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法制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模板(精選3篇)
小學生法制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模板 篇1
教學內容:
1、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2、使學生了解《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內容。
3、理論聯系實際,了解平等權所涵概的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慣,遠離犯罪。
教學方法:
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參與討論事例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教學過程:
一、引言:
同學們都有十一、二歲了,相信大家都會判斷是非對錯,可是,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為一時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無減,面對這個沉重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深思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憲法》中的有關規定。
二、1、閱讀故事小天地
2、討論你從中懂得了什么?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朗讀智慧小法官,提問:你是如何理解平等權的。
4、閱讀法律小講壇
提問:平等權包含哪些內容?
5、閱讀法律小博士、法律小實踐
討論:明明對自己的作品是否享有署名的權利和獲得報酬的權利?
三、布置作業大家就本節課寫一篇日記,談談自己學習本課的感想,你受到了哪些啟發,應如何做一個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2、受教育的權利
教學目標: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受到法律的保護,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教學重點、難點:
1、法律保護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
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參與討論事例增強學生的受教育的意識。
一、教學過程:
引言:公民的受教育權受到法律的保護
二、閱讀課文
三、討論:學習本課你懂得了什么?
1、受教育關系到個人的成長和國家的興衰
2、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1)、義務教育制度保護少年兒童少教育的權利
(2)、全社會都要保證少年兒童實現受教育的權利
四、法律保護公民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權
1、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2、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1)、女孩和男孩一樣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2)、家長必須保護兒童的受教育權
3、什么是義務教育國家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
五、國家、學校保障殘疾兒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權利
1、學校保護
2、國家保護
3、法與道德
小學生法制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模板 篇2
教育目的:
結合學校法制宣傳周活動,通過本次講座,加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堅固樹立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
教學方法:
個案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過程:
1、在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的意義
2、舉案說法
下面將展現兩個真實的個案,請同學們聽后認真思索
個案一、南方一座有近600萬人口的城市,1991年分4批判處了172名罪犯死刑,其中18-25歲的年輕罪犯115名,占被處死人數的66.9%。為什么這么多的年輕人走上了斷頭臺?調查討論說明,他們違法犯罪均起于少年時期,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時犯有前科,根本都有劣跡,從小就有不好表現。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有多方面緣由,家庭有不行推卸的責任。據分析,這些孩子的'不良家庭影響是:一、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管教無方,法制教育更談不上;二、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在115名孩子中,獨生子和老小占77.4%,家長溺愛至極,使孩子從小為所欲為;三、父母思想意識不安康,自身就缺乏法制意識,甚至家人中就有違法亂紀現象;四、家庭感情不和,父母離異,孩子缺少家庭暖和。
個案二、初中生張林和幾個同學在公園里打球,碰上了幾個熟識的學生,兩撥人在一起玩球的過程中,張林與譚華發生了口角,譚華罵了張林,張就與他打了起來。其次天,譚華為了報仇就找了不少“哥們兒”,把張林劫到了公園里,他們把張林雙手捆住后,就輪番毆打他,并用刀子劃張林的臉,無論張林怎樣求饒都不行,只打得他滿臉是血、渾身是傷、已奄奄一息了,這幫人才離開公園。張林在被別人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治身亡了。
當張林的父母聽說自己的兒子被人打死后,父親的高血壓病復發而引起了半身癱瘓,母親則當場就暈了過去,從今,其母就整日瘋瘋癲癲,直至臥床不起。
3、案例分析
總觀上述兩個個案,他們之所以犯下不行挽回的錯誤,緣由可以歸咎于以下幾個方面:
家庭緣由:
社會緣由:
學校教育緣由:
自身修養緣由:
奇怪青少年對外界事物布滿了奇怪,這是他們的天性。但由于他們的社會閱歷淺,區分是非的力量差,有時對好壞良莠缺乏全面正確的推斷,在缺乏良性誘導的狀況下,就會在奇怪心的驅使下隨心所欲,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如少女禾某,本是一位品學兼優、多才多藝的小學生,因看到一些大齡青年吸食毒品,在奇怪心的驅使下也試了試,結果一發而不行收,最終進展到以賣淫換取毒資的地步。
盲從
在一些共同犯罪中,相當一局部青少年并沒有完全熟悉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是隨其他成員盲目干事,人云亦云,沒有明確的犯罪動機。如一個少年搶劫、盜竊團伙,6人中有3人不滿12周歲,這3人跟隨一個16歲的“頭目”在兩年內作案數十起。當問到他們為什么犯罪時,他們都說:“他(指‘頭目’)讓我們干的。”像這樣的作案人占總數的20%還多。
攀比虛榮
近年來,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靈里種上了貪慕虛榮的種子,講排場、講穿戴、講吃喝,好逸惡勞,幻想一夜暴富,導致他們不擇手段地侵害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利。
一個年僅18歲的姑娘楊某,只是為了把自己和男友裝扮得美麗瀟灑,就在四年中侵吞公款60余萬元。因貪慕虛榮而走向犯罪是近幾年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特點,在56起案件中有17起,占30.35%,特殊值得警覺和關注。
4、實話實說——由同學來談看法(15分鐘)
5、結論
作業:寫一篇法制教育后的感想
小學生法制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模板 篇3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有關安全學問,使學生樹立自護、自救觀念,形成自護、自救的意識,使學生安全、健康成長。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暖和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懷、愛惜,好像并不存在什么危急。但是,家庭生活中仍舊有很多事情需要備加留意和當心對待,否則很簡單發生危急,釀成事故。
下面就談談家居安全要留意什么:
1、用電安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握一些根本的用電常識。
1)熟悉了解電源總開關,學會在緊急狀況下關斷電源。
2)不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
3)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
4)使用中發覺電器有冒煙、冒火花、發出焦糊的異味等狀況,應馬上關掉電源開關,停頓使用。
5)發覺有人觸電要設法準時關斷電源;或者用枯燥的木棍等物將觸電者與帶電的電器分開,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氣1)燃氣器具在工作時,人不能長時間離開,以防被風吹滅或被鍋中溢出的'水澆滅,造成煤氣大量泄露而發生火災。
2)使用燃氣器具(如煤氣爐、燃氣熱水器等),應充分保證室內的通風,保持足夠的氧氣,防止煤氣中毒。
二、游泳時要留意安全
1、游泳需要經過體格檢查。
2、要慎重選擇游泳場所。
3、下水前要做預備運動。
4、飽食或者饑餓時,猛烈運動和繁重勞動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狀況不明時,不要跳水。
6、發覺有人溺水,不要貿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召喚成年人前來相助。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時怎樣留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
2)集體外出時,要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
3)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4)穿越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章,做到“綠燈行,紅燈停”。
2、騎自行車要在非機動車道上靠右邊行駛,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準騎自行車上街。
四、發生火災怎么辦
1、要打火警電話119報警,報警時要向消防部門講清著火的地點,還要講清什么物品著火,火勢怎么樣。
2、一旦身受火災的威逼,千萬不要慌張,要冷靜,想方法離開火場。
3、逃命時,盡量實行愛護措施,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濕衣物包裹身體。
五、社會公眾安全感和滿足度宣傳
社會公眾安全感和滿足度是公眾在肯定時期內對社會治安及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及愛護程度的綜合意識反響,也就是社會治安的滿足率,反映了人們對社會治安的確定程度及相應的生活態度。自治區社會治理綜合治理委員會通過托付自治區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采納電話訪問等方式,進展全區社會公眾安全感調查。調查電話:。提升社會公眾安全感和滿足度是一項系統簡單的民生工程,需要全民參加,齊抓共管。
六、小結:
只要我們到處當心,留意安全,把握自救、自護的學問,鍛煉自己自護自救的力量,機靈英勇的處理遇到的各種特別的狀況或危急,就能安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