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朋友樹》(精選7篇)
中班教案《朋友樹》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和樹有密切關系的事物,增進對樹的了解。
2、制作樹的朋友。豐富主題墻面的環境的布置。
3、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探索、發現生活中樹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做“樹的朋友”的調查。
2、圖片:太陽和樹、雨水和樹、松鼠蹲在樹上吃松果、藤條纏繞在樹上、有鳥窩的樹等。
3、制作用的材料。
4、集體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交流調查表
1、每位幼兒都調查過樹的朋友,知道樹有哪些朋友了嗎?
2、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調查結果。
3、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上。
二、樹的朋友真正多。
1、根據幼兒的交流,提問:為什么說它們是樹的朋友?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樹與其他事物的關系。
3、啟發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商量怎么樣分配角色 ,表演與樹關系密切的事物。
4、引導幼兒互相欣賞每個小組的表演,說說他們分別演了哪幾件與樹關系密切的事物。如:花在樹旁靜靜地開放,一只小松鼠在樹枝間跳來跳去,一頭熊在樹洞里東面,一只啄木鳥在為樹捉蟲等等。
三、豐富“樹的朋友”的主題墻面。
1、引導幼兒觀察“樹朋友的家”的主題墻面,啟發幼兒把“樹的朋友”增加到原來的主題墻面上。
2、幼兒自選內容,制作某一樣與樹關系密切的事物。
3、教師與幼兒共同布置主題墻面。
教學反思:
在試教的時候很多孩子對圖片中的樹都叫不出名字,于是我想讓孩子事先了解各種樹的名稱,所以導致活動中我還沒有點開圖片,有的孩子就能說出樹的名稱。還有就是認識常綠樹與落葉樹,這些內容可以放在生活活動中,如午后散步的時候教師帶領孩子們出去散步,邊散步邊認識一些樹的名稱與種類。在進行游戲“種樹”這一環節中由于我講的比較快,孩子們有的還沒有聽清楚要求,就開始操作,效果不甚理想。我想是否可以提供些小標記,幫助幼兒記憶,并商量采用顏色、高矮、落葉樹常綠樹的標記進行多維的排序。而類似的排序活動也可以放在區域中進行。
小百科:
樹木是一種高大的木本組織植物, 由“枝”和“桿”還有“葉”呈現,可存活幾十年。
中班教案《朋友樹》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樹木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
2.進一步了解環境保護與健康的關系。
3.教育幼兒要愛護樹木,從小確立“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點。
4.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美麗河山的情感,充分體驗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喜悅心情。
活動一:環境布置
師生共同制作墻飾“美麗的大森林”,幼兒人人動手在許多棵“樹上”貼樹葉。森林里生活著許多小動物,人們也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快樂地生活著,通過墻飾內容,讓幼兒更直觀地知道森林、樹木對動物及人體的密切關系,是人類的好朋友。
活動二:參觀活動
1.參觀幼兒園內的樹木,邊參觀邊介紹其名稱,以及他們的作用。
2.參觀街道、馬路邊的樹木,讓幼兒觀察其特征并介紹他們的用途。“為什么路邊的樹木長得高又大?”
3.參觀小花園內的樹木,讓幼兒知道樹木的品種繁多及其功能和過冬方法。
活動三:常識活動
通過談話、觀看VCD等形式,介紹樹木對人體的作用:①光合作用(遮擋陽光,給人們一片溫馨的綠蔭);②藥用(可制作藥材);③食用(有的果樹生長水果給人們吃);5對環境的影響(凈化空氣,釋放氧氣,綠化環境等)。并幫助幼兒記住3月12日是植樹節,以及周圍常見樹木的名稱。
活動四:語言活動
1.通過講環保小故事《愛護小樹苗》,讓幼兒知道保護樹木的方法。
2.通過誦讀兒歌《綠》(附后)等,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熱愛祖國美麗河山的感情。
活動五:音樂活動
組織幼兒學唱《大樹媽媽》這首歌,并采用歌舞表演的形式進一步激發幼兒愛護樹木以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六:游戲“答小記者問”
幼兒當小記者,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有關樹木方面的小知識,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環保知識的印象。
1.你知道嗎?樹木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2.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3.我們怎樣愛護樹木?
4.你知道樹有哪些用途嗎?
5.你認識哪些常綠樹、哪些落葉樹?
6.樹是怎樣過冬的?
活動七:社會實踐活動“給樹葉找媽媽”
帶領幼兒到小花園內拾落葉,然后對照落葉看看是哪棵樹上掉下來的,就算幫樹葉找到了媽媽,鞏固幼兒對樹木特征的認識。
活動八:延伸活動“比一比,誰能干”
采用競賽形式,讓幼兒圍繞大樹念自己喜歡的兒歌,比一比誰念的最好聽,評出優秀獎,可頒發小禮物。
兒歌:綠
一棵樹,
一點綠,
十棵樹,
一行綠,
百棵樹,
一片綠,
我們都是小樹苗,
妝扮祖國添新綠。
中班教案《朋友樹》 篇3
活動由來:
在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時節里,正是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好時機。同時,又逢植樹節即將來臨之時,可以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樹木的相關知識,培養幼兒愛護樹木的良好行為,于是便形成這次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壁報
區域活動
相關內容
家園合作
資源利用
1、通過分部分認識樹木的特點,使幼兒了解樹木的相關知識。
2、了解樹木與環境的關系及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3、知道一些保護小樹的方法,培養幼兒愛護樹木的良好習慣及情感。
1、秋天的時候為什么有的樹葉落下來,有的樹葉一年到頭都是綠的?
2、樹為什么不能沒有樹皮?
3、年輪告訴了我們什么?
4、樹朋友是怎樣保護我們人類的?
5、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樹朋友?
利用空白墻面創設“找一找換新衣、穿舊衣的樹朋友”、“樹葉家族”、“奇特的小圈圈”、“人類可貴的樹朋友”等板塊,將收集的樹葉或相關資料展示出來。
自然角:
收集各種樹葉標本進行展示。
圖書區:
增添各種有關樹木的書籍和圖片。
益智區:
1、有關年輪紋路的圖片
2、常青樹與落葉樹的分類卡片
3、有關保護樹木的游戲棋。
美工區:
增加有關制作小樹、裝飾樹干的材料。
1、利用家長專欄展示主題活動網絡圖。
2、豐富孩子關于樹木的知識。
3、帶孩子外出時,提醒孩子愛護樹木。
4、與孩子共同尋找“樹木的特點”及“保護樹木”相關資料。
圖書資料:
《保護我們的森林》、《十萬個為什么》
網絡資料:
有關大自然、森林、樹木、及環保的圖片和資料。
周邊環境:
園外觀察活動、園內種植角維護活動、攝取宣傳活動。
主要活動:
1、 換新衣和穿舊衣的樹朋友
2、 樹葉家族變化多
3、 奇特的小圈圈
4、 樹朋友的小衛士
活動一:換新衣和穿舊衣的樹朋友
活動目標:通過此次活動,使幼兒初步區分落葉樹和常青樹,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做好到社區花園內找春天的準備。
設計意圖
師生互動
教育反思
1、幼兒對大自然中的植物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從興趣入手,讓幼兒自己議論、質疑。
2、引導幼兒尋找答案。提高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
1、今天,在社區花園內尋找春天,小朋友們都認為小樹長出新葉子,表示春天來了。
張彤說:“現在不算是春天,松樹葉就沒有長新葉子,還是以前的舊葉子。”
楊沐藝說:“松樹的葉子秋天的時候是不會落下來的。”
2、那什么樹的葉子是一到秋天就要落下來的呢?
幼兒自由討論:“楊樹、柳樹、槐樹……”
3、我們管這種樹叫落葉樹,而像松樹葉一樣常年樹葉都長在樹枝上的樹叫常青樹。
王心鴿:“一到春天,這種落葉樹真像在給小樹換新衣服。”
教師說:“那還有沒有像穿舊衣服的常青樹一樣的樹木呢?”
幼兒思考討論,無人回答。
4、那我們小朋友都一起找一找,還有那些樹是常青樹,那些樹是落葉樹。
大自然是最好的活教材,孩子們喜歡大自然,在與其接觸時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在花園這個優雅寬松的環境里,孩子們就會主動去觀察、探索,一次次發現問題,向老師質疑,在教師的引導下,漸漸地學會了解決問題,并獲得新知識。
中班教案《朋友樹》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樹朋友,萌生對樹的感激之情。
2、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出生活中的樹朋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3、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桌子、椅子等木制品是我們生活中的樹朋友。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桌子、椅子等木制品是我們的樹朋友。
能用完整的語言說出生活中樹朋友及其作用。
活動準備:
日常生活中提前讓幼兒了解有關木制品的各種生活用品,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交流,引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你們喜歡大樹嗎?為什么?
有一個小朋友他叫盼盼,他有許多好朋友,你知道他的好朋友是誰?
二、基本部分
1、講述故事,理解其內容,知道桌子、椅子是我們生活中的朋友
(1)故事第一段:理解其內容
盼盼和誰是好朋友?盼盼是怎樣和樹交朋友的?
盼盼為什么說自己喜歡樹?猜想盼盼為什么從早到晚離不開樹?
(2)故事第二段,理解故事中盼盼的樹朋友
盼盼的樹朋友是什么?
(3)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的語句,便于幼兒掌握。
為什么說床、桌子是盼盼的樹朋友?樹朋友幫助盼盼做了什么?
2、引導幼兒用完整語言說出樹朋友及作用
我們身邊有哪些樹朋友?它幫助我們做了什么?
三、結束部分
我們怎樣保護樹朋友呢?
反思:
第一部分我以輕松的談話形式讓幼兒進入活動,猜想了解盼盼的朋友特別而更加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朋友間是相互關心,友好相處的。帶著問題懸念幼兒靜靜的傾聽故事中的內容,利用自己在做課題中收集的方法進行講述故事來吸引幼兒的傾聽效果。第二段故事中,盼盼在說話中一直未提到“樹”這個字,但“樹朋友”卻貫穿始終。我參考活動后的建議,也想讓幼兒能主動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的答案,提高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達到語言教學活動的最終的目標——理解與表達。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優為重要,沒有互動的教學是難以想象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并設計幾個簡單問題和幾個稍難的問題,“床是用什么做的”“抽屜里有沒有藏著樹朋友”“吃早飯時有樹朋友出現嗎?”但事實結果時好時壞,顧全大局是我現在最想解決的問題,當在聽故事時你會看到一雙雙可愛而明亮的小眼睛盯著你,故事一完,拉緊的心玄頓時放了下來,活動中一小部分的幼兒總是這樣容易“跟丟”,需教師時不時的采用不同方式的提醒他們。照顧了能力差的而又忽略能力強的,這是我自己在語言活動中易出現的問題,通過交流,學習到方法。
中班教案《朋友樹》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樹朋友,萌生對樹的感激之情。
2、能發現生活中制品和樹的果實等樹的產物。
活動重點:
傾聽故事,感受真摯深切的母子深情。
活動難點:
以生動自然的表情和真摯夸張的動作、語言來表達抽象的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第10號,一個小女孩和大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通過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老師:你們喜歡樹嗎?喜歡他的什么呢?為什么?很多人和小動物都喜歡樹。來聽聽他們怎么樣喜歡樹呢?(老師有感情的朗讀《樹真好》)老師與幼兒一起討論樹的“好”
二、討論盼盼的好朋友樹這么好!
老師:有一個小朋友就把樹當成自己的好朋友!
(老師出示一個小朋友指偶)
老師:這個小朋友名字叫盼盼,盼盼喜歡和樹做好朋友。
1、盼盼的好朋友是一棵大樹,真是特別啊!為什么大樹會是盼盼的好朋友呢?(適當的讓孩子想象)
2、我們來聽聽盼盼自己是怎么說的呢?
(老師選取故事的一部分來有表情的講故事)
1、為什么盼盼把樹當成好朋友了呢?
(老師和幼兒一起回憶故事的事情)
老師:因為樹變成了很多的用具和家具,盼盼在哪里都能看到樹這個這個好朋友!
4、尋找樹朋友。
老師:原來我們的樹朋友,可以變成我們生活中很多的用具!那你們來找一找我們的樹朋友吧!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來舉例子)
四、引導幼兒怎樣愛護樹木。
老師:小朋友剛才說了很多很多自己的朋友,我們的樹朋友這么多,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樹木,我們出去玩的時候要怎樣來愛護樹木呢?還有在我們的幼兒園都種了好多的樹我們應該要怎樣的來愛護它們呢?讓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
老師。我們要愛護樹木,出去玩的時候不要折樹枝,愛護小樹苗還要多種樹!
中班教案《朋友樹》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了解綠化的好處。
2、教育幼兒愛護、保護樹木。
3、培養幼兒的良好環保習慣。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愛心卡片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引出課題
小朋友,今天老師收到了猴博士寄來的信和照片。信上說,最近小動物們遇到許多困難,倒底是什么困難,后來又是怎樣解決的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照片。(以設置疑問的形式引出課題,萌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上課的積極性,使他們迫切地想看到這些照片)
2、基本部分:
(1) 師:首先遇到難題的是小熊,它就住在工廠的旁邊,它在為什么事煩惱呢?
師小結:原來樹木有凈化空氣的作用。
(2)師:呀,小鹿和小豬為什么哭的這么傷心呢?
師小結:小樹、小草給小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你們看,它們吃的多香啊!
(3)師:看,小狗跑來跑去在躲什么呢?
師小結:樹木能給我們帶來蔭涼。
(4)師:風沙來了,吹的小豬和小熊眼睛也睜不開,一步也走不動了,它的危害很大,怎么樣才能治住風沙呢?
師小結:你們看,有了郁郁蔥蔥的大樹,風沙再也不能來搗亂了。
3、小結。
4、知道植樹節是3月12日
我們小朋友將會為春天和植樹節做些什么呢?
5、給我們幼兒園的樹木制心卡片。
活動反思: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在人人呼吁環保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的當今社會,我們的小朋友卻做出了亂摘花草,隨地扔紙屑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令我對未來的環境產生重重的憂患。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我在這個活動中采用了多媒體課件,通過一個個小動物的遭遇,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環境的重要性和樹木的作用。各環節緊湊,環環相扣,問題設計巧妙,讓幼兒在一個個有趣地問題中思考、探索。獲得對知識的了解,達到活動的目標。
中班教案《朋友樹》 篇7
上個星期,我們二幼對課程資源庫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展示,那現在我就來評析一下對其中的一個《朋友樹》的教學活動。
第一,本次活動的選材很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由于大班的幼兒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在心理上還極不成熟,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不少孩子缺乏對自我和他人的正確評價,在自我意識發展上常常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從自身考慮,不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表現出自私、自大等等。
第二,整個活動環節清晰,層層遞進。
活動一直圍繞著朋友樹,首先從創設了專門的情境沖突、自我反省;接著是到通過媒體故事解析、解決問題;然后是心理表達以及最后的游戲體驗等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這樣很好的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第三,就是這個活動的亮點------“機器人”游戲。
在第這個活動環節中,教師通過讓孩子玩一個“機器人”的游戲,就是把活動前準備好的紙胳膊讓幼兒帶上,然后去品嘗自己喜歡的食物,結果,幼兒都不能把食物吃到嘴里,教師就引導幼兒想辦法讓自己都品嘗到食物。這個環節創設了新的矛盾沖突,讓幼兒體驗到只靠自己是吃不到食品的,必須想到別人,幫助別人,人才會幫助你,這樣才能得到朋友。生動有趣的品嘗活動,讓幼兒初步認識到,只有自己付出,才有回報。即要為別人著想,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到開心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并從中體驗同伴間的快樂。
這里,我也有幾個小小的建議:第一,就是在第三個環節,在朋友樹中了解受歡迎的程度中,我覺得還是要讓幼兒來說說為什么他有這么多五星的原因。第二,在整個活動中,我覺得讓孩子回答的心理感受還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