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精選13篇)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1
一、設計思想:
力求突出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人愛貓,貓親人的美好情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二、教材分析:
這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篇老舍先生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尤其是在寫貓的性格時,是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古怪鮮明生動。老舍先生對貓愛同兒女,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老舍先生是通過平實無雕琢的語言將貓的形象描寫的栩栩如生。全文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對生活的熱愛,“人愛貓、貓親人”,為我們創造出一個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課文中采用了總分式的構段方式,按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的特點可以把文章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為總起,第二部分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全段總起,同時,也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前后兩部分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
本組是小學階段第一次提出了用比較的方法來閱讀。本課課后就以“閱讀鏈接”的形式推薦了周而復和夏丏尊寫貓的片斷,意在引導學生與老舍先生的《貓》進行比較。通過比較,不僅可以感受作家筆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還可以了解課文在表達上的不同特點。
三、學情分析:
本文結構完整,層次分明,言淺顯易懂,優美樸實。對已經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四年級學生來說可以放手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情況下,自主分析、研究、感受。
四、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師:查閱相關資料、教學課件。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通過引導學生有層次地、反復地朗讀課文,從讀中理解、讀中品析、讀中感悟。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貓的可愛和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六、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古怪、任憑、屏息凝視、變化多端、跌倒、枝折花落”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繼續練習默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大貓的性格,小貓的淘氣可愛,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4、激起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七、重點難點:重點: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和可愛
難點: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
八、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鄉鎮意見
個人意見
第1課時
一、導入(聯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對新課產生親切感)。
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1、哪些小朋友家里養過貓?你們仔細觀察過貓嗎?貓給你們什么印象?
(1)如果學生能說得比較細致,就及時予以鼓勵:你真會觀察!已經學會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樣去仔細地觀察事物了。
(2)如果說的只是粗線條的:你們所說的貓如果要老師畫出來的話,我就畫不出來了,因為你們沒有把貓的形象說具體、細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么樣的。板書:貓
2、介紹老舍。可讓學生先說,教師補充。(板書: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板書),又叫舍予,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和戲劇家,被譽為“語言大師”(板書),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龍須溝》、《茶館》、《駱駝祥子》等。他除了寫作,生平還有兩大最突出的愛好,一是養貓,二是養花。《養花》我們也會在六年級的時候學到。讓我們先在《貓》這篇課文的字里行間去感受老舍的語言魅力,去體會他的情感世界。
二、自學課文。
小朋友自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記號。(有讀不通的多讀幾遍)(學生初讀)
出示詞語:盡職抓癢稿紙咕嚕閉息凝神遭殃彼此任憑逐漸無憂無慮性格古怪粗細各異
溫柔可親變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檢查詞語:正音,
(1)請一個同學能把它們讀一遍,
(2)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遍,讀不通的多讀幾遍
(3)齊讀詞語。
(4)請你找出你覺得最難寫或最容易寫錯的兩個詞語,在課堂練習紙上抄寫兩遍。同桌交換檢查、修改
(5)講解多音字:的、了、悶、和、折
這篇課文中,寫了哪些貓?
生:(大貓和小貓),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寫大貓的作為一段,把后面寫小貓的作為一段。小朋友每一小組一個自然段,再讀一遍。找一找你找到了(怎樣)的貓。抓住重點詞語。
生:老實、貪玩、盡職、勇猛、膽小、可愛
三、講讀課文。
1、結合放幻燈,以及平日觀察,具體描繪一下貓的這些形象。每敘述一個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對貓的印象。
△(放幻燈①:貓在睡覺)學生敘述:貓很老實。(釋:無憂無慮)板書:老實
△(放幻燈②:貓出去玩)學生敘述:貓很貪玩。板書:貪玩
△(放幻燈③:貓等老鼠)學生敘述:貓很盡職。(釋:盡職)板書:盡職
(突出:“非┉┉不可┉┉”)
2.點撥:貓又是老實,又是貪玩,又是盡職,那么課文上是怎么把這些不同的特點聯起來的呢?你們再讀讀課文,特別注意課文中連接的詞語和句子。
(“說老實吧,它的確┉┉”;“可是┉┉”;“說這貪玩吧,的確是呀┉┉”“可是┉┉”)
3.比較讀
這兩種句式語氣有什么不同?
①說它老實吧
②它很老實
①說它貪玩吧
②它很貪玩
比較讀
再比較比較,體會體會
“說它老實吧”“說它貪玩吧”,我們體會體會,這種語氣給你什么感覺?(并不完全這樣)
4.根據板書指點:
說它老實(可是)貪玩
貪玩(可是)盡職
指點:說它老實,它是乖,可是,它又貪玩;說它貪玩吧,它是貪玩的,可是,它又盡職的。所以課文開頭第一句就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些就是貓的古怪的表現之一。
啟發:其實貓就是貓,白天睡大覺,晚上捉老鼠,沒事東跑西跑,根本談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實呀,乖,貪玩呀,盡職呀。但是作者為什么這么寫呢?(作者愛貓,覺得貓像頑皮可愛的小孩似的,所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就把作者愛貓的感情表達出來了)
5.指導朗讀。現在我們看,誰能把作者對貓的愛表達出來。
6.繼續讀,在第2自然段中,你覺得哪幾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節內容的,把有關的語句劃下來,準備自己講解。
(可劃的.詞語: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它若是不高興,一聲不響。)
這一小節請小朋友自己讀讀、想想、講講。例如層次怎么分,詳略怎么樣運用的什么表現手法,用詞造句,甚至標點符號的作用都可以講。
要點:
(1)“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后面用了冒號,表示下面寫貓的溫柔可親。(溫柔可親)
(2)高興時的溫柔可親是詳寫的,不高興時一聲不響,寫得簡略。(板書一聲不響)
(3)寫高興,著重寫了貓的不同叫聲。突出有關詞語:
長短不同豐富多腔變化多端粗細各異
(4)貓并無高興與不高興之分,這里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貓的感情。
7.指名讀第二節,要把你們剛才講的冒號、層次、感情,用停頓和語調表達出來。
8、現在我們來看整個的第一段,寫大貓的性格,分了哪幾層來寫。(三層:各是3個自然段)
9、回顧板書
第3自然段進一步寫出貓的性格。你們能用一對反義詞把這一節的內容概括一下嗎?(板書:怕、勇猛)
10.用上關聯詞語把它們聯接起來。“既┉┉又┉┉”“雖┉┉但更多的是┉┉”
11.現在我們來看整個的第一段,寫大貓的性格,分了哪幾層來寫。就前一課出現的板書指點。
說它老實(可是)貪玩
貪玩盡職
古怪溫柔可親一聲不響
怕勇猛
這些方面,課文中哪些寫得詳細(老實、盡職、溫柔可親、勇猛。根據學生回答,在上面這些詞上用彩色粉筆做上著重號。)
為什么作者寫貓的老實、盡職、溫柔可親、勇猛比寫貓的貪玩、一聲不響、膽小要詳細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愛貓,就把貓的長處寫得詳細,二方面事實上貓的優點是主要的,不然的話,怎么會許多人家養貓,作者又怎么會愛貓呢?)
12、根據板書和有關詞語回顧復述1、2、3自然段。(略)
師: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爺爺那樣----不但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能創造美,愿同學們都能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
九、板書設計:
貓
說它老實(可是)貪玩
貪玩盡職
古怪溫柔可親一聲不響
怕勇猛
十、作業設計:
(一)、分辨帶點字的讀音。
的確(dedídì)
暖和(hēhèhuohuò)
玩耍(suǎshuǎyào)
折磨(zhéshézé)
(二)、按課文內容填一填:
貓的性格表現在:說它吧,可是又很;說它吧,可是又很;說它高興的時候吧,可是不高興的時候;說它吧,可是有時那么。
問題探討:圍繞貓的“古怪”性格特點進行教學是否合理?因為這樣到最后留給大家的印象是:貓很古怪。我們是否應避這個古怪,而談貓的種種性格表現。重點領悟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2
教材說明: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是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說的是一只波斯貓從來不知道快樂是什么滋味,它分別向燕子、蜜蜂、青蛙請教。但是它覺得:燕子說的銜泥造窩是快樂的,蜜蜂說的采花釀蜜是快樂的,青蛙說的捕捉害蟲、保衛莊稼是快樂的,都是不值得快樂的,它非常失望,仍然為找不到快樂而哀嘆。課文借這一故事告訴同學們一個道理:依賴別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樂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和創造,才能獲得快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節課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認13個生字。
2、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波斯貓不快樂和燕子、蜜蜂、青蛙快樂的原因。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對勞動的熱愛。
4、培養學生自主積累詞語的能力,邊讀邊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理解燕子、蜜蜂、青蛙所說的話,把握他們說話時的語氣。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波斯貓、燕子、蜜蜂、青蛙的相關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波斯貓的頭飾。這是什么動物啊?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
2、老師扮演波斯貓,自述波斯貓找不到快樂的苦悶:“我是波斯貓,我的一只眼是藍色的,另一只是綠色的。我吃穿不缺,衣食無憂,但我卻感到很不快樂。哎,這可怎么辦呢?”
(教師相機解說:“這只波斯貓沒有快樂,于是,他就出去尋找快樂,它都找了誰?結果怎樣呢?”)
3、板書課題: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有聲有色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波斯貓漂亮的外貌和它的苦悶,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童話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好奇學習新知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 這個故事一共有幾個自然段?(10個)你是怎么知道的?(每段開頭空兩個字)
2、 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本課的生字,特別注意讀準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和輕音節。
(2)讀順課文,注意讀出每種動物說話時的語氣。
3、認讀生字
(1)出示“我會認”斯、滋、銜、軟、綿、碌、糖等13個生字和“我會寫”的8個生字,為其注音。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3)師生總結,歸類識字:
熟字加偏旁:波、斯、碌、糖、箱、呱、保
分解部件識字:滋、軟、蹦、哼、唉
(4)出示生字卡,擴詞練習
(5)再讀課文,鞏固識字
4、指導寫字
(1)觀察“我會寫”
(2)重點指導“保、波、軟”的最后一筆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主要是結合學生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認識生字,完成本節課識字的教學大綱,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作業
1、練讀課文
2、練習書寫生字并擴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游戲導入:出示生字,讓學生拿著只標拼音的卡片給生字找到適合它們的帽子。
設計理念: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同時,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復習中得到玩的樂趣,符合了小學生好玩的年齡特點,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二、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過渡:同學們,我們已經給生字找到了正確的帽子了,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波斯貓為什么找不到快樂呢?
1、自由朗讀課文。
思考:(1)波斯貓為什么找快樂呢?
(2)他先后到哪里找快樂? 燕子、蜜蜂、青蛙的快樂是什么?用——劃出答案
2、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內交流上邊兩題的答案
(2) 討論:為什么燕子、蜜蜂、青蛙都感到快樂呢?波斯貓為什么不快樂呢?
3、匯報歸納
燕子、蜜蜂、青蛙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獲得快樂,而波斯貓是依賴別人生活的,沒有勞動就沒有快樂
4、討論:你有什么辦法幫助波斯貓找到快樂呢?
5、學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依賴別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樂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和創造,才是最快樂的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以讀為主,通過合作討論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
1、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2、戴上波斯貓、燕子、蜜蜂、青蛙的頭飾,先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然后再表演課文
3、共同唱《勞動最光榮》這首歌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主要是以學生為主,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通過展示,再次感悟課文,分享學習的快樂。
四、作業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用自己的話說說,你是怎樣幫助波斯貓找到快樂的,并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設計:
11、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
燕子銜泥造窩 睡沙發
蜜蜂采花釀蜜 }快樂 吃蜜糖 }不快樂
青蛙捉害蟲,保衛莊稼 吃炸魚
勞 動 創 造 快 樂
教學反思: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這篇課文告訴同學們:勞動才是最大的快樂,這篇課文故事情節簡單有趣,孩子們理解起來不難,可是有些孩子對于我提出的這個問題“波斯貓為什么不快樂呢?”卻有不一樣的看法,有的說“因為波斯貓不勞動,所以它體會不到勞動的快樂”還有的學生說“波斯貓的要求太高了,所以體會不到快樂” 我覺得只要言之有理,問題的答案可以千百種。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3
設計意圖:
流行音樂作為音樂表達的一種最為直接、能最快讓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響范圍已逐步由年輕人向幼兒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別是一些節奏歡快、曲調變化簡單,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們的喜歡和青睞,在孩子的生活中已占據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儼然一位超級小"泛絲",對很多歌曲達到了張口就來的程度。自從she的歌曲"波斯貓"在街頭巷尾唱響以后,經常在幼兒園的孩子口中能聽到她們的"童聲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眾人和,氣勢雄壯之極,盡管他們對其中歌詞的意義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對樂曲的曲調和節奏卻可以絲毫不差的進行演繹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觸到了奧爾夫音樂智能教學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樂曲,樂曲那跌宕起伏--活潑、舒緩與氣勢宏大的敘事詩般的曲調風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別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極其相似的樂曲,更是讓我激動,于是,一個流行音樂與古典交響樂的融合點所觸發的教學思路,在我腦海中漸漸形成了。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指導的內容與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我通過一個很古老又很經典的"貓和老鼠"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樂的內容,提升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結構、內容,感知樂句力度的強弱變換以及曲式風格的不同。
2、借助簡單而有節奏的念、唱和體態律動,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達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對自己進行簡單裝扮,以更好的表現作品內容,感受表演的樂趣。
4、培養幼兒獨立與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發幼兒對音樂情景劇的興趣。
活動準備:
音樂:"波斯集市"剪輯、有關背景圖4幅、化裝臉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動流程:
分段欣賞并用身體動作表現--整體表演--裝扮自己--匯報演出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出示小老鼠,問:
1、小朋友看,這是誰?(幼兒回答后,教師有節奏地朗誦我是一只小老鼠,快樂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長得什么樣子?(啟發幼兒說出尖尖的嘴巴長胡須,長呀長胡須。)聽說,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來逛逛,瞧,他們來了。聽,他們一邊走一邊還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時出示圖譜,老師有節奏地進行兒歌朗誦:我是一只小老鼠,快樂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長胡須,長呀長胡須,朗誦兒歌的聲音由輕到響。)
二、分段欣賞并表演:
(一)、欣賞表現第一段音樂。
1、提問:小老鼠在唱什么?
2、小老鼠唱的歌前后聲音有什么變化啊?(先輕后響,表現老鼠越走越近,越來越大的樣子,請幼兒用身體動作和聲音表現這種變化。)
3、小老鼠今天出來干嗎?這段音樂中,你能感覺小老鼠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教學反思:
音樂中的弱--強漸變的過渡通過兒歌的聲音漸變表現了出來,結合幼兒自己日常的生活經驗,幼兒容易感知距離遠近、聲音強弱和身體大小變化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幼兒的身體和有節奏的語言的幫助,可以進一步加強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現力。
幼兒園主題音樂案例
背景:
在組織孩子集體活動前,通過節奏的練習、音樂欣賞活動,讓孩子們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體會、欣賞到音樂的美感。我們都會采用一些方法,讓專注于課間游戲活動的孩子們安靜下來,從興奮中歸位,如:拍手、念兒歌、聽音樂、手指游戲等。靈活運用這幾種方法,效果很好,但時間久了,孩子們也會失去新鮮感,不靈驗。
案例描述及分析:
案例一:
一聽到"12345671"旋律的琴聲,幼兒開始搬動自己的小椅子。這樣的旋律響過三次后,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坐好了,唯獨陳澤宇小朋友還在后面玩積木。我叫道:"澤宇,搬小椅子坐好了!"澤宇在興致十足地搭積木,好像沒聽到老師在叫他。我皺起眉頭喊道:"澤宇,沒聽見老師在叫你啊?快點坐好"澤宇小朋友回頭看看老師,說:"聽見了!"但沒有收拾積木的意思,我見澤宇還在磨蹭,馬上走過去奪過澤宇手中的積木,厲聲的說:"沒有看見其他小朋友在等你嗎?快點給我回到位子上去!真沒有見過向你這樣的小朋友。"說完推了澤宇一把,澤宇小朋友只好乖乖地找小椅子坐好了。
分析:其案例一,幼兒在教師準備組織教育活動時,還在玩積木。教師對幼兒的這一違規行為進行兩次言語警告仍無濟于事,于是采用言語批評并動用非言語行為來干預。"真沒有見過向你這樣的小朋友"這句帶有點諷刺性的話語,會無意中刺傷幼兒的自尊心。教師的非言語行為使用不當,含有潛在的安全隱患,易造成幼兒的意外傷害。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4
設計理念:
閱讀是心靈的對話,是在文本、世界與人的心靈之間架設的一道橋梁。要想讓學生的閱讀“到心靈”,其主要途徑是憑借語言文字。本文的教學,我引領學生從題眼“可愛”入手,透過語言文字,通過想象、朗讀、表演等方式,感受大熊貓的珍奇、可愛,在學習活動中,尊重學生,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生字及所組詞語,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大熊貓貪吃好喝的習性,產生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3、通過感受大熊貓的可愛和珍奇,產生民族自豪感,進而懂得去關愛大熊貓,保護大熊貓。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在于要引導孩子圍繞題眼“可愛”,從課文中的具體描寫中體會熊貓的“可愛”,通過勾畫想象等方式進行感悟。
教材分析 :
兒童最喜歡動物,他們對動物最感興趣,憨態可掬的國寶大熊貓更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課文從大熊貓的外表談到它的貪吃,再談到它的好喝,抓住兒童的興趣指向,引領孩子滿懷向往地去探尋大熊貓王國里的趣事。文章用淺顯易懂、俏皮上口的語言將肥胖、慵懶、憨厚、可愛的大熊貓形象活脫脫地展示在讀者眼前,使孩子對它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為教師對學生進行保護動物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橋梁作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盡量通過閱讀去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通過想象等方式去感悟大熊貓的慵懶憨態與可愛。本課的重點在題眼“可愛”,要引導孩子從具體描寫中體會熊貓的“可愛”。要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教學方法 :
本文層次清楚,結構分明,中心突出。語言生動優美富有兒童情趣,易于理解。教學中適合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扶學導學第一、二自然段,放手讓學生自學品悟三、四自然段。同時把課后的幾個要求融會貫通于課堂教學中。
網絡中有關大熊貓的圖文資料相當豐富,教學中,宜課內外結合,文本與網絡信息結合。一方面鼓勵學生搜集相關資料理解文意、擴展視野。另一方面,教師課堂教學中,適時點擊相關資料或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1、猜猜是什么動物?
身穿黑白袍子,
足蹬黑色靴子,
戴副黑邊鏡子,
愛吃嫩綠竹子。
(猜一動物名)
2、出示大熊貓圖片,引入課題。
3、交流大熊貓相關資料。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運用學過的方法自學生字新詞,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3、提出初讀中想到的問題。
三、想象朗讀,感受熊貓動作的可愛。
(一)從“可愛“入手,整體感知。
打開書,自由地放聲讀2、3、4段,看你還從文中哪些地方讀懂 了它的可愛,在找到的地方標注上番號。
(二)體會熊貓“吃“得可愛。
1、學生交流熊貓吃箭竹的句子。
2、“熊貓究竟怎么吃的呢?”師引導學生將熊貓吃竹的動作打上記號并談體會。
3、(播放熊貓吃竹的錄像)。
師:從它吃的這一連串動作你感受到它吃得怎么樣,可以用個什么四字詞語來形容?(學生交流,同時師板書“動作”)。
吃得真香啊,誰能像它一樣津津有味地讀一讀。(抽生挑戰式賽讀,再分男女生讀)。
(三)想象朗讀熊貓喝水的姿態。
1、學生繼續交流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它的“可愛”。
2、學生默看課文第三段,邊看邊勾出總寫大熊貓喝水的句子。
3、抽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熊貓喝水有哪幾種姿態。
4、熊貓喝水的哪種姿態最可愛呢?選你喜歡的部分讀一讀,思考為什么喜歡?
5、學生交流
(1) 一邊喝水一邊看倒影的姿態。
(出示書上插圖),引導學生觀察,想想此時大熊貓心情怎樣,會 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
(2) 讓我們像大熊貓欣賞倒影一樣欣賞這段話,誰想試一試。
(3) 抽生讀,齊讀。
6、交流一邊喝水一邊聽泉聲的姿態。
7、交流刨水洼喝水的姿態。
(1) 說說為什么喜歡?
(2) 從哪些詞看出熊貓貪喝,動筆勾一勾。
(3) 這些詞勾勒出了一個什么樣的大熊貓?(師根據學生回答板 書:“遲緩有趣”)。
(4) 抽生學大熊貓的樣子在講臺上走一走。
(5) 指導朗讀,讀出它的遲緩、有趣。
(四)小組學習,感悟熊貓溫和的性情。
組織學生自讀,小組內談學習的收獲,再全班交流。(師根據學生交流板書“性情 溫和穩重”)。
(五)齊聲朗讀,贊美熊貓的可愛。
1、引導學生圍繞板書說說熊貓為什么逗人喜愛。 2、引導齊讀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3、師:同學們,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正是因為大熊貓是我們中國才特有的,因此它被稱為我們中國的國寶,正因為它的珍奇,因為它的可愛,我國把大熊貓作為國禮,贈送給了一些友好國家,帶去我們對朋友的祝福,對和平的向往,人們都親切地稱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屏幕出示這幾個字,學生齊說。)
4、此時,你對大熊貓產生了一種什么情感?讓我們滿懷深情地再次齊讀課題。
四、資料拓展,喚起保護熊貓的意識。
1、屏幕出示被我國送往國外的大熊貓快樂生活的圖片,學生觀看。
2、抽生說說看了照片后最大的感受。
3、抽生交流,由此讓學生產生保護熊貓,保護動物的意識。
4、引導學生完成小練筆:寫下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把你的心里話告訴給遠在國外的大熊貓。
板書設計:
可愛的大熊貓:
形象 逗人喜愛
動作 遲緩有趣
性情 溫和穩重
——和平友好的使者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健全。因為這節是講述活動,特別針對幼兒講述時語言拖沓、抓不住重點這一問題,我覺得讓幼兒學會按一定的語序結構來講述看到的內容的確很有必要,同時也可培養幼兒說的能力。因此,我選擇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欣賞動畫,理解動畫內容,嘗試按一定的語序結構講述動畫內容。
2、通過觀察,想象動畫中角色的心理,并愿意用語言加以描述。
3、能積極參與講述活動,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動畫片、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師: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看動畫片?想看嗎?
幼兒:想看
2、師:請小朋友安靜地看動畫片,找一找:里面有誰,有誰,還有誰?(鴨媽媽、小鴨、貓)
3、師點擊播放動畫,幼兒欣賞。
4、師提問,找一找:動畫里有誰?(幼兒回答出一個,教師就出示相應的圖片。)
幼兒:動畫里有小鴨子、貓和母鴨
師:哦,承博源看得真仔細,把動畫里的三個小動物都說出來了。她剛才說到母鴨,小朋友有沒有更好聽的話啊?
陳瀅:我覺得是鴨媽媽
師:好聽嗎?那我們就說鴨媽媽好嗎?
5、師:誰來連起來說一說,動畫里有誰?有誰?還有誰?(幼兒說,師指圖片)
幼兒:動畫里有鴨媽媽、鴨寶寶和貓
師:真好!說得真完整。
6、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7、幼兒齊說:動畫里有鴨媽媽、小鴨、貓
二、分段欣賞,引導講述。
(一)師:剛才動畫片里鴨媽媽、小鴨和貓之間發生了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再看一遍?那我們來看第一段。看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故事里有誰?在干什么?后來怎么樣了?
1、師點擊播放放動畫,邊提問:在什么地方?有誰?在干什么?后來怎么樣了?
2、師:誰來說一說,這一段講了一件什么事?其他小朋友做小評委,聽聽他有沒有把動畫片里放的講出來?(幼兒說出其中的情節和人物,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在什么地方?有誰?在干什么?后來……)
幼兒:鴨媽媽在河邊生了一個蛋,準備下河游泳,后來貓來偷蛋。
3、師:這位小朋友講得真棒!我們把掌聲送給他。趙老師聽到他講到了這件事情發生在什么地方?(出示池塘圖片),講到了故事里有誰?(鴨媽媽),講到了鴨媽媽在干什么?(鴨蛋),還講到了后來貓把蛋怎么樣了?對,偷走了。(貓)真不錯。
4、師:其他小朋友看著小圖片,也來試著講一講這一段故事,好嗎?好,開始吧。(幼兒講,師個別傾聽)
5、師:誰來講給大家聽?
幼兒:(邊說邊指圖)鴨媽媽在河邊生了一個蛋,準備下河游泳,后來貓來偷蛋。
師:恩,他講得真好,他講到了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有誰?在干什么?后來怎么樣?用一兩句話就把這段故事講出來了,讓人家一聽就明白,真了不起。
6、師:畫面上有一個動作:師示范偷蛋。你們有沒有看見?貓是怎么走過去的?怎么樣撥開草叢?抓了蛋轉身就跑?怎么樣跑的?有多快?
幼兒:貓輕輕地走到草叢后面,輕輕地撥開草,抓了蛋很快很快的跑。(幼兒邊說邊配動作)
7、師:我們一起再把這一段故事講一講,把貓偷蛋講得精彩一點。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買禮物”、“送禮物”的游戲活動,學習將物品按吃的、穿的、玩的分類。
2、在游戲中,繼續鞏固“1和許多”的概念。
3、培養幼兒觀察、歸類的能力,萌發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創設“商店”、“叮當貓家”兩個場景,圣誕樹兩棵,貨架、道具(“玩具”、“服裝”、“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叮當貓”的生日邀請卡,引發幼兒給“叮當貓”送禮物,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叮當貓”過生日,我們一起去商店買些禮物送給他,你們想買什么呢?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隨機滲透“吃”、“穿”、“玩”的定義。
二、游戲“買禮物”,初步理解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1、教師帶幼兒來到“自選商店”,觀察“食品區”、“玩具區”、“服裝區”,初步理解物品的分類。
2、幼兒自由購物,并互相說說:“我買了什么,有什么用”
3、教師以“看看小動物們都買了哪些禮物”的形式,幫助幼兒再次區分物品的用途。
4、隨機復習“1和許多”概念:每個小動物都買了一個禮物,合在一起是多少禮物(許多)。
三、游戲“送禮物”,學習將物品按類擺放。
1、教師啟發幼兒把禮物按吃的、穿的、玩的分別掛在樹上, 邊掛邊說:“叮當貓,我送你,祝你生日快樂。
2、出示幾籃的禮物,進一步引導幼兒將其他的禮物按吃的、穿的、玩的分類擺放。
四、幼兒的操作,大家圍著“生日樹”唱生日歌。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7
一、 教材。
本篇課文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大熊貓可愛的外形,小時侯和長大以后的生活習性,還介紹了大熊貓最愛吃竹葉。課文配有插圖,學生能通過讀課看插圖認識大熊貓,喜歡大熊貓。本節課為第一課時,主要一多讀課文為主,識字為主。
二、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新課標的教學模式,通過直觀教學,讓學生更直接了解大熊貓的特點,在指導學生多讀課文中喜愛大熊貓。指導學生自主識生字,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識字,掌握識字方法,通過‘‘開火車’’形式摘果子游戲鞏固識字,提高說話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熟讀課文,從課中了解大熊貓的特點,體會大熊貓的可愛。
2、認識文中13個生字,讀懂文中的一些詞語。
四、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觀察大熊貓描述大熊貓的樣子。
五、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直觀教學引入新課。
1、談話引出課題《大熊貓》
2、出示大熊貓娃娃,讓學生說出你看到大熊貓的樣子。
(二)初讀課文,認識大熊貓。
1、邊觀察大熊貓邊聽錄音,對比聽和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2、老師帶學生讀課文,注意輕聲字的朗讀。
3、學生齊度課文。
4、學生自由讀文,圈出生字。
六、指導識記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生字,學生自由拼讀,向老師或學生請教。
2、指名認讀生字,糾正讀音。
3、自主識記:述說你通過什么方法記住了那些字?
4、鞏固識字:開火車形式讀,做摘果子游戲。
七、指導朗讀,了解大熊貓的特點
1、分男、女生朗讀每一段。
2、了解大熊貓的樣子,活動情況,愛吃什么?
3、教師小結。
4、齊讀全文。
八、回歸課文,拓展延伸。
1、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一讀。
2、說說你還知道大熊貓的一些資料。
3、誰能看著大熊貓娃娃介紹它的樣子。
九、作業
1、熟讀課文,圈一圈你喜歡的詞句。
2、查找有關大熊貓的資料。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8
教學目標:
(一)細讀課文,感受作者對“動物”母愛的贊美和對動物生命的珍視之情。
(二)通過分析關鍵詞,把握關鍵情節,提高對敘事性作品的復述能力。
(三)品味運用大量的文言色彩濃重的詞匯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一)對“動物”母愛的贊美和對動物生命的珍視之情。
(二)對敘事性作品的復述能力。
教學難點:
文言色彩濃重的詞匯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媒體準備:
投影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預習要求:
(一)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詞注音、釋義。
(二)朗讀全文,體會字里行間所包含的感情。
(三)在自己感悟較深的地方,寫上評注。
(四)“閱讀練習探究”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示例
生命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它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復的。不管是人的生命,還是動物的生命,都是一樣。熱愛生命,關注生命,歌頌生命,珍視生命,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反思自己行為而發出的真誠呼喚。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著名現代散文家、學者梁實秋寫的《貓的故事》。
(二)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987),祖籍河北沙河,寄籍浙江杭縣,后落籍北京。1915年秋,入清華學校,開始清華八年的學習生活。1923年赴美,插入科羅拉多大學英文系四年級,1924年秋入哈佛大學研究院主修歐美文學。1926年回國后,先后任教于東南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校。1949年6月,抵達中國臺灣,長期執教于中國臺灣師范大學。
梁實秋從1927年開始以“秋郎”的筆名在上海《時事新報青光》副刊寫作雜感小品,直至1987年病逝絕筆,前后六十年,出版有散文集《罵人的藝術》、《雅舍小品》、《雅舍散文》等20余種。他的散文以理節情,化俗為雅,趣味醇正,蘊涵淡遠,熔性情、經驗、學識于一爐,集雅人、達士、學者散文為一體,卓然獨立,成為繼周作人之后閑適派散文大家。
(三)檢測預習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餑餑(bōb) 值更(gēng) 梆(bāng)子 萬籟(lài)俱寂
嗥(há) 如詬( gu)如詈(lì) 跳踉(liáng) 窗欞(líng)
鼐(nài) 殫(dān)智竭力 赫 (hè) 然 緩頰(iá)
膺 (īng) 懲 猱 (ná) 升 夤 (ín) 夜
2. 詞語解釋。
【如怨如訴】形容樂器聲、風聲等好象在埋怨或訴說。課文中用來形容貓的叫聲。
【一之已甚豈可再乎】(錯誤、干擾等)有一次就已經很過分了,怎么還可以有第二次呢?
【凌亂不堪】凌亂,不整齊,沒有秩序;不堪,用在消極意義的詞后面,表示程度深。
【貫通】(學術、思想等方面)全部透徹地了解。
【勢必】副詞,根據形勢推測必然會怎樣。
【奄(ǎn)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氣。引申為事物即將消亡或毀滅。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息,呼吸時進出的氣息。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
【開釋】釋放(被拘禁的人)。
【高枕而眠】把枕頭墊得高高的,無憂無慮地睡大覺。形容麻痹大意,盲目樂觀。也比喻思想上解除武裝,放松警惕。也作“高枕無憂”。
【光臨寒舍】謙敬之辭,用于稱他人到自己家里時。光臨,敬辭,稱賓客來到;寒舍,謙辭,稱自己的住所。
(四)學生交流評注,教師作出評價和示范。
(學情分析:對于七年級的學生,對學生的所寫的評價要求不能過高。)
教師示范:
(1)故事的結局是“一夜功夫”瘦貓把四只小貓叼離書房,“不知運到什么地方去了”。破窗入戶是母愛力量的驅使,“叼離書房”同樣是母愛力量的推動。母愛的天性使這只瘦貓表現出一種英勇頑強、無所畏懼的精神。
(2)瘦貓給“出生不久”、“眼睛還沒有睜開”的四只小貓喂奶,使作者聯想到“婦人生產”,視之為“喜事臨門”,頓時“原來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進而對這只瘦貓予以了由衷而高度的贊頌——“偉大的母愛實在是無以復加!”贊頌中點明了題旨。作品這種由“抑”到“揚”的情感描寫。
(五) 閱讀全篇,整體感知,集中注意力,在3分鐘內默讀完全文,然后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看誰遺漏的關鍵情節最少,保留的重要詞語最多。
(復述能力的培養是七年級四大能力培養目標之一。它的形成在于平常學習過程中的點滴積累,反復實踐。默讀形式是完成此能力的保證。此項活動的設計旨在訓練學生的原文復述的能力,為了使復述變得小型多樣,機動靈活,教師在教學過程可指導學生選取片段,或有重點的復述。如教師可要求學生用“首先、接著、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有條理的復述。這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也突出了說的訓練,促進學生把消極的詞匯變成自己的積極詞匯。)
學生復述,明確:(投影或板書。復述時應找出“我”對貓的感情變化過程的語句和詞語。)
“我”對貓的態度和情感變化過程:
——起初,感到“攪得一家不安”;(厭惡)
——接著“有些不耐煩”;
——終于“按捺不住”;(憎恨)
——再接著“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貓”并“為她緩頰”、“稍予膺懲”;(同情)
——過后“準備高枕而眠”,打了一個冷戰”并“決心用重典”;(痛恨)
——最后發現了四只小貓瞬時“一腔怒火消去”以至發出贊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贊揚)
——為貓的離去而懺悔。
關鍵情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貓”并“為她緩頰”、“稍予膺懲”;(同情)
——為貓的離去而懺悔。
作者對貓的態度變化,以及對貓的偉大母愛的贊揚,表現了作者對于動物生命珍視。
(五)布置作業
1. 熟讀三、四、五自然段。
2. 完成練習二第2小題。
第二課時
(一)細讀最后兩段
1. 后面的變化使讀者觸動。觸動讀者的是貓的母性還是“我”對此事的態度、感嘆?請具體談談。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明確:
在第一層面上,讀者和文中的“我”一樣,是被貓的母性所觸動的。
在第二層面上,“我”對此事的感悟是既深刻又動人的,這應當是更重要的觸動讀者之處。“天地之大德曰生”,這道理本該普及于一切有情。”也就是說,人世間的大功德、大恩大德就是對創造生命的敬重,對生命的珍惜、愛護、尊重,而且應該普及到一切有生命的人和動物、植物的身上。
最后,對不顧一切危險的偉大的母愛給予了禮贊。而母愛最感人、最重要、最實質的就是對弱小生命的保護,不顧一切的無私的守護。這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在母愛!所以,“我”被觸動了,我們讀者也被觸動了;而無論“我”和讀者,這個觸動都不僅僅在貓的母性,還應在那個關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2. 以前后桌5~6人為一組,交流所寫的結尾。與原文比較,說說哪一種寫法更好。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明確:
對于全文來說,原文結尾其價值至少有兩個方面:第一,增加了的思想深度。人對于動物的侵害,已經成習慣,即使覺悟了以后,往往永遠無法彌補已然的過失;第二,全文的風格是幽默的、輕松的,但是到了最后,卻不幽默了,不輕松了,而是來一筆沉重的懺悔。
從的情緒來看,這里是一筆抒情,和前面的幽默形成一種對比。有了這一筆,的情緒顯得更加深邃,結構顯得更加豐富。對于生命的珍惜是無聲的,情感的傷害是隱性的,有了錯誤是不可彌補的。缺乏文明修養的人對這樣的事情可能是沒有感覺的,只有高度文明、感覺十分細膩的人,對于生活真諦才有這樣精致的體驗。
(二)細讀課文,體會本文語言運用的特點
以課文第三自然段為例進行說明。
(學情預測:學生對各類都有一定的閱讀積累。但像本文這樣的,則需要他們進一步去感知和品味,去讀出其中的特點。)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本文在接近口語的白話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色彩很重的詞語。
教師示范:看廚師懲罰貓的惡作劇。
(1)廚師對于捉到的貓向來執法如山,不稍寬假。我看了貓的那副可憐相(按:指貓被吊著),直為她緩頰。結果是從輕發落予以開釋。但是,廚師堅持不能不稍予膺懲。即在貓身上原來的鐵絲上系一空罐頭,開啟街門放她一條生路。只見貓一溜煙似的唏哩嘩啦的拖著罐頭絕塵而去。像是新婚夫婦的汽車之離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頭的響聲愈大,貓受驚乃跑得更快,驚動了好幾條野狗在后面追趕,黃塵滾滾,一瞬間出了巷口往北而去。
劃線的詞語都是很莊重的書面、文言詞語,并具有司法意味,把這些詞語用在一只貓的身上顯得不倫不類。但是,一方面,通過這些詞語可以顯示出廚師在懲罰貓的過程中的姿態和神情。另一方面,這些詞語在適用對象上,語義上出現了錯位。使其用語上構成詼諧有趣(大詞小用),以此充分顯示了作者對于廚師所表現出來的姿態和神情的調侃。
(2)“像是新婚夫婦的汽車之離教堂去度蜜月”這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貓逃跑時的狼狽像,同時也寫出了貓逃跑的速度之快。新婚夫婦度蜜月與貓為了逃命而倉皇奔跑,本是完全矛盾的兩者,意境完全不同。但作者卻把兩者聯系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反差,以此更顯示了語言的幽默與詼諧。就為了貓給人帶來一點不便,號稱文明人的知識分子居然容忍這樣的事在眼前發生。從這一點來說,可以說是對人類的一種批判,然而又不是一般的嚴厲的批判,而是一種快樂的批判,是在會心而笑的過程完成的批判。這是幽默的特殊功能:即使是對你的批判,也能讓你笑著、舒舒服服地接受。這樣的幽默是一種文明的熏陶。
一般都可用適當的口語去代替,但這種洗煉和諧趣的表達效果就消失了。比如,改為“廚師對于捉到的貓,一向按他自己定的老規矩作出處理,一點余地都不留。”“終于半夜又摸到我家里”等等。
(三)當堂背誦第三自然段
(四)小結
梁實秋的《貓的故事》,以”貓的故事”和”我”感情變化為線索,敘述了貓為了她的四只小貓,不顧一切的冒著生命危險回來喂奶,表達作者對偉大母愛的贊頌和對動物生命的珍視。
(五)布置作業
1. 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附】板書設計
貓的故事 →作者感情變化→ 引發對生命的思考
(由憎恨到贊揚 ) (珍惜)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9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能跟著音樂的速度、力度表現老鼠跑來跑去、吃米和躲藏的動作。
2.在扮演老鼠的游戲中,感受游戲情境帶來的樂趣。
3.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知道貓和老鼠的關系,由配班老師扮演大貓。
材料準備:活動場地內擺放板凳、雨傘、糧食和《貓捉老鼠》音樂完整版及分段版,貓頭一個和老鼠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創造性模仿小老鼠。
1.故事導入,熟悉旋律。
師:今天天氣真不錯,一會媽媽帶著寶寶們一起做游戲好不好?噓!媽媽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前兩天,在一個很黑很黑的夜里,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睡著了(音樂由強到弱)媽媽我悄悄的走出洞去,想找點吃的。可是我怕被老貓發現,于是我走一走,看一看(老鼠跑的音樂)我發現了好多好吃的,于是我大口的吃,使勁的吃(吃東西的音樂)吃的好飽啊!突然(貓叫的音樂)貓來了,我趕緊躲起來,好險啊,差點被發現。
(通過故事導入,引發孩子的興趣,使幼兒能夠更集中精力的去參與活動)
2. 明確角色,提煉動作。
你們想要出去找好吃的嗎?可是那只老貓太厲害了,我們必須練好了本領才能出去,這樣吧,我們現在家練習一下(教師帶領幼兒練習)(通過教師示范,使幼兒了解游戲的基本玩法,整個活動不脫離故事)
二、游戲“貓捉老鼠”明確角色特點,根據音樂變化及時作出反應。
寶寶練的可真棒啊,這樣吧,為了保證你們的安全,媽媽要先出探探路,看看有沒有糧食,有沒有老貓。但是媽媽有個要求,你們要看看媽媽是怎么拿糧食的?老貓來了以后媽媽又是怎么躲起來的。所有寶寶都要把家看好,不許亂跑。(讓幼兒知道游戲規則)我先活動活動,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調動幼兒興趣)出發(連續的音樂)媽媽我回來了!我吃的好飽啊!你們想不想去吃?記住,如果看見貓來了,要快快躲起來,躲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只要別被老貓發現就行,當媽媽叫你們的時候你們必須馬上回來,不然媽媽會以為你們讓老貓吃掉了,會很傷心的,明白嗎?(反復強調游戲規則)先活動活動,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出發(播放整段連續的音樂)。媽媽想問寶寶們,剛才老貓來了,你們躲在哪里了?現在我們是吃的很飽了,但是我們還要儲存上一些糧食,媽媽已經很老了,背不動糧食了,所以這次你們要自己去偷糧食了,去了不要貪吃,直接拿上一袋糧食,然后躲起來,等到老貓走了,媽媽叫你們的時候,你們就要趕緊回家了,明白嗎?(活動提升,鍛煉幼兒獨立完成游戲)孩子們?準備,出發。
三、活動結束。
孩子們,你們太棒了,拿回來這么多糧食,我們趕緊把他們放到倉庫去吧(音樂),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貓捉老鼠》是一首充滿童趣、富有情景、節奏鮮明的兒童歌曲。我根據小班幼兒思維處于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穩定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表演法、游戲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復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提高對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貓捉老鼠》一共分為四段,除了歌詞有所變化外,其余的節奏和速度上沒有變化,而且整個歌曲特別的緊湊,速度也很快,作為一個小班游戲課,是比較難的。于是我大膽創新內容,在保證原有音樂元素不變的前提下,將音樂設計成了幾個分開段落,分別是老鼠跑、吃東西、還有貓來了三個段落,為了使音樂更生動,我在《貓來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劇中的一段貓叫,并且讓配班老師扮演老貓,使游戲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調到了幼兒的積極性,啟發了孩子的興趣。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10
活動目標:
認識1、2的點卡,知道1、2代表的物體數量。
活動準備:
貼絨卡片:一只貓、2只狗、2只雞以及其它數量為1、2的物體圖片若干及作業卡。
活動過程:
1、感知2以內物體的數量。出示動物卡片貓、狗、雞,讓幼兒說出貼絨板上有什么?每種動物有多少?指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并說出總數。
2、認識點卡,給實物或圖片匹配點卡。讓幼兒觀察貓,說出貓的總數,告訴幼兒一只貓可以用點卡“1”來表示,出示點卡“1”,告訴幼兒,像這種有點的卡片叫點卡。然后出示狗、雞的卡片,匹配點卡“2”,指導過程同上。
3、在數量為1、2的物體旁匹配點卡1、2。教師任意抽出一張圖卡,讓幼兒說出它的總數,并將點卡貼在旁邊,如出示1個蘋果卡片,幼兒貼上點卡1,出示2把椅子,讓幼兒貼上點卡2。問幼兒點卡1、2還可以表示什么?啟發幼兒說出許多數量是1和2的物體來。
4 、指導幼兒做練習。
(1) 讓幼兒指認數量為1、2的物體并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
(2) 給點卡1、2匹配相應的物體。
(3) 給數量為1、2的物體匹配相應的點卡。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探討。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11
【內容簡析】
《我是貓》是一篇精讀課文。它選自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長篇小說,這部小說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課文中,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筆觸,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描寫了一只貓偷吃年糕并發現三條真理的過程。課文分四部分,先寫“我”決定偷吃年糕并發現第一條真理,再寫“我”的牙齒被年糕粘住,不能動時發現了第二條真理,接著寫“我”為擺脫年糕使出種種伎倆,又發現第三條真理,最后寫“我”在人們的嘲笑中無奈而憤恨地演完一場丑劇。文章表現了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表達了作者郁積日久的不滿和憤恨,對弱者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繪的是主人一家正在嘲笑那只貓,每個人表情不一:男主人一臉兇氣,女主人指手畫腳,女傭人驚訝不已,孩子們哈哈大笑。而那只貓正無奈地在地上轉圈,旁邊還放著粘有年糕的碗。這個畫面生動再現了課文最后一段的內容,它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題起到輔助作用。
文章生動而幽默,深受讀者的喜愛。不論是惟妙惟肖地描述貓行為舉止的地方,還是貓發現的真理的地方,都讓人在忍俊不禁中產生聯想與思考。文章的表現手法與藝術特色值得學生感悟與體會。
【設計理念】
倡導自讀自悟,實現多邊對話與個性化閱讀。教師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對話交流的環境,使學生在閱讀討論中質疑、理解、感知、體驗,從中感受貓的有趣與辛酸,感受語言的生動與幽默。讓學生在笑聲中思索與頓悟,同時揣摩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9個生字,會寫16個生字,在理解生字詞的基礎上讀懂課文。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貓吃年糕過程中發生的一連串新奇而幽默的場景,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體會貓的有趣可愛,感受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貓的動作、心理去感知貓的有趣及“真理”的含義,從而體會作者對弱者的深切同情,對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的不滿和憤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起閱讀期待。
1.你們一定親眼見過各式各樣的貓或看到過不少寫貓的文章,對貓有一定的了解。誰愿意把你見過不同尋常的、十分新奇的貓請向大家介紹?
2.學生交流自己認識的貓。
3.你們說的這些貓,的確不是常見的貓。可是我現在給大家介紹一只貓,你們通過比較或許認為它不同一般。這是一只神通廣大,才高識廣,公正銳敏,能發現真理的神貓、奇貓、圣貓。但又是一只自作聰明,假冒圣賢,誤事吃苦的俗貓、蠢貓。這只貓就在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貓》里面。《我是貓》這部長篇小說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我是貓》選自這篇小說。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認識這只神奇的貓吧!
二、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字典、詞典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掌握的情況。
(1)認讀生字卡片,給生字組詞。注意“徘徊”“遺憾”的讀音。
(2)出示新詞,檢查認讀。
(3)了解新詞的意思。
3.自讀課文,了解內容。
4.全班交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見《教參》)
三、熟讀課文,理清段落。
學生按課后提示理清思路,有兩種方法。
1.貓吃年糕的經過與貓的感受。見年糕——吃年糕——拔年糕——被嘲笑。
2.貓在吃年糕過程中發現的真理。發現第一條真理、發現第二條真理、發現第三條真理、發現人的冷漠。
四、書寫生字。
1.引導讀帖。
注意字的筆畫形狀與位置,努力把字寫得勻稱、端正、美觀、靈動、有變化。
“糕”有九個點,點的位置、大小、方向、形狀很重要,注意擺放。
“讒”“瞧”“撼”“枉”“鉗”“掀”這些左右結構的字,它們左右兩邊的高低、寬窄不同,起筆、運筆時要注意。
“毽”字左邊的“毛”的第四筆“豎彎鉤”要包住“建”字。
2.個人書寫練習。
3.全班展示、評議、欣賞。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優美詞語。
3.收集有關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交流、介紹收集的有關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資料。
2.說說這篇課文讀后給你的感受或疑問。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這幾種感受:文章很精彩,很喜歡讀;貓可笑有趣;不可思議,貓不可能發現真理;貓發現的是不是真理;文章語言幽默,寫法很獨特;貓拔年糕的描寫很具體形象;不知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只貓;到底有沒有這樣的貓……
3.帶著自己的問題,深入學習課文。
二、深入學習課文,探究貓發現的真理。
1.速讀課文,找出貓發現的真理。
2.探究第一條真理。
(1)出示
難得的機緣,會使所有的動物敢于干出他們并非情愿的事來。
(2)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①“機緣”什么意思?在課文中指什么?難得的機緣指什么?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教師啟發與等待學生在課文中不斷的發現,最終理解到:“難得的機緣”指遇到年糕,這年糕早晨見過,還沒吃過,是一年才遇一次的、又恰巧是主人沒吃完、而被貓無意中發現的。此時又沒有人來。這好機會與緣分,是難得的。
②“所有的動物”包括誰?
(這里包括貓在內的動物以及人。)
③“并非情愿”什么意思?結合上下文思考貓是否不情愿?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從這個詞語中你看出這是怎樣的貓?請你用一個詞形容貓。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學生說的有道理即可。如:貓有點虛偽,它對年糕虎視眈眈、認為沒人看見是機緣、心里催促自己快吃等詞語都表示它想吃,可又說自己并非情愿偷吃,所以說有點虛偽。)
④讀第二自然段,還可以加上動作演示,想象貓見到年糕時的動作,體會貓的心情。
⑤歸納這句話的意思。
所有的動物都會在難得的機緣面前,大膽去嘗試,去實踐。
(3)讀描寫貓的心理的句子,在什么情況下發現這條真理的?
(4)對貓猶豫不決。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12
【教學目的】
通過圖片的觀察,認識熊貓的主要特征和特點。
【教學要點】
學習用點的堆積方法來表現畫面背景。
【教學材料】
白紙、黑色馬克筆、水彩筆、熊貓的圖片、小木珠。
【教學過程】
1、欣賞與討論:
①猜謎激趣導入:“說貓不是貓,眼被黑圈包,愛吃嫩竹葉,是咱中國寶。猜一動物”
②觀察圖片(掌握熊貓的`特點和特征)
2、對比與聯想:展示熊貓圖片,學習表現大小對比及遮擋關系的認識。
3、作畫提示:
①貼畫主體物時居中進行重點表現。
②背景用點的堆積畫滿,畫的四邊用小木珠粘貼,以豐富畫面效果。
4、作業評賞:
本課畫面表現了兒童畫熊貓的形與色以及背景的關系,處理的很大膽和富有想象力,并且用擬人的方式畫出具有人類特點的有趣畫面。
有關貓教案范文合集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其中13個;正確讀寫“任憑、無憂無慮、閉息凝視、溫柔可親、豐富多腔、變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氣勃勃”等詞語,語文教案-貓。
2、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掌握課文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題:貓(齊讀) 板書設計:貓
(二)學習新知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一類生字要求會寫),理解字義。
(1)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2)課堂反饋自學情況。
①指名讀生字:媒體演示13個生字。
②正音:辟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運用媒體解決:
A.出示“和”字,讓學生讀出它的字音,同時點擊畫面出示相應的拼音;
B.讓學生用“和”字的不同讀音組詞。
④分析字形結構,記憶生字。
⑤理解詞語:(可用查字典法、知字義解詞義的方法)
任憑:不論,無論。
無憂無慮:沒有憂愁和擔心。
閉息凝視:有意識地暫時抑制呼吸,聚精會神地看。
生氣勃勃:形容富有朝氣,充滿活力。
2、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初步感知課文。
思考: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讀完課文,先標序號,再用一句話說一說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留給你的印象。(只要與課文內容有關均可。)
板書設計: 古怪 淘氣 可愛
(2)再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思考:課文中哪幾自然段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哪兒又寫了貓的淘氣?并分別用曲線畫出概括介紹的句子。
1——3自然段:貓的性格古怪。(成年的貓)
4自然段:滿月的小貓咪淘氣可愛。
思考:成年的貓和滿月的小貓咪既有不同的特點,又有相同之處,請你從概括介紹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兩句話分別是:“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從兩句話中,我們可以分別知道成年的貓性格古怪,滿月的小貓咪淘氣的不同特點,從“更可愛”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認為成年貓和滿月的小貓咪的共同之處是它們都可愛。(教師根據學生發言修改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小結:老舍先生用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著對貓的喜愛之情。下節課我們再深入學習。
3、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讀懂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讀懂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兩種貓有什么不同特點,又有什么相同之處?
板書設計:同上節課板書設計
(二)學習新知
1、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這一段是從哪幾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可以畫一畫,可以作批注,還可以讀一讀,再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
第一自然段:從性情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寫了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
板書設計:老實——貪玩——盡職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學生分析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第一自然段時,要讀出作者行文時的多重轉折、回環婉轉的語氣。并結合課文理解“無憂無慮、閉息凝視”等詞語。
(3)總結學法:
A.默讀思考從哪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
B.勾畫、批注、朗讀理解課文;
C.說一說具體表現。
2、學習第2、3自然段。
(1)運用剛才總結的學習方法,學習第2、3自然段。理解詞語:溫柔可親、豐富多腔、變化多端等。(先自學,再小組交流,最后匯報)
第二自然段:從脾氣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主要寫了貓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也不出。
板書設計:溫柔—一固執(根據課文內容總結出來的)
第三自然段:從貓的膽量方面寫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寫了貓什么時候都害怕,有時又非常勇敢。
板書設計:害怕——勇敢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總結第一部分。思考:為什么說貓的老實、貪玩、盡職,溫柔、固執,害怕和勇敢這些表現,構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收集的語文教案貓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