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上的斑點(第一課時)
三、結構形式感悟
這篇小說的結構與我們以往學習過的中國小說如《藥》《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有什么不同?
示例:本篇小說以一個支點為軸心向四周輻射,是伍爾夫小說的獨特結構形式。在課文中,“墻上的斑點”是一個象征性意象,代表著現象世界,在結構上它是作者進入心理世界的一個跳板或者支點。也就是說,作品中的人物是從墻上的那個斑點出發,而產生出許多聯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聯想又都是以這個斑點作為支點而生發開去的。從支點出發,彈出思緒,再返回支點,再彈出思緒……如此循環往復,表現出了人物散漫無序的意識活動。這種以斑點為中心的紛繁的意識活動形成了一種立體的輻射結構,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圍繞著花蕊的盛開的鮮花。整個敘述貌似散漫無羈,實則結構對稱,構思嚴謹。
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小說,多是線性結構,一般是按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逐步推動情節發展的,這種結構我們稱是線性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