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自信之歌》說課稿(精選3篇)
《唱響自信之歌》說課稿 篇1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初一思想政治《唱響自信之歌》說課稿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初一思想政治(下冊)第十一課第二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談了愛國情操的表現。這實際上是在一個重要方面闡述了中華民族寶貴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努力的方向、追趕的目標。這一框為最后一框講述為什么“愛國情操一向備受推崇”以及為什么要“立志培養愛國情操”奠定了思想認識基礎。
2、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讓學生知道愛國情操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愛國情操筑成了中華民族寶貴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感。(2)能力目標:讓學生學會用愛國情操的多種表現來認識自己在愛國情操方面的狀況和存在的差距。
3、教學重點和難點:(1)“愛國情操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是本框的重點,這是因為講好這個問題,會使學生心理受到震撼,產生向愛國志士學習的強烈愿望,從而會使學生向培養愛國情操的目標不斷去追求。同時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有個較深刻的了解。再次為講述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民族情感奠定了基礎。(2)難點是“愛國情操是一種世界性的情感”。因為這個問題,不但要從我國角度來理解,而且要從世界角度來理解,而初一學生對世界上其他國家了解較少,所以教學上有一定難度。
4、教材的處理:由于學生對全國的事例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而對待教學重點我采取理論和事實結合,做到講理論用事實、事例來說明,講事實、事例要從中引伸出所要說的理論。理論通俗,事實生動,而且詳略結合,對教學難點在理論上不一定多講,而是多舉些外國事例來說明。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我把教材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愛國情操是一種世界性的情感;第二部分,愛國情操的表現是多方面的;第三部分,愛國情操的種種表現筑成了中華民族寶貴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感。
二、說教學方法
教學是門藝術,既需要規范性,更需要創造和有所實踐,針對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啟發式教學法、創造性思維培養法、當堂訓練法、演講法。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通過對事例、材料的分析,歸納出有關的觀點和原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綜合能力,同時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針對本課特點,我指導學生用以下學法:分析歸納法、討論法、知識遷移法。這樣有利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本框的教學程序安排如下:
1、導入新課:歌曲《祖國,慈樣的母親》,并提出問題:這首歌曲表達了什么情感?
2、講授新課:(1)學生回答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指出這種愛國情操不僅中國人有,而且外國人也有,這是一種世界性的情感。引入第一部分知識。
(2)舉例說明:波蘭作曲家肖邦的例子,同時讓學生看投影一:“朝鮮半島曾被日本殖民奴役了30多年,朝鮮人甚至被剝奪了使用自己民族語言的權利,每年3月是日本侵朝的月份,8月是日本投降的月份,這兩月正是日本的假期,拒絕日本客人給韓國的客運旅游賓館業帶來很大的損失,但韓國人全然不顧。沒人號召,更沒人命令,無論國營私營,全國一致行動,這一點令人欽佩。”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材料體現了韓國人怎樣的世界性情感?
(3)過渡后轉入第二部分內容:“愛國情操的表現”。對本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處理的:對表現一即"對祖國、家鄉的熱愛和深切的眷戀"我是讓學生回答、舉例和聽歌曲《我的中國心》來完成的。表現二即“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強烈企望”是通過分析,再讓學生舉些歷史事例和朗誦《我只有一顆心》。表現三“對祖國的繁榮昌盛抱有堅定信念”,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結合當前實際談該怎么辦。表現四“對祖國的尊嚴要時刻捍衛”,是結合時事美軍用偵察機入侵我領空的事件來分析。表現五簡單分析。這一部分重點既有老師的分析、講,又有學生的思考、說,做到事實與理論的結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4)通過前面的分析,自然地過渡到第三部分,用歸納法。
3、目標檢測:出示投影二
國慶前夕,應邀趙京參加新中國成立50周年慶典觀禮的旅荷福建同鄉會會長陳仕錦抽空回到福州,記者訪問他,他激動地說:“能與12億中國人民共同迎接新中國50華誕的神圣時刻,這份喜悅難以表達。我多盼望中國臺灣能早日回到祖國懷抱。記得小時候學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我愛北京天安門》。幾十年過去了,雖旅居海外,但對天安門的感情與日俱增。”據了解,陳先生曾先后捐資200多萬在家鄉興辦學校,他還在荷蘭興辦當地惟一的中文學校,經常到學校向學生介紹改革開放建設的輝煌成就以及家鄉
繁榮昌盛的景象,使華人兒童更加熱愛祖國。
根據材料回答:陳仕錦的言行說明了什么?表現在哪些方面?
《唱響自信之歌》說課稿 篇2
唱響自信之歌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課<揚起自信的風帆>的第三框題《唱響自信之歌》。
一、說教材:
本框題選自七下教材的第一單元。本單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學期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本單元是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同時,本單元的學習,也為后幾個單元的學習做了鋪墊。只有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唱響自信之歌》一框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揚起自信的風帆》中的第三框,本框是本課的總結 ,是本課的落腳點。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教給學生培養自信的幾種方法,這無論是在全冊書還是在整個第二課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當代的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正直青春期的學生自身認識水平的限制,導致很多學生在自我認識上出現偏差,出現不同程度的自負和自卑的心態,因此幫助學生樹立真正的自信顯得尤為的迫切和急需。
二、說目標:
結合七年級學生心理特點,依據課程標準“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里的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和自尊自強里的養成自信的生活態度,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掌握樹立和增強自信的方法。
能力目標: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對自己作客觀的評價;能運用正確的方法,增強自信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的自信的生活態度,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增強自信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說重點和難點:
重點:樹立自信的方法。
難點:理解個人自信與民族自信的關系,將個人自信上升為民族自信。
四、說設計思路:
這節課我的綜合設計思路是通過”改變我心”、”優點記錄”、”大話成功”、”自信中國”這四個層層遞進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和體驗,并產生踐行的愿望,來達到感受自信、建立自信、增強自信、提升自信的目的。
教學流程圖
導課
發現自己的長處
樹立自信的方法 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學重點
增強信心與實力
做自信的中國人——教學難點
小結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基本環節是這樣的:改變我心——感受自信
優點記錄——建立自信
大話成功——增強自信
自信中國——提升自信
具體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改變我心——感受自信
以春晚盲人歌手楊光的一首歌曲視頻,導入本課的主題《唱響自信之歌》。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楊光的身世背景和成長經歷,看到他正是因為發揮了歌唱的天分才樹立自信,走向成功的引領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感受到其實有很多事,不是我們無法做到,而是在于我們要不要去做,當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的時候,會發現一切皆有可能,自信會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要始終唱響自信之歌。
如何唱響自信之歌呢?也就是培養自信的方法有哪些呢?我是通過第二個活動“優點記錄”和第三個活動“大話成功”來解決本課的這一重點問題的。
(二)優點記錄——建立自信
這個環節是通過兩個角度來完成的。
其一:發現自己的長處
為了完成這一個教學目的,我采用以下兩個步驟
1、介紹一些因找到自己的長處而獲得成功的事例
(1)國際物理學大師楊振寧博士年輕時去攻讀物理實驗,但是他自己
都說:我動手能力差,好多事情不會弄。別人都說,“哪里有爆炸聲,哪里就有楊振寧”。后來在導師泰勒先生的指導下,他改學理論物理,發揮了他善于理論研究的特長,終于發現宇宙不守衡定律而獲諾貝爾獎。
(2)著名數學家陳景潤,語言表達能力差,教書吃力,不合格。但他發現自己長于科研,于是增添了自信心,致力于數學的研究,后來終于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設計意圖:名人的成長經歷可以鼓勵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給予他們積極的心理暗示,在對自我正確把握的基礎上樹立自信。
而發現自己的長處,正是自信的基礎。
2、活動:潛能引爆
第一步:我來引爆他(她)
要求:全班分為兩大陣營,雙方各推選一人上臺接受引爆。雙方都需集中火力,轟炸他們的優點、特長。每隊準備30秒。符合實際并且火力強的陣營獲勝。
第二步:你被引爆了嗎
請說一說此刻你心中的感受。
設計意圖: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思品課應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優點大引爆的活動就是對課堂的延伸。同時,比賽的活動形式,增加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活躍了課堂氣氛,掀起本堂課的一個小高潮。第二步的設置之所以要求談感受,是為了進一步印證他們的優點,激勵他們永葆自信。
其二:看到自己的進步
這部分的學習我是采用活動的方式完成的:每個人找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點滴進步,在小組或在全班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活動內容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基礎,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事情無論大小,只要體現一種進步,一種成長,就是學生自信的理由,通過此活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教給他們樹立自信的好方法。設計這個活動,主要是為了通過學生對進步的回憶,進一步增強自信心,使他們相信,有這次進步,就會有下次進步,還會有人生中的許多次進步。
(三)大話成功,增強自信
活動:由廣告詞猜猜品牌名稱
包括:我們領先,他人仿效。(理光復印機)
使不可能變為可能。(佳能打印機)
沒有不做的小生意,沒有解決不了的大問題。(ibm公司)
就是這樣自信!(飄柔洗發水);
最后出示李寧品牌的標識 ,請學生猜其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
然后,介紹李寧從106塊金牌冠軍到16億身價的歷程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告訴學生: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膽地嘗試,接受挑戰。體壇巨將過去的成功經歷就是他對挑戰充滿信心的支點,信心,是人生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活動內容以學生熟悉的公眾人物為基礎,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
以上兩個流程環節完成的是教材上提供的兩三種培養自信的方法:看到進步、發現長處和增強信心與實力。我認為培養自信的方法不只這三個,因此我引領同學們對教材進行大膽的補充,讓他們暢所欲言,說出培養自信還有哪些方法。然后,在此基礎上,我再進行歸納總結,以擬人化的圖片制作短片“信心背囊”送給同學們,并希望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利用和充實自己的信心背囊,使我們的自信之歌唱的更加嘹亮。
(四)自信中國——提升自信
自信之歌,回蕩在個人成長的努力之中,更應該回蕩在民族振興的奮斗之中,只有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我們的自信才有堅如磐石的根基,才更有意義和價值。那么,如何將個人自信上升為民族自信呢?我是通過“自信中國”這一活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的,這個活動分兩步進行:
1. 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寧”——這是李寧人不懈追求的目標。提問,這體現一種怎樣的民族感情?
設計意圖:由剛才李寧品牌的介紹順勢談到李寧人的目標,承上啟下,結合李寧品牌的目標,將個人的成功上升到民族自尊心。自然過渡到對學生道德修養上的要求,指導學生自覺地將個人的自信上升為民族的自信,把 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
2.活動:中華風采知多少接力賽
活動的要求(多媒體):(1)共分四個小組,兩分鐘準備時間(2)各組以接力的形式說出展現中國風采的事例,各組間接力間隔時間不得超過5秒,內容不得重復,每位同學只有一次回答機會,抽簽決定起始組(3)找一名同學作為記錄人,記錄接力賽結果
設計意圖:采用競賽的形式可以極大地增強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在同學們積極競賽,紛紛介紹自己所了解的展現中國風采的事例的時候,整堂課達到高潮。同時,同學們的回答互為補充,是每位同學都能更多地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勤勞智慧的人民以及舉世矚目的成就,找到作為中國日呢的自信。
最后,對全篇的知識點進行小結,列出本課知識結構圖,讓學生對課文知識有個清晰的概念。
設計意圖:在信息容量大的課堂上,小結的結構圖能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
結束本課我利用的是零點樂隊的《相信自己》flash短片。在短片中,我再次選用了能展現中華風采,激發中國人自信的圖片,目的是通過觸動心靈的歌曲,振奮人心的畫面,使同學們從內心再次體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信,從而達到個人自信和民族自信的融合。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設計思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唱響自信之歌》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框題選自七下教材的第一單元。本單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學期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本單元是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同時,本單元的學習,也為后幾個單元的學習做了鋪墊。只有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唱響自信之歌》一框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揚起自信的風帆》中的第三框,本框是本課的總結 ,是本課的落腳點。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教給學生培養自信的幾種方法,這無論是在全冊書還是在整個第二課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當代的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正直青春期的學生自身認識水平的限制,導致很多學生在自我認識上出現偏差,出現不同程度的自負和自卑的心態,因此幫助學生樹立真正的自信顯得尤為的迫切和急需。
二、說目標:
結合七年級學生心理特點,依據課程標準“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里的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和自尊自強里的養成自信的生活態度,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掌握樹立和增強自信的方法。
能力目標: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對自己作客觀的評價;能運用正確的方法,增強自信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的自信的生活態度,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增強自信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說重點和難點:
重點:樹立自信的方法。
難點:理解個人自信與民族自信的關系,將個人自信上升為民族自信。
四、說設計思路:
這節課我的綜合設計思路是通過”改變我心”、”優點記錄”、”大話成功”、”自信中國”這四個層層遞進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和體驗,并產生踐行的愿望,來達到感受自信、建立自信、增強自信、提升自信的目的。
教學流程圖
導課
發現自己的長處
樹立自信的方法 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學重點
增強信心與實力
做自信的中國人——教學難點
小結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基本環節是這樣的:改變我心——感受自信
優點記錄——建立自信
大話成功——增強自信
自信中國——提升自信
具體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改變我心——感受自信
以春晚盲人歌手楊光的一首歌曲視頻,導入本課的主題《唱響自信之歌》。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楊光的身世背景和成長經歷,看到他正是因為發揮了歌唱的天分才樹立自信,走向成功的引領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感受到其實有很多事,不是我們無法做到,而是在于我們要不要去做,當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的時候,會發現一切皆有可能,自信會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要始終唱響自信之歌。
如何唱響自信之歌呢?也就是培養自信的方法有哪些呢?我是通過第二個活動“優點記錄”和第三個活動“大話成功”來解決本課的這一重點問題的。
(二)優點記錄——建立自信
這個環節是通過兩個角度來完成的。
其一:發現自己的長處
為了完成這一個教學目的,我采用以下兩個步驟
1、介紹一些因找到自己的長處而獲得成功的事例
(1)國際物理學大師楊振寧博士年輕時去攻讀物理實驗,但是他自己
都說:我動手能力差,好多事情不會弄。別人都說,“哪里有爆炸聲,哪里就有楊振寧”。后來在導師泰勒先生的指導下,他改學理論物理,發揮了他善于理論研究的特長,終于發現宇宙不守衡定律而獲諾貝爾獎。
(2)著名數學家陳景潤,語言表達能力差,教書吃力,不合格。但他發現自己長于科研,于是增添了自信心,致力于數學的研究,后來終于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設計意圖:名人的成長經歷可以鼓勵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給予他們積極的心理暗示,在對自我正確把握的基礎上樹立自信。
而發現自己的長處,正是自信的基礎。
2、活動:潛能引爆
第一步:我來引爆他(她)
要求:全班分為兩大陣營,雙方各推選一人上臺接受引爆。雙方都需集中火力,轟炸他們的優點、特長。每隊準備30秒。符合實際并且火力強的陣營獲勝。
第二步:你被引爆了嗎
請說一說此刻你心中的感受。
設計意圖: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思品課應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優點大引爆的活動就是對課堂的延伸。同時,比賽的活動形式,增加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活躍了課堂氣氛,掀起本堂課的一個小高潮。第二步的設置之所以要求談感受,是為了進一步印證他們的優點,激勵他們永葆自信。
其二:看到自己的進步
這部分的學習我是采用活動的方式完成的:每個人找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點滴進步,在小組或在全班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活動內容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基礎,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事情無論大小,只要體現一種進步,一種成長,就是學生自信的理由,通過此活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教給他們樹立自信的好方法。設計這個活動,主要是為了通過學生對進步的回憶,進一步增強自信心,使他們相信,有這次進步,就會有下次進步,還會有人生中的許多次進步。
(三)大話成功,增強自信
活動:由廣告詞猜猜品牌名稱
包括:我們領先,他人仿效。(理光復印機)
使不可能變為可能。(佳能打印機)
沒有不做的小生意,沒有解決不了的大問題。(ibm公司)
就是這樣自信!(飄柔洗發水);
最后出示李寧品牌的標識 ,請學生猜其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
然后,介紹李寧從106塊金牌冠軍到16億身價的歷程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告訴學生: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膽地嘗試,接受挑戰。體壇巨將過去的成功經歷就是他對挑戰充滿信心的支點,信心,是人生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活動內容以學生熟悉的公眾人物為基礎,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
以上兩個流程環節完成的是教材上提供的兩三種培養自信的方法:看到進步、發現長處和增強信心與實力。我認為培養自信的方法不只這三個,因此我引領同學們對教材進行大膽的補充,讓他們暢所欲言,說出培養自信還有哪些方法。然后,在此基礎上,我再進行歸納總結,以擬人化的圖片制作短片“信心背囊”送給同學們,并希望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利用和充實自己的信心背囊,使我們的自信之歌唱的更加嘹亮。
(四)自信中國——提升自信
自信之歌,回蕩在個人成長的努力之中,更應該回蕩在民族振興的奮斗之中,只有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我們的自信才有堅如磐石的根基,才更有意義和價值。那么,如何將個人自信上升為民族自信呢?我是通過“自信中國”這一活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的,這個活動分兩步進行:
1. 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寧”——這是李寧人不懈追求的目標。提問,這體現一種怎樣的民族感情?
設計意圖:由剛才李寧品牌的介紹順勢談到李寧人的目標,承上啟下,結合李寧品牌的目標,將個人的成功上升到民族自尊心。自然過渡到對學生道德修養上的要求,指導學生自覺地將個人的自信上升為民族的自信,把 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
2.活動:中華風采知多少接力賽
活動的要求(多媒體):(1)共分四個小組,兩分鐘準備時間(2)各組以接力的形式說出展現中國風采的事例,各組間接力間隔時間不得超過5秒,內容不得重復,每位同學只有一次回答機會,抽簽決定起始組(3)找一名同學作為記錄人,記錄接力賽結果
設計意圖:采用競賽的形式可以極大地增強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在同學們積極競賽,紛紛介紹自己所了解的展現中國風采的事例的時候,整堂課達到高潮。同時,同學們的回答互為補充,是每位同學都能更多地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勤勞智慧的人民以及舉世矚目的成就,找到作為中國日呢的自信。
最后,對全篇的知識點進行小結,列出本課知識結構圖,讓學生對課文知識有個清晰的概念。
設計意圖:在信息容量大的課堂上,小結的結構圖能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
結束本課我利用的是零點樂隊的《相信自己》flash短片。在短片中,我再次選用了能展現中華風采,激發中國人自信的圖片,目的是通過觸動心靈的歌曲,振奮人心的畫面,使同學們從內心再次體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信,從而達到個人自信和民族自信的融合。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設計思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