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教案(通用2篇)
冰天雪地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品味語言,理解本詩語言中的寓意,并能說出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
【過程與方法】
培養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反復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認識魯迅先生的戰斗精神,學習他百折不撓的反抗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體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內涵。
【難點】
品讀語言,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展示雪的圖片,以及播放大雪紛飛的視頻,并順勢導入新課《雪》。(教師板書課題。)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魯迅及寫作背景。
2.教師配樂感情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用文中的語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國的雪的特點。(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北國的雪“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蓬勃地奮飛”。)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8分鐘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作者是如何表示江南雪景滋潤美艷特質的?
2.落雪使冬天無味的百草園顯現出兩樣,雪地捕鳥的描寫生動傳神。而本文寫雪羅漢,更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形象,那么其中蘊蓄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作者筆下的朔方的雪則是另一番景象,那么它有著怎樣的個性精神?作者贊頌的“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4.文章在江南與北方雪景的對比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銜接兩者之間嵌入一個“但是”的意味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請同學閱讀選自柯藍的《朝霞短笛》中的散文詩《雪》,試比較在寫法上與課文有什么相同之處。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試著寫一篇與雪有關的小短文。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雪》是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詩。本文通過對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壯美的細致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北方的雪的喜愛之情,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體現了作者敢于直面慘淡人生、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
我認為語文教學的本真應該是語言教學,只有基于語言品味的領悟才是最真切最能自然內化的,只有從文字上站起來的魯迅才是更有生命力的。于是又確定了本課從品味語言到體驗情感再到感悟精神的縱向深入的思路。整個教學設計則定位在讓學生逐步把握“文章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的文本探究上,使學生能在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的理解轉換過程中領悟文章內涵。其中通過對一些修辭、字詞的品味把握雪的特征是本節課的重點,對情感的體驗和對精神的感悟都要以此為基點。
冰天雪地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體驗,豐富關于冬天的經驗。
2、學習和大聲朗誦兒歌。
3、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知道冬天的特征
難點:
認識四季的變化
活動準備
1、剪紙:雪花
2、教學掛圖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雪花剪紙,導入冬天的話題。
問小朋友這是什么?我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會見到雪花?
小結:在冬天,我們這里就會下雪
3、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討論冬天。
圖片上有什么?冬天的時候我們穿的衣服有什么變化?冬天在外面是什么感覺?
小結:圖片上到處都白白的,天空中在下雪。冬天的時候在外面會很冷,人們要穿很多的衣服,戴圍巾、手套。
3、新授兒歌《冬天到》。
完整朗讀兒歌,然后帶領幼兒學習兒歌3—5遍。
4、討論冬天怎樣保持健康的身體。
引導幼兒討論冬天怎樣做一個健康的好寶寶。
問小朋友:冬天我們要怎么保護自己?要怎樣做一個健康的好寶寶?
小結: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出門要戴圍巾和手套,要多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