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媽媽中班教案(通用4篇)
愛媽媽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并理解爾哥的基本內容。
2、激發幼兒愛媽媽,關心媽媽的情感,并能用漢語說出圖片中的關鍵詞。
活動重難點
1、讓幼兒充分理解兒歌的內容并能用漢語說出關鍵詞語。
2、通過活動激發幼兒愛媽媽,關心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兒歌掛圖一幅。
2、兩套圖片:一套是兒歌中的三種小動物,一套是兒歌中的三中自然景物。
3、小動物頭飾和自然景畫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歌曲嗎?那下面老師為了小朋友們唱歌,請小朋友們仔細聽,會唱的小朋友們跟著唱,聽完歌曲后請告訴老師歌曲的名字。(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唱歌曲 《我的好媽媽》。)
(二) 展開部分
1、教師出示小鳥,蜜蜂,小魚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2、出示大樹,花,小河圖片,引導幼兒進行配對游戲。(教師不作具體說明,幼兒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配)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鳥的生活在哪兒? 它們跟誰站一塊?(大樹)花朵,河水教法同上。
3、教師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為每幅圖片說一句話。(教師根據圖片啟發幼兒說一說,小鳥愛什么? 蜜蜂愛什么?小魚愛什么?再出示小朋友們的圖片請幼兒說出小朋友們愛什么。)
4、教師出示朗通,并鼓勵幼兒有感情的朗通詩歌。
教師: "小鳥愛?'' (綠綠的大樹);''蜜蜂愛?"(美麗的花朵);"小魚愛?"(清清的河水);"小朋友們愛?'' (我的好媽媽)那你們說說媽媽一天都在干什么?(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小結:我們的媽媽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所以小朋友們回家后都為自己的媽媽做件事好嗎?
(三) 結束部分
1組織游戲"小動物找家"。請幼兒小鳥,蜜蜂,小魚找家,引導幼兒說兒歌內容。
2、教師帶領幼兒感情地朗通兒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活動自然結束。
愛媽媽中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的成長傾注了父母大量的心血和愛,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寶寶,每一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媽媽,自然界里,動物媽媽又是怎樣愛護動物寶寶的呢?就是因為有了媽媽和寶寶那千絲萬縷的親情而富有濃厚的魅力。本次活動以此為契機,引導幼兒明白愛有很多表現方式:保護幼小的動物寶寶、教動物寶寶捕食、教動物寶寶適應自然環境,獨立生活,從中發現關愛、友愛、的美好,讓幼兒懂得對人、對事、對物充滿感激,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處世態度。本活動立足于幼兒的生活,從幼兒的年齡和心理角度出發,生成了將生活化、活動化、綜合化為一體的學習活動《動物媽媽的》。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兒歌,并能大敢表演兒歌。
2、了解袋鼠、老虎、青蛙著三種動物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3、體會爸爸媽媽的愛,感受愛的溫馨。
4、學習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幼兒、家長收集的有關動物媽媽和寶寶的圖片、圖書等資料。
2、袋鼠、老虎、青蛙頭飾各4—5個。
3、幼兒用書第三冊,第20~21頁。
活動建議:
一、談話導入主題討論。
請小朋友說一說媽媽是怎樣愛我們的?(幼兒討論)
我們的媽媽這么愛我們,小動物的媽媽愛自己的寶寶嗎?
那有誰知道其它小動物媽媽是怎樣愛自己寶寶的?
二、出示部分圖片,了解動物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出示PPT1,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三、出示PPT2,學習詩歌。
1、教師朗誦詩歌并提問:袋鼠、老虎、青蛙媽媽是怎樣愛寶寶的?
2、幼兒看幼兒用書朗誦詩歌
3、請幼兒自選頭飾分角色表演兒歌。
活動過程:
一、 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導入。
師幼交流:從這首歌中你聽出了什么?
過渡:我們的小朋友都有媽媽的疼愛,很幸福,你們知道小動物媽媽愛不愛它的寶寶呢?
二、了解袋鼠、老虎、青蛙三種動物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1.了解袋鼠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出示圖片引出袋鼠,引導幼兒說一說袋鼠媽媽怎么愛自己寶寶的。讓孩子們學學袋鼠媽媽是怎么跳的兒童網
觀看課件,了解袋鼠媽媽愛的方式。網站
小結:袋鼠媽媽細照顧著寶寶,雖然很辛苦,但它
2.了解老虎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出示聲音、圖片,引出老虎。并讓幼兒學學老虎的叫聲
觀看課件,了解老虎媽媽愛的方式。
小結:老虎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也會嚴格要求寶寶練習本領。將來好在森林里生存下去
3.了解青蛙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a出示聲音、圖片,引出青蛙。學學青蛙跳青蛙叫
b觀看課件,了解青蛙媽媽關愛寶寶的方式
c引導幼兒交流說說青蛙媽媽是怎樣愛寶寶的。
小結:青蛙媽媽把寶寶生在安全的地方才會放心離開,在遠遠的地方看護著寶寶,讓寶寶獨立成長。
4.請幼兒自選頭飾,分角色表演兒歌。
總結:動物媽媽用這么多的方式愛著寶寶,我們的媽媽愛我們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體會媽媽不同方式的愛,并懂得回報。學著表達愛。
三、鞏固兒歌,活動自然結束。
附:《愛》
袋鼠愛它寶乖乖,怎么愛,胸前長個大口袋,整天抱著不離懷。
老虎愛它寶乖乖,怎么愛,用嘴叼著摔一摔,越摔它長得越快。
青蛙愛它寶乖乖,怎么愛,生下扔掉不理睬,讓它自己去成長。
活動延伸:
閱讀幼兒幼兒用書第三冊,請幼兒看一看大象、袋鼠、熊貓等了解其他動物媽媽是怎么愛寶寶的,嘗試和爸爸媽媽一起仿編兒歌并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幼兒在課上能很積極的說出自己的媽媽愛自己的方式,知道媽媽是這個世界最愛自己的人。在了解了這些的基礎上知道了動物媽媽也很愛很愛它的寶寶,并知道了動物媽媽是用不同的方式愛著自己的寶寶。缺少動態課件,在這節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并結合動作,突破了學習詩歌的靜態教學,充分體現了游戲教學的特性。有些動物媽媽愛寶寶的方式小朋友充滿好奇。本活動中幼兒最喜歡帶頭飾進行表演兒歌,能用好聽的聲音朗誦兒歌。
第一環節,在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我利用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曲,然后讓幼兒感受到媽媽對我們的愛是無處不在的。(在這一環節中,我個人認為,雖介入了現實教育,但時間并不充許,雖然時間有點長,但只是一點而過)從觀看的視頻中,幼兒能感受到動物媽媽也是愛自己寶寶的,只不過愛的方式和我們人類不同而已。(從這段錄像中,孩子們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貓媽媽愛貓寶寶,還有用嘴巴叨也是他們第一次見到)
第二環節,利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進行導入,然后引導學生談談在生活中媽媽是怎樣關心自己的,孩子們的熱情很高,都爭先恐后的講述自己和媽媽的故事。接著,觀看圖片(動物媽媽愛寶寶的圖片)。
第三環節,我出示了很多動物媽媽孩子在一起的圖片,講解時有意識的講的詳細了一些。
第四環節,鞏固兒歌和游戲相結合,并配合頭飾,增加幼兒的趣味學習。這一活動中,幼兒活動興趣高,能大膽地背誦詩歌,而且也能以動物表現動物特征,活動氣氛較好。(因時間關系,感覺稍倉促了一些)
在活動結束時,我結合《動物世界》的音樂,請幼兒據自己頭飾表演相應的動物離開。 公開課的進行,不僅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與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孩子更加開心的學習了知識。
愛媽媽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小烏鴉愛媽媽的美好情感和優美抒情餓樂曲旋律。
2、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并邊聽歌曲邊表演。
3、在活動中能有同伴合作游戲,共享快樂。
活動準備:
講述有關關心長輩的故事。聽過《好娃娃》歌曲,激發幼兒熱愛長輩的情感。
活動過程:
1、在《郊游》樂曲伴奏下,全體幼兒邊唱邊表演進教室。
2、復習律動《快樂的小熊》。
(1)、合拍地隨音樂動作。(熊走路、熊跳舞、熊騎自行車)
(2)、交換音樂順序,幼兒及時用動作做出反應,并合拍表演。
3、出示圖畫,請幼兒觀察“小烏鴉愛媽媽”圖畫,討論畫面內容,為幼兒理解歌詞做鋪墊。、
4、欣賞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1)、傾聽教師在樂曲伴奏下有表情的朗誦歌詞“小烏鴉愛媽媽”,感受樂曲旋律及歌曲情感之間的和諧。
(2)、傾聽歌曲,熟悉歌曲內容,了解歌曲簡單情節。
(3)、再次傾聽歌曲,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和小烏鴉愛媽媽的美好情感。
(4)、為歌曲創編動作。(彈奏樂曲按第一段中速、第二段慢速、第三段中速進行。)
(5)、教師對幼兒設計的動作加以反饋、整理,不能感與幼兒一起隨歌曲進行歌表演。
5、為歌曲創編動作。
(1)在老師啟發下,運用生活經驗,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
(2)隨音樂練習創編各種關心媽媽的動作。
6、引導幼兒學習表演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1)、教師扮演媽媽,全體幼兒扮演小烏鴉,聽歌曲進行表演,可通過變換不同的關心媽媽的動作進行多次表演。
(2)、交換不同的關心媽媽的動作,進行多次表演。
(3)、幼兒分組,分和、角色進行表演,合作游戲,共享快樂。
活動反思:
《小烏鴉愛媽媽》是一首敘事性很強的歌曲,通過小烏鴉找來蟲子,喂已經年紀大了的媽媽的情節,表現小烏鴉愛媽媽的情感。本次活動,以“情”的渲染和體驗為主線,通過欣賞、講述、學唱、表演等藝術形式,讓孩子充分感受母愛的溫馨與幸福;體驗媽媽對自己無私的關心與愛護;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讓幼兒感受到歌曲中美好的意境,給幼兒美的體驗,培養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愛媽媽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朗誦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2、發展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學會初步的創遍詩歌
3、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增加親子關系
活動準備:
課件、小蜜蜂等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三月八日是什么節日?(婦女節,媽媽的節日……)
你們愛不愛自己的媽媽?你們都是怎么愛媽媽的?(幼兒討論)
你們都很愛自己的媽媽,那許多小動物也有它們最最喜歡的,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都愛什么呢?"
2、出示課件
1)小魚最愛什么?
2)小鳥最愛什么?
3)小星星最愛什么?
4)小朋友最愛什么?
(幼兒依次討論,豐富幼兒詞匯)
3、教師完整示范詩歌
4、教師邊展示課件,邊朗誦詩歌,幼兒跟讀
5、創遍詩歌:請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頭飾說出各個小動物最喜歡的事物,并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形式進行創編。
活動結束:
1.總結,教育幼兒愛自己的媽媽,聽媽媽的話,做懂事的好孩子。
2.聽音樂《我的好媽媽》走出活動室去做游戲。
活動反思:
教師提供給幼兒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和動手動腦的機會,以物品擬人化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