它叫小燈座,是用來固定燈泡的。材料我們都認識了。接下來,就利用你們手中的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吧,不過,老師還要給大家幾點提示:(課件出示)1、注意,千萬不要用導線直接連接電池的正負極。2、在裝電池之前,先把開關斷開。3、燈泡亮了之后,斷開開關,小組合作,組長代筆用你們喜歡的符號把連接的電路畫出來。聽明白了嗎?好,開始!
(學生組裝電路,畫電路圖,教師巡回指導)
師:好了,你們的燈泡都亮起來了嗎?同學們真聰明,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結果跟大家交流一下?
(實物投影:先展示并交流電路連接方法,后展示電路圖)
師:同學們看,你們用了這么多的符號,在科學上,電路中的每一部分都有標準的符號,你們看:(教師邊講解邊板書)好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一個完整的電路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
生:電池、導線、開關,燈泡
師:手電筒中的鐵皮就相當于導線(擦掉“鐵皮”,換上“導線”),導線是用來導電的,那你知道電是從哪里來的嗎?(電池)電池是電的一種來源,你還認識什么樣的電池?(學生回答)老師這兒還有幾種電池的類型,你們看,認識它們嗎?(出示課件)咱們幾天上課用的電腦,用電池來供電可以嗎?(不可以)為什么?對,電池的電力太小了?那么,電還來自哪里呢?對,電還來自發電廠,請同學們看屏幕(課件出示),這是太陽能發電廠,是用什么發電的?風力發電廠呢?水力發電廠呢?咱們平度也有一個發電廠,你們知道它使用什么來發電的嗎?對,燒煤,這就叫火力發電廠。電池和發電廠都是電的來源,人們習慣把它們叫做電源(擦掉“電池”,換上“電源”)。燈泡是用電工作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是用電來工作的?(電視機、電冰箱、電腦、洗衣機……)凡是用電工作的,人們把它們統稱為用電器(擦掉“燈泡”,換上“用電器”)。開關是用來控制燈泡的亮滅的,把開關合上,小燈泡就亮了,斷開,燈泡就滅了。看來,一個完整的電路就是有電源、用電器、導線、開關這四部分組成的。只要把這四部分正確連接,燈泡就會亮起來,或者說用電器就會工作。
三、拓展活動
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真好,不但探究出了電路的組成部分,還學會了畫電路圖,為了獎勵你們,我給你們帶來了一種水果,你們看,是什么?(西紅柿)西紅柿好吃嗎?對,西紅柿含有豐富的營養,非常好吃,老師也很喜歡吃。不過,西紅柿不但好吃,還可以做西紅柿電池,你們信嗎?想自己做一個西紅柿電池試試嗎?好,課后請同學們參照課本32頁,自己來做一個西紅柿電池,下節課我們再來交流好嗎?這節課就到這兒,下課!
《燈泡》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征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著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里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著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說小熊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里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么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獲的經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小百科:電燈泡的最大問題是燈絲的升華。因為鎢絲上細微的電阻差別造成溫度不一,在電阻較大的地方,溫度升得較高,鎢絲亦升華得較快,于是造成鎢絲變細,電阻進一步增大的循環;最終令鎢絲燒斷。后來發現以惰性氣體代替真空可以減慢鎢絲的升華。今天多數的電燈泡內都是注入氮、氬或氪氣。 現代的白熾燈一般壽命為1,000小時左右。
《燈泡》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探索選用合適的材料讓小燈泡亮起來。
2、了解電池的不同用途。認識不同型號的電池、及電池的正負極
3、學習合作玩小燈泡亮起來。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核心要素:
觀察、探究;解決問題。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認識電池,知道電池有正負極,
☆難點是把兩節電池正負極連接,使其和電線與小燈泡連接成一個回路,讓小燈泡亮起來。
活動準備:
1、電池(1、2、5、7)電線、小燈泡等。
2、一些以電池為能源的物品,如電動玩具,手電、鐘表等。
3、幼兒集體作業單,電池的簡單圖卡。
活動過程:
一、創設探究環境,讓幼兒認識電池,知道電池有不同型號,它們都有正負極。
1、為幼兒提供各種以電池為能源玩電動玩具及生活用品,請幼兒自由的玩,通過操作引起幼兒對電池的興趣。
教師察看幼兒玩玩具的情況,并請幼兒演示給大家看。
☆ 師:你的玩具能干什么?
☆ 師:為什么會動?(唱歌或發光)
☆ 師: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
請幼兒感知,回答。通過提問使幼兒了解電池的用途。
教師小結:電池可以向外供電能讓電筒亮起來;讓電動玩具動起來;讓錄音機響起來……
2、請幼兒把電池取出來,觀察、發現并描述電池。
☆師:電池的兩頭是一樣的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幼兒通過觀察、發現這些電池的一頭都有一個小突起,另一頭都是平的。有小突起的一頭有一個“+”的圖案,另一頭平平的,有一個“—”的圖案。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的這邊是正極;“—”的這邊呢,我們叫它負極。請小朋友找找看手中的電池的正負極。
認識電池的“+”“—”標記,
3、請幼兒將自己的電池與同伴的電池進行比較,發現電池的型號不一樣1號、2號、5號、7號。
教師出示電池圖卡進行小結:電池都有正負極。
二、通過用電線連接一節電池和小燈泡,讓小燈泡亮起來,使幼兒知道正確的連接方法。
1、教師出示電線連接燈泡和電池的圖示,講解連接的方法,并示范連接。
2、幼兒動手操作,用一節電池連接小燈泡和電線,使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三、探索兩節電池怎樣連接,才使小燈泡亮起來方法。
1、教師啟發幼兒積極地思考并用手中的電池進行操作:
1、☆師:小朋友請你們想一想,怎樣將兩節電池連起來,也讓小燈泡亮起來呢?怎么連接呢?
幼兒感知回答,待幼兒說出一種連接的方法,教師出示相應的連接的圖卡。直到幼兒將三種連接方法都說出來。
2、☆師:請小朋友先猜想一下,三種連接方法,哪一種能使小燈泡亮起來?
教師將幼兒猜想的結果紀錄在作業單上。
3、請幼兒自己試一試,或合作來試試!哪一種情況的連接能讓小燈泡亮起來?
4、教師為操作有困難的幼兒提供幫助和指導,請做的正確的小朋友演示同伴看。
5、請幼兒將自己的試驗結論,并用黃色小燈泡圖卡表示在作業單上。
四、對幼兒環保方面的教育。
☆師:電池在我們的生活中用的這樣多,請小朋友想一想,這些電池能一直使用下去嗎?
☆師:用完的廢舊電池我們怎么處理它們呢?幼兒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如果讓廢舊的電池混入一般垃圾,不做很好的回收與處理的話,危害是很大的,亂扔廢舊電池造成環境的污染。
廢舊的電池不能亂丟,請你想一個好辦法?
教師出示廢舊電池回收箱,引導幼兒收集家里的廢舊電池。活動自然結束。
環境創設:
設立電池回收箱,請幼兒把家里的廢舊電池放到回收箱里。將環保意識轉化為幼兒的實際行動。
區域活動:
科學區里增添了多種連接的材料(鐵絲、銅絲、鉛絲等)讓幼兒嘗試還有什么材料可以使小燈泡亮起來。也可讓幼兒嘗試將更多的電池連接,使小燈泡亮起來。小朋友可以在我們的科學區里繼續探索。
家園共育:
家長可指導孩子嘗試安裝電池,并指導孩子認準兩級正確連接。
《燈泡》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2、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3、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種方法建立起來。
4、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
過程與方法:
1、連接簡單電路。
2、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
3、根據實驗現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對周圍事物進行有日的、細致地觀察的樂趣。
2、敢于根據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3、激發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連接電路
【教學難點】認識小燈泡的結構,正確連接小燈泡
【教學準備】
小燈泡、1. 5 v的干電池、導線、實驗記錄單、小燈泡的剖面圖或剖開的大燈泡的實物、電池和小燈泡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當我們閉合家里的開關,電燈就會亮起來。電燈為什么會亮呢?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嗎?讓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小燈泡吧!
二、認識小燈泡等的結構
1、小燈泡的構造
1)小燈泡大家都看到過吧?你能畫一畫印象中的小燈泡嗎?要求劃出小燈泡的內部構造觀察小燈泡。
2)每組一個燈泡,觀察小燈泡的各部分結構。
3)交流觀察結果,并對自己畫的小燈泡作出修正。
4)猜猜電流是怎么從小燈泡內部通過的?用手指畫一畫。
2、觀察導線、電池,說說導線和電池的結構
三、讓小燈泡發光
1、點亮小燈泡
1)小組活動----連接這些實驗器材,想辦法使小燈泡亮起來,用手比劃說說電流是怎么流動的?并做好記錄,用箭頭畫出流動的方向。
2)組織學生匯報:連接好的小組上臺展示,并說說電是怎么流動的?它的方向是怎樣的?沒有連接好的也上臺展示,與全班同學一起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滲透短路、斷路等知識。
2、嘗試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
1)還能用哪些方法點亮小燈泡,用實物圖畫下來哦。
2)畫出每一種連接方法的電路中電流的流動路徑,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連接圖貼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點
3、出示實物圖,分析哪個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四、安全教育
我們在課堂上使用的都是電池,電壓較小,不傷及到生命,而發電廠發出的,通過導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的、致人死亡的點,所以我們不能直接用家里、學校里插座中的電做實驗。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書設計:略
點亮小燈泡
小燈泡導線電池
不同實物圖展示:略
教學后記:略。
《燈泡》教案 篇6
活動產生背景:
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外出旅游時,帶回來幾種好看的燈,孩子們看非常感興趣,就開始議論起自己有什么好看的燈,并且也帶來了好多種燈,也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并試著自己去解決,其中“為什么燈上的燈泡不一樣”這個問題,是孩子們的熱點話題,于是我們結合黃墟的燈泡廠較多,這個關于“燈泡”的探索活動由此展開了。
活動過程:
一、燈泡的構造
班上很多孩子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燈泡和制作燈泡的一些材料,與老師一起布置了一個“我們的發現”資料區。
在布置時,孩子們嘰嘰喳喳發表自己的看法,文倩說:“我的燈泡是紅色的,和你們的不一樣。”豪豪說:“你們的燈泡上面是圓的,我的還有點尖呢。”徐瑩:“老板阿姨說我這個是‘芯子’,燈泡做好后,都要放在我這兒呢。”孩子們一看,徐瑩手上拿的是一個紙板,上面都是一個一個的小圓洞,聽她這么一說,都將自己的燈泡往里面放,有的說:“我的燈泡可以放。”有的說:“這個圓洞太小了,我的燈泡放不下。”這是一個探究的機會,我問道:“為什么有的能放,有的不能放呢?”“因為這個燈泡的下面有的大,有的小。”孩子們指著燈扣爭先恐后地回答。
在區角活動時,很多孩子來到了資料區,比著各自的燈泡不同的地方,我作為旁觀者向他提了一個要求:“你們的燈泡有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為它們作一個標記呢?”“行啊!”孩子說干就干,拿起了紙和筆為燈泡做起了標記。
在小朋友為燈泡做標記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燈泡的顏色、形狀、大小,鎢絲形狀及螺口、插口等這么多不同的地方。
為了讓孩子有更感性的了解,我們帶領孩子一起去網上看了看,孩子們的興致可高了,在網上,他們看到了形狀各異的燈和燈泡及將各種燈泡拼搭起來的美麗的圖案,回來后,他們將在網上看到的燈及燈泡都畫出來展示給同伴看。
這一“了解燈泡的構造”的過程,孩子們大概知道了燈泡的不同的地方,但對“燈泡”各部分的名稱還不知道。
二、燈泡的制作過程
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提出了很多問題,有的小朋友直接問老師:為什么燈泡的顏色不一樣,有紅的、黃的,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磨沙的?有的小朋友用畫的方式來表示為什么燈泡里會有細絲(鎢絲)?為什么燈扣上有兩個對稱的突出來的東西呢(插口燈泡)呢?……
為了讓孩子們自己找到答案,我們組織了孩子去燈泡廠參觀,了解燈泡具體的制作過程及燈泡各部分的名稱。
燈泡廠的老板很支持我們的工作,親自帶我們去各個車間參觀,并逐一介紹。在參觀的過程中,孩子們非常感興趣,都主動地與工人們打招呼,并不時地問這問那,還與工人們商量,能否讓自己也試一試。而每個車間的工人都非常配合,不僅向孩子們介紹自己的工序,還教孩子如何操作,讓孩子親自試一試,在這一過程里,孩子們為了尋求答案,他們主動與成人交流,我們明顯地看到孩子之間交往能力的差異。回到幼兒園他們這樣表現自己得到的結果:有的小朋友用畫的形式告訴大家燈泡的泡殼是用火燒出來的,用機器大手夾下來放在酷似滑梯的物體上滑下來的,芯柱上面的鎢絲是一個一個夾在齒輪上通過大機器不停地轉,沾到芯柱上的:……還有的小朋友通過口述讓家長記下來做燈泡的過程。最后,我們共同知道了燈泡這樣做的:先做芯柱,然后進行碰絲,同時,做泡殼,并要試試毛泡亮不亮,試完后,將芯柱與泡殼用扣子套起來進行焊錫,一個成品就做成了,當然還要試試亮不亮,才能進行包裝,包裝時要將每一個燈泡都插到梅花芯里,再放入盒內,最后放入大紙箱進行打包就可出廠了,這個過程好多都是機械直接完成的,機械化把以前幾道程序合并,原來要18個工人做的,現在只要4個工人做,廠長的介紹讓我們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在參觀這個燈泡廠時,小朋友很厲害,他們問工人為什么這里做的燈泡沒有螺紋形的。廠長很多驚訝,她告訴孩子們:這里生產的燈泡都是裝在摩托車、汽車上的,而螺口燈泡一般是裝在電筒或家里白熾燈上的,還有電壓較低的輪船地。在這一過程里,孩子們都非常認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不僅知道了一個完整燈泡各部分名稱,還知道了它的制作過程,并能大膽地用自己的表現方式表現出來,為以后的活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設計燈泡圖案
自己設計燈泡是大多數孩子的愿望,于是我為孩子們準備了紙和筆,讓他們大膽想象,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燈泡,孩子積極動腦,不負重望,果然設計出了很多奇特的燈泡:有花型的、心形的、有三角形的、有五角星的,還有水果形的、動物形的,襪子形的、月亮形的、機器人形的……真是形態各異,各有特色。孩子們不僅設計了形狀各異的燈泡,每個人還向大家介紹各自的設計意圖:瑩瑩的心形燈是愛心燈,愛心燈一亮,就可以讓所有有困難的小朋友都來上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李毓磊設計的牛燈是因為他喜歡喝牛奶,牛燈一亮牛奶就流出來了,小朋友就可以喝到牛奶了……
1、自制活動
在活動前,我與孩子們一起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各種紙、雙面膠、固體膠、各種盒子等,讓幼兒為燈泡打扮,孩子們很開心,都大膽地為燈泡裝飾起來了,星星小朋友將燈泡打扮成了一個小女孩,扎上了漂亮的蝴蝶結,穿上好看的擺裙;天天將燈泡打扮成了一個蝴蝶。孩子們都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后我提議讓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盞燈,孩子們可高興了。
在家長的幫助下,各種各樣的燈都展現在我們眼前:有立式小臺燈、汽車燈、花燈、燭燈等,當我讓孩子拿著自己做燈拍成照片后,他們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2、觸電了怎么辦?
孩子將做好的燈帶來后,琦琦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們做的`這些燈會不會觸電呀?”磊磊:“會觸電的,因為上面有電線。”殷凱說:“不會吧,我剛才碰了碰,沒有被觸到呀。”“那為什么會有人被電觸死呢?”寒寒反問道。蔣鎮似乎想到了什么,說:“可能是我們這個電線太細了,人家那個電線太粗了吧?”“要是觸電了怎么辦?”豪豪問道。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提議幼兒去收集有關的資料。
幾天來,孩子們通過爸爸媽媽及一些其他資料了解到觸電與電壓有關,還設計好多關于防電的標記。老師以欣賞的目光,驚奇的贊賞的語言給予了幼兒肯定。
分析:
“燈泡”主題的萌發,關鍵是教師對幼兒行為的敏感和對孩子發展水平的了解,教師能及時捕捉幼兒興趣熱點,適時介入引導,有意識地將幾個幼兒的興趣點轉化為集體的興趣點。在活動中教師能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對幼兒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注重讓幼兒獲得直接經驗,為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間,鼓勵幼兒尋找資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從不同角度對“燈泡”進行探究,培養幼兒主動探究的精神。幼兒在調查、參觀的的過程中,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成人交往的機會增多,孩子在交往中表現出積極主動。我們認識到:教師要善于關注幼兒自發生成的問題,滿足孩子的需要,使課程追隨幼兒的經驗與生活,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和不斷努力的意愿,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燈泡》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也迎面而來,如交通安全,用水安全、用電安全等等都隨著時代的步伐向我們教育者發出了挑釁的訊號,讓我們不得不去重視孩子們的安全教育,因而我選擇了用電安全教育這塊內容,從了解建立電路著手,進行用電安全教育,逐步深入。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了解要使燈泡發亮,需建立一條電路。
2、初步認識用電的安全,并能在生活中正確地使用。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電線電池小燈泡圖片。
2、對電池有了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建立電路。
1、材料介紹,引發問題。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3、實驗展示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小結:為什么小燈泡這樣會亮。
二、安全教育
三、活動延伸
生活中除了電線可以導電、通電,可以給我們帶來危險,那還有沒有其他東西呢?讓我們下次再來一起探索吧!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的興趣十分濃厚,投入的積極性也很高,都能了解正確的連接方法基礎上舉一反三,如王澤小朋友的多節的電池連接方法:兩節電池正負極連接好,電線的一頭連接于兩節電池中間,一頭繞于燈泡上,再連接在電池上,實驗成功燈泡亮了。還有應湘業小朋友的正負互換的連接方法等等,孩子們都進行了很好的認識了解。最后在安全教育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身實驗過程中的小觸電了解到了電線可以給我們帶來方便同樣也可以給我們帶來危險,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它當心它不要隨意地去玩弄它,懂的基本的如何保護自己。
《燈泡》教案 篇8
(一)、設計理念:
在進行“點亮我的小燈泡”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時,主要想體現這幾個基本理念:
1、體現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在指導學生探究小燈泡的連接裝置時,“為什么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的問題是在學生“玩”了小電珠等材料后根據“玩”的結果自發提出來的。提出這一問題后,按照兩個研究方向展開下一步的探究,也是在學生小組交流、進行充分猜測設想后自然歸納出來的。教師只是學生研究問題的向導、引領者,在學生獲取知識方面起到點撥的作用。
2、體現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這一環節中,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玩弄”,這種“玩弄”其實是一種探究,一種經歷,一種體驗。讓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探究,讓學生像研究者一樣親身去經歷研究過程,讓學生在“點亮”與“點不亮”中體驗“成功”與“失敗”,進而逐步養成科學的探究素養。
3、體現教學設計的動機情感原則。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興趣與學習需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情感需要。如:在開始部分,從“介紹材料”到提問“看到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再到“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充分抓住了小學生好奇心強,急于動手的心理,迎合了他們的情感需要,因此引入相當順利。避免了這類課引入時很容易出現的“學生不顧教師反應,卻急于動手玩弄材料”的現象。在教學觀察小燈泡內部秘密時,抓住學生很想搞清“看不清的部分”(也就是小燈泡的關鍵結構:兩根金屬柱下端到底連接到哪里?)適時提供材料,使學生帶著強烈探究欲進行觀察,而這種觀察的投入程度就是建立在學生興趣情感之上。在課的結束部分,點亮小燈泡的環節安排,其實是想再次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其體驗成功的快樂。總之,教師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情感變化,應及時引導、鼓勵和啟發,從而創立一個更有利于滿足學生探究情感需求的環境。
(二)、學習目標:
1、經歷用一根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
2、學會對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進行觀察和用筆畫出電流在燈泡內的流動路線。
3、學會畫一個發光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4、經歷多種簡單電路的連接過程。
5、學會檢查電路裝置,避免短路現象的發生。
(三)、學習重點:
觀察小燈泡的連接裝置,懂得小燈泡點亮的道理,養成科學的探究素養。
(四)、學習難點:
畫出電的流動路線。
(五)、學習準備:
學生材料:放大鏡、電線、電池、小燈泡、剪刀、紅藍黑水彩筆各1份、小燈泡電池實物圖和白紙各6份。
教師材料:課件(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路線圖)
(六)、學習過程:
1、引入:
師:同學們,課前我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誰能來介紹一下?(指名回答)看到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師揭題:這節課的任務就是點亮小燈泡(師板書課題“點亮我的小燈泡”)。
2、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
(1)、師:好,現在給大家幾分鐘時間來玩一玩,要求是:①用一根電線將電池、小燈泡組裝起來,②無論會亮、還是不亮都用實物圖畫出來。注意:會亮的打“√”,不亮的打“×”。
(2)、師巡視,選取典型圖例請學生按“亮”與“不亮”兩類分別張貼到黑板上,師標號。
(3)、全班討論張貼的圖例,發表個人意見。(師不作具體評議,只適當鼓勵)
(4)、師板書:為什么 亮 不亮
3、想一想:為什么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
(1)、小組交流后,推薦代表猜測性發言。
(2)、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兩個研究要點。
師板書:A、材料結構 B、連接方法
(3)、按照以上兩個要點展開研究
A、 材料結構:
①(板書:電線)觀察電線,你有什么發現?(內部是金屬,兩端去除了包皮),想一想電線與實驗結果有什么關系?
②(板書:電池)觀察電池,你有什么發現?想一想電池與實驗結果有什么關系?
③(板書:小燈泡)用放大鏡觀察小燈泡,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師張貼小燈泡實物圖,與學生共同給各部分取名,并板書)
④ 以上這些部分可以直接看到,哪個部分我們卻沒法看清?(兩根金屬架的下部)你想不想看?你認為有沒有必要了解這一部分?為什么?
⑤ 師提供剖開的小燈泡(每組1個),讓學生借助放大鏡觀察后在自己實物圖上畫出兩根金屬架下端的走向。(指名一生板畫)
⑥ 畫一畫,電流在小燈泡里是怎樣流動的?(指名一生板畫)
⑦ 想一想,小燈泡與實驗結果有什么關系?
B、 連接方法:
①師補貼電池,組成放大的典型電路。小組討論流動路線,然后指名一生用粉筆畫出電的流動路線。(師課件演示)
②選幾個代表性圖例,指名多生同時上臺,用黑筆畫出板示圖例中的電的流動路線。全班評議糾正,調整張貼位置。
③比較,你有什么發現?(哪些圖例中電是流過燈絲的?哪些沒流過?)(板書:正確——亮不正確——不亮)
④從不正確的電路中挑選典型圖例認識短路與斷路兩種現象。并說明短路的危害。(師板書:短路斷路)
斷路:將放大圖中的電線切斷,小燈泡會怎樣?從而引出斷路。
短路:選一典型錯圖,觀察電線的連接特點,從而引出短路,指出注意點。
⑤改一改,錯在哪里?(a、b同時進行)
a、指名將張貼的不正確的電路用紅筆糾正錯誤。
b、其他學生在自己的圖紙上畫一畫電的流動路線,不正確的改正。(師巡視指導)
(4)、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誰來解釋一下小燈泡為什么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
4、說一說,你的最大收獲。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認為最大收獲是什么?
5、結束:請同學們再次點亮自己的小燈泡。下課。
(七)、板書設計:
2、連接方法
正確——亮
不正確——不亮
短路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