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專題教案之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二)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
1、社會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義: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就會提高效率,促進生產的發展
反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生產的發展
(3)實現分配的社會公平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②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這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系,維護勞動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當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為此,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
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強化稅收調節,整頓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
【注意】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產活動中,將國民收入在國家、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分配,生產要素的提供與報酬支付的關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關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結果的基礎上政府對要素收入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重點調節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部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在職與退休人員之間的收入關系。
2、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一致性、矛盾)
(1)效率的含義: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2)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②二者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又存在著矛盾
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3)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原因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①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②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疇內,使分配的結果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4)、處理好效率與公平(怎么辦)---(三個要求)
處理好效率與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
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
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注意】
(1)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先富起來不僅不違背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原則,相反,是整個社會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時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然后,發揮他們的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地區最終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