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備課資料)
閱讀提示:本文由黃生借書有感而論。列舉了種種有書者不讀書的事例,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說明了“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意在強調只有珍惜讀書機會之難得,才能專心刻苦地讀書。文章論點明確,論述嚴密,結合自身經歷,運用兩組正反事例加以對比,進行論證,具有較強的說明力。
四、閱讀方略
文言文閱讀之五:如何推斷文言文中虛詞的含義(二)
3.瞻前觀后析語境,根據(jù)位置辨詞意。
請看下面的例子。
如何準確地鑒別以上加點詞的詞義呢?我們可通過語境分析,觀察這個詞所在的位置,進而通過位置判別它的用法及意義。○14句中的“而”用在句末和“已”結合在一起,它不可能充當連詞、代詞之類,只能作語氣詞,可以推而廣之。而○15句中的“而”用在兩個連續(xù)動詞之間只能是連詞,有承接意義。○16○17兩句中的“以”用在動詞之前的是連詞(一般是這樣),有“用來”義,用在名詞前和名詞構成介詞結構,后面有動詞作謂語,它就是狀語,所以○17句中的“以”是介詞,有“用”的含義。○18○19○20句的“為”用在名詞和代詞前,后面接動詞的,它就應該是介詞,后面沒有動詞的,它就應是動詞;用在句末,它就只能是助詞。○20○21中的“然”一個作詞尾,通常譯作“……的樣子”,用在句子開頭,且可以刪去,表明它是連詞,作“然而”“可是”等義。○22○23句中的“其”,用在一個句子的開頭,且此句為議論句,這個“其”多作語氣詞用,用在句子中間后面接名詞,它就是代詞,義為“自己的”“他的”“她的”“它的”“他們的”等。○22句中是語氣詞,○23句中是代詞“自己的”。以上分析都是就一般情況來說的。
上面分別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推斷文言虛詞詞義的方法。顯然,這只是為了說明的方便才分為三點,且舉例有限,實際上這幾種辦法往往是合并起來使用,要掌握它,還需要舉一反三。
此外,我們推斷文言虛詞,記住固定格式也很重要。所謂固定格式,指的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組成一個固定結構,在文言文中是一種不變的句式,表示一定的意義,不能隨意變動。例如“得無異于明帝之意乎”(《魏征直諫》)中“得無……乎”理解時不能拆開,義為“恐怕是……吧”“只怕是……吧”“莫非是……吧”。雖說有幾個義項,但區(qū)別不大,基本意義比較固定。如果我們能記住常用的固定格式釋義,這對閱讀文言文就有很大的幫助。常見的固定格式有“所以”“有以”“無義”“有所”“無所”“然則”“之謂也”“其……之謂也”“不亦……乎”“何……為”“如……何”“奈何”“何若”“孰與”等。