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個和諧的世界
我的母校——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學,一直堅持開展“和諧教育”。校長卓力是個有心人,他一直至力于建設整體和諧的校園環境,他提出校園雖小,但“小場地要做大文章”,“要校園處處都會說話”。你看,校園里處處是親切的“提醒”:花草、果樹對你說“你要對我好,我就沖你笑。”水龍頭對你說“關緊我,別讓我流淚。”廁所對你說“我干凈你也高興”,“來時匆匆,去時沖沖。”游樂場對你說“小心對待我,愁少歡樂多。”樓道對你說“你愛清潔,說明你講文明。”想象得出,在這樣的校園里學習的孩子是多么幸福、歡樂!一次作為家賓,參加了中央電視臺《交流》節目,擔任“專家電評”的角色。節目的話題是:從李玲玉的家庭教育看中外家庭教育的異同。
演播廳里,坐滿了北京廣播學院的大學生。大家熟悉的青年歌唱家李玲玉坐在主席上。幾年前,李玲玉嫁給了一個加拿大人,生了個兒子。
主持人問她:“這幾年來沒有見你在舞臺上路面,你在做什么?”“相夫教子。” 李玲玉脫口而出。“在教育孩子問題上,你和你的‘洋先生’杰瑞有過矛盾嗎?”“矛盾很大。在該不該打孩子的問題上的矛盾尤其大。”
“你打過孩子嗎?”主持人問李玲玉。
“打過。” 李玲玉坦白的說:“兒子3歲就有小脾氣,很倔。有一次,在我父母家,全家人吃飯時,兒子用上海話罵我‘傻瓜’,我媽竟一邊笑著說:‘孩子會罵人了!’我很生氣,就使勁用筷子抽孩子的臉,我媽急了,沖我喊:‘有你這么教孩子的嗎?’我不服氣,心想,小時候,你不是也大過我嗎!杰瑞也說我不對。我更生氣了,大喊著:“我教育孩子是,你們誰也不許管!’我把孩子拖到浴室狠狠地教訓了他。孩子驚呆了,瞪大了眼看著……我心里好疼。”
事后,杰瑞找到李玲玉談心。對她說:“如果今天的事發生在加拿大,你的孩子完全可以撥打911求助,兒子就要被政府收養了,你就沒有當他母親的權利了!”“那你來管!” 李玲玉沒好氣的說。杰瑞真的“上場”了,他擔負起帶孩子的責任。
李玲玉外出一段時間回來,發現兒子變了。她說:“兒子能主動用英語和別人交流,有了錯誤,會主動說:‘Sorry’,會用商量的口氣和我說話,比如:‘你能帶我出去玩嗎?’”杰瑞不在家的時候,兒子很想他。
“我很詫異,仔細觀察杰瑞,發現他和兒子像朋友一樣,裝豬、扮狗,滾爬到一塊兒。我也開始學著和他一樣和孩子一起玩。有時我錯了,兒子會認真的對我說,你說聲‘對不起’才能救命!”
和諧,建立在平等的基石上。“和孩子一起玩”,這就是和諧。兒童一降生就有在巨大的潛能。這種潛能的開發,不是靠說教、打罵,而是靠“和成人一起玩”。對兒童來說,“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是父母對他最高的褒獎。我曾去張家口市一所小學和同學交流,一個男孩告訴我:“我爸爸最愛看的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每次考試考壞了,他就把我狠狠揍一頓,然后嚴肅的說:”記住,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在這種惡劣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往往厭惡學習,計較得失,很難與他人友好相處。
兒童教育家蒙臺陵利經過實驗發現:“成年人有時會表現出毫無原因的恐懼,這種情況大多來自于幼年時期的暴力事件。”她告戒父母:“我每一個行為都會對兒童造成影響,不僅會影響現在,而且會影響兒童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