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專題教案之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2)堅持按勞分配的必然性
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產關系的重要方面,一個社會的分配制度直接取決于生產關系,取決于基本經濟制度,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結構的主體,因此決定了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實行按勞分配。
②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產品采取什么樣的分配方式同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直接聯系,現階段我國生產力沒有實現高度發達,勞動產品沒有達到極大豐富,還不能實行按需分配。
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當前的生產力狀況下,我國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存在明顯的差別,勞動還是人們謀生的手段,因此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必須體現人們勞動的差距。
社會主義階段,實行按勞分配既是客觀經濟條件的要求,在實行按勞分配的同時,也體現了優越性。
(3)堅持按勞分配的意義
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會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推動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也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4)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現實表現
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體地位。首先,從整個社會收入分配結構看,雖然存在多種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所以按勞分配必然是主體;同時,勞動者中在公有制經濟中就業的占多數,所以按勞分配方式必然是主體。其次,從公有制企業中勞動者收入結構看,盡管目前公有制企業個人收入來源逐漸多樣化,但在各種報酬中,按勞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較大比重。最后,從按勞分配對其他收入方式的影響看,公有制企業勞動者按勞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經濟活動中勞動者收入水平的參照標準。
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觀必然性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根據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分配方式。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和多層次的狀況,不可能實行單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種分配方式。
這種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公有制是主體,在公有制經濟中只能實行按勞分配。但在其他多種非公有制經濟中,就不能按勞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勞分配方式。
這種分配方式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2) 多種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①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
個體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收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從而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
②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就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受益分配。
參與受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
(3)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