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病不要亂補維生素
專家提醒
驅蟲藥有很多種,有的對多種寄生蟲有效,有的僅對一種寄生蟲有效。常用的驅蟲藥有哌嗪(驅蛔靈)、噻嘧啶(抗蟲靈)、左旋咪唑、甲苯咪唑、苦楝皮、烏梅、使君子等,這些藥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如驅蛔靈雖然毒性低,但常服或過量都可引起頭暈、頭痛、嘔吐及肝功損害,苦楝皮苦寒敗胃,過量還可引起中毒死亡。因此,任何一種驅蟲藥,都不宜經常服。
5、濫用丙種球蛋白
有不少家長丙種球蛋白當成補藥,小孩抵抗力稍差一些就要到醫院打丙種球蛋白,認為這樣可增強抵抗力,少生病。
專家提醒
其實丙種球蛋白主要用途是預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質炎。對其他傳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種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盤血制成,濫用可能出現蕁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當成補藥濫用。
6、把喉片當糖果
現在很多家長視糖果為洪水猛獸,盡量不讓孩子吃。為了對付小孩子哭鬧,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喉片吃,由于很多喉片吃起來香甜可口又清涼舒適,小孩子自然喜歡吃,而家長也認為喉片非糖果,消炎又好吃,何樂而不為?結果時間一長,發現孩子口腔炎癥不斷!
專家提醒
喉片是一種常用的消炎潤喉藥物,不是糖。對咽喉炎、扁桃體炎、鵝口瘡及口臭等具有良好的作用,由于喉片的輔料中加入了適量的蔗糖、桉葉油等物質,入口后既香甜可口,又清涼舒適。一些家長便將其作為糖果給小兒食用,結果往往成為新的致病隱患。如:薄荷喉片可收縮黏膜血管,削弱黏膜的抗病能力,導致口腔潰瘍發生;碘喉片對口腔黏膜組織的刺激性與腐蝕性相當大;草珊瑚含片則可使口腔發干。特別是在口腔沒有炎癥的情況下,這些喉片中的抗菌成分會殺死口腔中的有益菌,致使有害菌乘機作亂而引起炎癥。
7、迷信新藥、貴藥
劉女士帶兒子看病,要求醫生開最好的藥。醫生說,某某藥退燒不錯。她卻說,才這點錢,肯定不是好藥。醫生無奈,只好給他換了一種較貴的進口退燒藥和中藥可比奇,她這才放心地帶孩子回家。醫生說,這樣的家長并不在少數。
專家提醒
其實,治療效果與價格不一定總成正比。便宜而對癥才是好藥。新藥等于好藥的看法是誤區。從安全有效的角度看,老藥是經過了長期驗證確有療效的,對于不良反應,人們也知道得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